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中法文化年 > 正文

法國文化年在上海:帶來的不僅是視覺震撼
——訪“法國文化在上海”藝術總監許忠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6日 16:16)

  郝洪

  作為“法國文化在上海”的藝術總監,青年鋼琴演奏家許忠近些日子的忙碌可想而知,記者預約的採訪被一推再推。在近8天裏,他協助完成了“法國文化在上海”的重頭戲———法國浪漫主義多媒體喜歌劇《遊俠騎士》的綵排和演出,飛到法國與戛納交響樂團進行為期5天的排練,回國後又緊鑼密鼓準備“大師與經典———世界著名鋼琴大師與法國戛納交響樂團交響音樂會”的演出。

  策劃者、組織者、演奏家、翻譯,身兼數職,操著中文、法文、英文穿梭于臺前幕後,許忠真是全身心投入到了“法國文化在上海”的活動中。

  11月9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的間隙,許忠終於抽出一刻鐘時間,與記者談起他為之工作了近一年的“法國文化在上海”活動。

  強調的重點是“革新”與“創造”

  記者:此次“法國文化在上海”活動開幕式很特別,選在一個改建後的廠房,並以一場名為“法國創意藝術廊”的現代藝術展拉開序幕,12項劇節目中,現代藝術佔了相當大的成分。為什麼這樣安排?

  許忠:“法國文化在上海”是“法國文化年”的一部分,也是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法國文化年”有兩個主題,一個是“以人為本和革新”,主要展示法國在科技、教育、社會、學術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使中國公眾對現代法國的發展和變化有更為感性的了解;另一個主題是“浪漫與創新”,涵蓋了文學、音樂、舞蹈、戲劇、建築、視聽、生活藝術等文化藝術領域的精彩活動,讓人們了解古老的、多彩的和現代的法國,展示法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力。可見,“革新”與“創造”是法國文化想要強調的重點。“法國文化在上海”的節目安排,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記者:的確,活動開幕式上,中法文化年法方委員會總協調人隆柏先生就強調要展示法國文化的創造性,並且為法國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貢獻自豪。巴黎市市長特地趕到上海,祝賀《遊俠騎士》的演出。

  許忠:關注現代藝術,是一種世界文化潮流。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積極支持現代藝術發展,包括用現代藝術元素去詮釋古典藝術,比如《遊俠騎士》。原因很簡單:傳統的、經典的藝術已經被全世界承認並接納,而現代藝術則處於探索發展時期,需要人們努力耕耘。

  一場實驗劇的啟發

  記者:但是,很多人反映看不懂《遊俠騎士》。

  許忠:從票房上來説,《遊俠騎士》相當成功。這部浪漫主義多媒體喜歌劇運用了相當多的現代藝術,將巴洛克音樂、芭蕾舞、現代舞、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是當代藝術和傳統經典的最佳碰撞。它實際上是一場實驗劇,其藝術先鋒&&作用非同凡響。我們想通過引進該劇對國內藝術發展有些啟發,希望帶來的不僅僅是炫目的視覺衝擊,更有對國內藝術市場創造力的催動。

  視聽互動享受印象派藝術盛宴

  記者:談到創造,這次“法國文化在上海”活動的劇節目編排也有創新。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法國駐上海文化領事魚得樂先生提及將於12月初和明年1月中旬舉辦的“法國印象派藝術之旅系列音樂會”,特別讚賞你的創意。相信它和同期在上海舉辦的法國印象派畫展,會形成非常有意思的互動。

  許忠:5場法國印象派藝術音樂會與法國印象派畫展,都是“法國文化在上海”活動的一部分。印象派藝術是法國國粹,相當於京劇、崑曲之於中國。我在法國學習時,就很關注並努力研究這一課題。世界著名的奧塞博物館給我們帶來的是51幅印象派頂級油畫作品,有世人熟知的馬奈《吹短笛的男孩》、德加《舞蹈課》、莫奈《盧昂大教堂》和塞尚《三浴女》等,那是一場視覺盛宴。而由法國眾多知名音樂名家聯袂演出的5場音樂會,曲目全部為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全方位展示這一最輝煌的藝術流派魅力,賦予我們全新的視聽感受。這種視覺與聽覺互動的藝術展現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比較流行的。

  中法文化交流必然催生新創造

  記者:在“法國文化在上海”的12個項目中,有4台節目是中法合作的,比如,《交融》———上海里昂打擊音樂會是中法兩國打擊樂精英的親密對話;《音樂與高科技》是上海音樂學院與法國國家音樂創作中心GRAME合作的音樂會,將中國傳統民間樂器與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賦予中國民樂與傳統樂器以新的生命力;中央芭蕾舞團與法國藝術家們30年後再次聯手合作,演出經典芭蕾舞劇《希爾薇婭》;還有法國熔點現代舞蹈團與上海戲劇學院合作的現代舞蹈HIP-HOP。這也是另一種意義的創新吧。

  許忠:交流、融合,其後必然有創新。比如,法國熔點現代舞蹈團在與上海戲劇學院合作中,將原汁原味的HIP-HOP舞蹈加入中國傳統戲劇要素,2004年6月,該劇曾在法國裏爾大區著名的敦克爾克國立舞臺演出,成為“中國文化年”活動中的亮點。中國文化與法國文化有差異,也有許多相通,相互碰撞、交流,産生出新的火花,就會有新的創造。我一直認為,只要是完美的藝術,總會得到人們認同,不管它是新的還是舊的,古老的還是摩登的,是中西合璧的或是純粹東方的。

  《華東新聞》 (2004年11月12日 第三版)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