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法國文化年,讓更多中國百姓認知法國的生活藝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9日 11:3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王露露 吳晶) 芭蕾舞、長城上的法國風情展示和頤和園的“法蘭西之夜”,為時一年的法國文化年劃上了句號。300多天的300多項法國文化年活動,讓中國人認知了一個“以人為本、浪漫與創新”的法國。

  16日晚,北展劇場,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波萊羅》舞曲響起,大舞臺上搭起了“小舞臺”:一張紅色的桌子上,赤腳的女舞者,用現代舞的元素,演繹了一段激情波希米亞女郎的愛情故事。

  “在桌子上跳舞,創意太新了,只有深刻體驗生活的編導,才能有如此突破的嘗試,”北京舞蹈學院教師楊素説。

  法國人三百多年前就開始熱衷芭蕾,喜歡情調和享受的國王路易十四對足尖藝術的酷愛和支持,成就了法國芭蕾藝術的黃金時代。此次《藍白紅-法藍西印象》的演出,使北京觀眾明白,芭蕾是詩化的肢體語言,但説到底,還是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

  法國文化年,對拉動中法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法國人用以撥動中國民眾心弦的,是一系列展覽、演出、美食節和研討會。

  一場場規模龐大的繪畫展,讓中國觀眾走近法國風俗民情。從《瓦平松的浴女》到《草地上的舞餐》,藝術的震撼已超越藝術本身。法國繪畫吸引著紛至沓來的中國人,不僅因為它們敢於讓人的肢體完美地展開,直接優雅地站在世俗面前,還善於把生活的細枝末節和凡人瑣事躍然畫布。

  把高雅藝術沉澱於人們的衣食住行中,並引導大眾的行為走向和審美情趣,這便是藝術魅力之所在。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各個展館,接受採訪的人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培養好的氣質,就應該來博物館看畫展。去年10月,中國美術館印象派繪畫展的票房收入固然可觀,但最重要的是,更多的百姓從中懂得了美的涵義:美,不單是形體上的,還包括精神的歷煉。中央美院學生黃剛毅説:“面對莫奈和梵高,我看到的是大師靈魂裏通透、燦爛和蓬勃的生命本質。” “傑出藝術家的先決條件,是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細節。” 去年10月,法國第一夫人貝爾納黛特隨希拉克總統訪問中國,她不斷更換的服裝,諧調的手袋和配飾,給中國女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接受採訪時説:“得體的服飾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也是對東道主的尊重”。她認為第一夫人的公眾形象代表著全體法國女性。上海的一位女記者感慨道:“法國女人的確風雅,70多歲還在引領時裝潮流。”第一夫人領導時尚,時尚就成了一面旗幟。

  雅爾在故宮午門的演出,震撼的何止是他的聲光色俱全的音樂,還有他那身仔褲配夾克的裝束。一位音樂人談起雅爾的印象時説:“他的與眾不同,在於他的著裝,越是隨意,越是有魅力。”

  在北京和香港舉辦的法國美食節,帶給了中國百姓不同的味覺體驗,雖然許多人認為,法國的飲食並不適合中國人口舌習慣。但食品考究的包裝,餐桌禮節和飲酒的時尚,營造了客氣寒暄、輕聲笑語、杯盞無聲的氛圍,法國人細膩的生活格調全在其中。

  路易 威登手袋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白領女性的新寵。該品牌作為文化年贊助商頻頻亮相北京,使更多的女性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路易威登,並不是財富的象徵,而是代表一個人生活的心境、教養和身份。豈能把路易威登認為只是富婆的專利,佩戴人應該是文明和時尚的引領者。北京大學教師李嚴説:“一個能把女人的手袋加工得如此精緻的國家,還有什麼地方會粗糙呢?”

  但也有人認為,法國文化年的活動,的確讓更多的人懂得了生活的藝術,可動輒上萬元一隻的路易威登手袋、五六萬元一款的卡地亞手錶,讓大部分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

  可是文明總會留下,美也同樣。世間最美麗的風景是心情,愉悅自己,感染他人,這恰恰屬於生活藝術的範疇。法國人平實恬淡的生活模式,被一代代的藝術家詮釋在油畫、舞蹈和音樂中,成為不朽的文化遺産,讓大眾共享。

  法國文化年給予人們生活藝術的實質在於,學會不急不躁地生活,不凝不滯地工作,不驚不喧地做人。(完) 

責編:木鐸金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