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網友徵文 > 正文
以CCTV.com《電視批判》為例,淺析網絡對傳統媒體的監督功能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1日 11:27)

  作者 邢立雙

  

  摘要:本文以CCTV.com《電視批判》的三期論壇為例,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論述了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監督功能。重點闡述了監督的必要性,監督的可能性,《電視批判》BBS三期論壇所監督的內容及其監督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主題詞:互聯網 電視批判 傳統媒體 監督

  一.媒介監督與《電視批判》

  媒介監督屬於媒介批評範疇,是媒介批評的一部分。它指對新聞媒介系統及其各個要素的不良現象實施有效的監督。“媒介批評”是近年來國際傳播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很高的理論價值。在傳播學裏,媒介批評是一個內涵深邃,外延非常廣泛的概念。鋻於此,筆者根據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沒用此概念,而用媒介監督。這裡的監督涉及到媒介本身、媒介現象、媒介行為、媒介從業者、媒介産品等媒介因素各個方面。本文以CCTV.com《電視批判》論壇為例,探討的就是運用新媒體——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電視所進行的監督。

  媒介批評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批判性思維。這裡“批判性思維”中的“批判”二字意思是“分清正誤並區別對待”,而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批駁”、“鬥爭”的意思。1997年,時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的梁衡認為:“其實我們可以把批判的含義理解得寬一些,批判不一定就是要打倒,它可以是徹底的革命,也可以包括發現問題、批評、糾正錯誤和對舊事物進行改造”。①看來,《電視批判》中的“批判”二字含義就是此意。隨著世界範圍內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媒介批評在維護和散播輿論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美國批評家謝昂所説:“批評大眾傳播媒介就是對人類的探索,這在孕育人類命運的用意上,比登陸月球重要。” ②

  《電視批判》是中央電視臺互聯網站(CCTV.com)自創的品牌欄目,2002年5月25日創辦。為傳播先進文化,繁榮電視創作,給電視人、專家學者、觀眾提供一個探討電視文化、電視現象的平臺。2002年7月2日,CCTV.com推出“電視批判”論壇,每週三晚邀請兩位知名專家,與大家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等問題展開交流。其宗旨是面對中國的電視媒體、電視文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建設性的批判”。③

  北京廣播學院周月亮教授對此有過很好的評價:所謂“批判”就是研究反思、評論,評點的意思,“電視批判”就是既對電視本身進行批評同時也對這種批評進行判斷,批判批判就是且批且判,也就是説不僅批評電視,也批評電視的批評,這樣才是完整的、立體的、像樣的“電視批判”。電視是強勢傳媒,但缺乏強勢的研究批評評論,就等於沒有人來維護電視這架快車,這是很危險的,現在這個欄目適時開播,也就是來給電視産業做保健醫生,不但是必須的、而且迫切的,更是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的。④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它為“全民的直接參與,發佈言論”提供了最大的可能,這是其他媒體不可比及的。《電視批判》就是運用互聯網對電視媒體、電視現象、電視文化、電視從業人員、電視作品進行監督。下面筆者就詳細闡述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監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網絡對傳統媒體監督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我國新聞媒介有了長足的發展,媒介數量急劇膨脹:目前,我國約有近2000種公開發行的報紙,4000多家電臺、電視臺,8000多種期刊雜誌和兩家通訊社⑤。如此龐大的媒體隊伍,出了問題該怎麼辦?我們都知道,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但事物的成長過程往往不是簡單地、自覺地去遵循規律,尤其是在成長初期。因此,國家、社會、團體、個人在處理社會事務中,需要來自媒體的,人民的,社會各界的監督,現有的一萬多家媒體又是人民監督的最好工具。可以説,新聞媒體在對社會進行的輿論監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媒體屬於社會的一部分,也需要有人監督。有監督,才能知道有缺點,進而才能改正缺點,才會有進步。那麼,媒體本身要是出了問題,誰來監督呢?怎樣監督呢?舉個例子來講,中央電視臺,如《焦點訪談》、《今日説法》可以監督社會一些不良現象,不法行為,那麼中央電視臺要有問題,《焦點訪談》、《今日説法》要有了問題,誰去監督呢?怎麼監督?通過什麼途經去監督?互聯網的特殊性質,可以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本文就探討了這方面的問題:即如何通過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進行監督。中央電視臺互聯網站的《電視批判》欄目,在此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

