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美文雅帖推薦

迎合vs引導,文化類欄目何去何從?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4日 12:51

  【版主:泥土的芬芳】拋出一個話題,今天我們來談談電視媒體文化類欄目的兩難境地,即在迎合觀眾口味和引導大眾文化欣賞品位之間的兩難。歡迎大家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併為我們的文化類欄目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似醒非醒】這種兩難境地已不僅僅在電視媒體文化欄目中,其他領域涉及到高雅的文化和藝術同樣遭遇難堪,比如交響樂音樂會和詩歌朗誦會等。恐怕需要創新,需要等待,需要全社會來培育市場。

  【Branchia man】這本來就是個文化層次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看看。 首先,我們可以做一個民意調查。

  【小草752】有些眾口難調啊,文化人喜歡高雅的;中層人喜歡大眾化的;民眾喜歡些俗的。呵呵!

  【網友嘉賓fengyuping1】注重挖掘文化自身魅力,不能搞大鍋飯和大拼盤,有的東西就好象現在的《講述》欄目和《面對面》,大段不被打斷的講話會讓觀眾被感染。文化也是如此,走馬觀花不如坐底細品。

  提倡文化電視!很多人喜歡寫出東西給人看,而不是自己作為影像給人看,電視恰好是影像的藝術,他會覺得自己不是主體,會覺得東西在別人手裏,因此不自在。

  【似醒非醒】要根據我國的國情,細分觀眾群體,把“雅”的和“俗”的適當分開,把一些欄目分得更細些,千萬不要想春節晚會那樣搞大雜繪,效果並不好。

  【林溪508】現在影視頻道最大的缺陷是帝王將相戲太多,尤其是清朝題材又多又濫,而且很多內容即不是紀實,也不是純小説,甚至嚴重顛倒歷史。另外,戰爭題材的片子脫離實際的地方也不少,總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照比50年代拍的《上甘嶺〉《董存瑞》等影片遜色得多,演員基本沒經歷過現實生活,因此演的總不像。所以説,真實感人的題材是當前適應大眾文化的最基本要求。

  【似醒非醒】這不,央視製作的紀錄片《中華文明》就要推出了。

  【林溪508】改革開放20多年了,令人遺憾的是文化藝術方面的精品實在不多,原因是文化藝術越來越粘上了濃厚的商品色彩,帶有明顯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動機,這樣必然導致一些庸俗的、低級趣味的、離奇荒誕的、甚至顛倒黑白的東西氾濫。而真正反映生活,特別是工人農民真實生活的題材卻寥寥無幾。就算演了一些“清官”戲,也有意無意的把為群眾作了好事的共産黨的幹部當作救世主來歌頌,而人民群眾責感激涕零,如某個電視劇講一個勞模下崗後找不到工作,只好去擦皮鞋一元一雙,此事被市領導委書記知道後,處於憐憫之心,把這勞模叫到開會現場命令所有的幹部(大概都在線團級以上),每人的皮鞋都讓她檫,沒雙5元。這個勞模居然感動得流淚。可我們這些長期在國企工作的人看了後心裏都有一種被嘲弄的感覺,有的人甚至激憤的破口大罵。這樣的電視劇顯然是弄巧成拙,把效果被顛倒了。這是編導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的結果。我們真希望搞文化藝術的工作者,深入實際好好體驗一下各層次的生活,提煉精華,揭示本質創作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好作品來。

  【白鮮皮】言之有理。確實是這麼回事。現在文化藝術的內容確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有明顯的脫離實際生活的傾向,向高爾基、魯迅、矛盾等名家很難再現了。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