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中法文化年 > 正文

“名門之秀”攝影展在巴黎舉辦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5日 13:40)

  人民網報道  構思獨特、內容新穎的“名門之秀”攝影展3月2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該展是在中法文化年高潮迭起背景下舉辦的。展覽以“兩兩相對”的50幅黑白攝影作品,展示了巴黎和北京各25座有鮮明特色和巧妙對應的門,既體現了中法文化的差異性,也表現出不同文明在歷史演進中所具有的共通性,使法國觀眾切實感受到了中國與法國乃至東方與西方之間源遠悠久的文化對話。

  此次展出的圖片由中國新聞社巴黎分社社長鐘誠和中國數碼影像協會理事王彤分別在巴黎和北京兩地同時拍攝完成。展覽同時還展出了部分100年前老北京城舊貌的歷史照片。、

  在談到舉辦這次展覽的初衷時,策劃者和攝影者之一鐘誠説,作為一個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記者,我對北京十分熟悉。當我到巴黎工作後,既驚異於這兩座城市巨大的差別,更驚喜其奇妙的共性,世界上沒有哪兩座城市像巴黎和北京一樣充滿了特殊的對應性。

  同樣在北京長大的另一攝影者王彤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全部用數碼相機拍攝,電腦製作噴繪。在發明攝影術的法國舉辦應用數碼技術的攝影展,或許更多了一層意思,那就是利用新技術探索攝影藝術的新領域。

  據攝影者介紹,18世紀的巴黎環城有門54座,同時代的北京環城城墻只有16座城門,但城內各種各樣有名有姓的門(牌樓)則超過百座。除數量上的這種對應性外,兩個城市的門在功能上也有不少對應性,巴黎凱旋門雖傚法古羅馬,卻將歌功頌德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北京原來許多叫牌樓或牌坊的門,既是招牌和路標,又是彰顯尊嚴和等極的標誌。從建築材料上看,巴黎的門“鐵石心腸”,石頭和金屬是主要材料,北京的門則主要可用“土、木”兩個字來概括。作為建築的重要元素,門的特徵折射出了東西方建築形式上的差異。

  有趣的是,攝影者還發現,法文中的“巴黎(Paris)”、“北京(P岢kin)”、“門(porte)”3個詞的頭一個字母都是“P”,而“門”在中文繁體書寫中恰似兩個對應的“P”,這種渾然天成的巧合更加深了這次展覽標誌的內涵所在。

  “名門之秀”展于7日閉幕。繼巴黎展出之後,主辦者擬於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對應性展覽,隨後在法國的一些城市巡展。 (王芳)

責編:楊育權  來源:人民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