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波及北京:蓬皮杜藝術中國最後一站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9日 15:42)
CCTV.com消息:最能體現“法國文化年”創新精神的中法文化年重點項目:《新浪潮——來自蓬皮杜中心的法國當代藝術大展》,今天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展覽舉行了開幕式。該展覽曾在上海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成功展出,北京將作為蓬皮杜現代藝術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站。
被譽為20世紀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是國際著名的多元文化機構,法國乃至西方現代藝術中心的象徵標誌,並無疑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文化場所之一:每年超過600萬觀眾來訪,蓬皮杜中心甚至超過了巴黎聖母院,與盧浮宮一道,同為參觀人數法國之最。其建築作為現代建築創新的代表,建築形式設計新穎,規模宏大,具有極強的現代感和綜合性。
自20世紀70年代建立以來,蓬皮杜中心自建成以來一直致力於本國和國際間的藝術交流。蓬皮杜中心的功能包括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和電影院,主體是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國和西方20世紀現當代藝術收藏之一同時以推介當代前衛藝術為宗旨,舉辦體現最新藝術觀念的豐富多樣、引人入勝的展覽。
2003年6月至2003年10月,作為在法國舉行的中國文化年重點重覽,蓬皮杜中心歷史上第一次舉辦中國大型當代藝術展《 “中國怎麼樣?”:中國當代藝術展》,展覽期間共有11萬人入場參觀。展覽主要包括了繪畫、雕塑、攝影、裝置、錄像、電影等視覺藝術形態以及建築、電影和音樂等形式,是中國當代藝術在法國乃至國際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展示,其中視覺藝術部分即選取了近40位藝術家的作品,其豐富性是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展覽中前所未有的:參展藝術家包括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視覺藝術家王廣義、方力鈞、劉小東、馮夢波、張培力、施慧、盧昊、邢丹文、宋東、楊福東、汪建偉,電影人賈樟柯、張藝謀、陳凱歌、寧瀛、雎安奇,音樂人郭文景、崔健、何訓田,建築藝術家馬清運、王術、張永和、劉家琨等50余位藝術家參展。
此次國際級的《新浪潮》展覽是蓬皮杜中心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個展覽,回顧法國20世紀當代藝術領域的具有經典性的先鋒前衛作品。《新浪潮》展覽根據年代順序劃分(60、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及之後的藝術),結合不同類型的創作:繪畫、攝影、錄像、實驗電影和多媒體裝置等,充分展示了一個具有一貫性的法國當代藝術全貌,並重點探討繪畫、攝影等固定圖像和電影、錄像等運動圖像之間的相互影響:這個出發點和線索也同時是蓬皮杜中心一貫的收藏重點。
在現場記者看到,此次參展的作品中,展方特意選擇了讓中國觀眾感到親切的一幅作品——弗羅芒熱的油畫《中國 戶縣》,畫面描述的是陜西戶縣一個家庭的集體照。畫家曾在1974年赴陜西采風。《中國 戶縣》的原型是一張黑白照片,油畫的特別之處在於上下兩部分色彩的強烈對比。上半部分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下半部分被賦予了鮮艷的波普式色彩,具有很有韻味的現代藝術風格。
“新浪潮”一詞首先指的是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的産生,它更新了電影敘述技巧與對圖像的處理。讓-呂克 戈達爾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而他本人也是畫家出身,而且一直對繪畫感興趣,在他最著名的電影作品中也常常向繪畫進行參照。而在當今法國最著名的畫家中,有一些,如克裏斯蒂安 波爾坦斯基和達尼埃爾 布仁,曾在一段時間內猶豫究竟從事電影還是做藝術家。
法國當代藝術從60年代起,就以電影發展的歷史為參照構建起來:80年代出現的造型攝影方面的“新浪潮”,然後是90年代在錄像藝術方面出現的“新浪潮”,以及更近一些時候數碼圖像方面出現的“新浪潮”。在法國,從60年代初起直到現在,在運動圖像和固定圖像的創造者之間,一直有著緊密的聯絡,並且互相大大豐富,並使之成為法國當代藝術中的主要動力。這種現象在當代中國的藝術界和電影界也非常具有參照性:原來從事繪畫專業學習的藝術家後來成為主流的或者非主流偏向藝術的電影導演:婁燁,王小帥,楊福東,周弘湘等等,陳丹青在清華美院的教研室研究方向也是:“當代架上繪畫與圖像文化比較研究”。
此次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法互辦文化年中方組委會、法蘭西共和國文化與傳媒部、法蘭西共和國外交部、中法互辦文化年法方委員會、法國藝術行動協會組織,由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策劃,並與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北京中華世紀壇美術館合作舉辦,同時得到法國文化年榮譽委員會及CMA CGM的大力支持。展覽更是中法雙方的專業人才的一流國際合作:國際權威的中法雙方策展人、曾經設計盧浮宮東方藝術館的法方展廳設計師、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頂尖平面設計師等等。
展覽已先後在上海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成功舉辦。在中國文化中心的北京,中華世紀壇美術館將作為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站呈現完整而新銳的展覽體驗,並將與來自蓬皮杜中心的國際貴賓以及國內藝術界和觀眾共同合作,首次開展主題為“當代藝術收藏的構建”的國際交流會議。
共展出13部電影、10部錄像、26幅繪畫、30幅照片和7個影像裝置等作品。每幅參展作品的藝術家都是世界級大師,世界一流的作品更曾在各種國際藝術展覽上獲得大獎和轟動,其中包括曾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獎的作品——謝素梅的“回聲”。展品之精彩、規模之巨大、形式之生動、視野之開闊堪稱“比肩媲美”先前在中國各地引起巨大轟動的“印象派畫展”,再次引發各年齡層的觀眾熱潮,中法文化年的精神“創新、革新和歡樂”在此次展覽中得到完美體現:當代藝術作品的開放性、與觀者近距離感性之間的自由、“見仁見智”的親和力、藝術史和生活的緊密而互動關係:電影和攝影,音樂等等。當代藝術不需要高深的背景,也能夠由一般大眾以自由的方式詮釋藝術,讓每個人都有詮釋作品的能力,發揮想象的空間,而其藝術形式也更緊密地與時代的氛圍結合,反映了當代的變遷與歷史背景的轉變。
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執行總裁布魯諾 拉辛説:“這次赴中國的法國當代藝術展是我們從眾多藝術珍品中精心挑選的,代表法國當代藝術的精髓,非常精彩。能夠在中國舉辦這些展覽對於蓬皮杜藝術中心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表明了我們樂於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法國藝術創造的積極意願。”
此次展覽將於2005年6月12日結束。
責編:楊育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