  正如北京廣播學院周月亮教授所説:現有的電視臺那麼多欄目沒有一個反思、批評自己的欄目,這是一個重大的缺失。由於利益的驅動和致命的浮躁使電視失去了批判能力,所以電視失去了修錯機制。我沒能想到央視網絡能夠開闢《電視批判》這個第二個戰場,添補了這個戰略性的空缺,亡羊補牢,未為晚也。⑥

  三、網絡對傳統媒體進行監督的可能性

  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有很多優勢,這非常有利於人們通過網絡對傳統媒體實施有效的監督。例如:

  1、網絡交流的方便性。網絡時代的到來,給人類帶來的更多的是傳播方式的變化。對於傳播者來説,網絡媒介相對於傳統媒介最大優勢是傳播的大眾化,它使得大眾只要有能力上網,便可通過網絡媒體發言,與其他網友進行交流。網絡的出現把傳統意義上的傳播者範圍大大地擴展了。另外,在網絡中,傳者和受眾的界限被打破了,從理論上説,每個人幾乎都有可能成為傳播者,與此同時,每個人又都有可能成為受眾。從某種程度上説,網絡目前是最理想的傳播工具,因為它最符合現代意義上的民主觀念,網絡面前可以説人人平等。正是這種發言方便,人人平等,才有利於人們通過網絡實施自己的監督權利。

  2、網絡評論的自由性:在傳統媒介裏,任何傳播機構、發言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對於報社、電臺、電視臺來説,他們需要一定資格和資金,需要經過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審批;對於發言者來説,所發的言論的確是媒體單位所需要的內容,其稿件的質量要符合媒體的要求,通過媒體編輯的層層審查,最後出版,發佈。才得使其言論、信息公布於眾。所以他們的傳播要受到媒介組織、紀律、法律的約束。他們的傳播行為不可能完全做到自主説話。他們傳播的內容要強調一定的思想性、傾向性。

  而在網絡時代,網絡取消了時空限制,發展了個人的創造性。允許個人表達方式在網絡中傳播。可以説互聯網提供了更廣泛交往自由的技術手段。任何人只要同意其公約,都可以不通過別人的批准而成為傳播者,這本身降低了傳播者的地位,出現了“人人皆記者”,“人人皆評論員”的局面。他們不用代表一定的組織、團體來發言,他們完全能夠代表他們自己選擇和發表言論。當然,他們的言論有時也受到網絡編輯、版主的左右,但與傳統媒體相比,寬鬆多了。

  3.網絡的大容量: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的又一大特點在於它的信息無限豐富性。網絡是一個大容量信息匯聚場,它的容量無限的,沒有版面和時段限制。它有巨大的存儲、再現和搜索功能。而報紙則是過期作廢,廣播電視稍縱即逝。正是網絡的容量巨大,才給人們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把人們對傳統媒介,媒介工作者、媒介作品、媒介現象的不理想的方面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是以往任何媒體所不具備的。

  4.發言人的隱蔽性:傳統媒體的傳播者是顯性的,公開的。因此我們能看到某某報社、某某電視臺發佈了某某資訊;某某人在某某報紙、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等。而網絡人不同於報人、廣播人、電視人,網絡人並不從屬於某個傳播組織,他們更像是游離于社會中心之外的邊緣人。網絡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網絡傳播者轉移到了“地下”。因此,很難給網絡人定位,他們的身份可以是隱蔽的,也可以是暴露的。可以説,面對眾多網友,你很難確認網友的身份、地位、職務、姓名、性別等,在網絡上誰都不知道發言人是誰?因此,傳播者是在一個虛擬的和隱形的匿名傳播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隱蔽性是網絡的一大特點。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我們能聽到來自各方面真實的聲音,真實的想法,同時我們也知道了受眾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媒介産品。

  另外,我們國家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也為媒體監督提供了很好的社會環境。與以前相比,近幾年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透明度高多了。前總理朱鎔基同志曾肯定過《焦點訪談》,並題字為“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諫,改革尖兵”。既然政府都容得了並且也支持媒體對它的監督,那麼,媒體怎麼就能容不得來自媒體自身的監督呢?我們還是引用周月亮給《電視批判》的話吧:有自信的是能夠接受批評的、有雄心大志的是歡迎批評的,在加入WTO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大趨勢、大氣候當中,任何一個明智的人都不會封殺它,因為只有不想活下去的人才會諱疾忌醫,只有失去理智的人才會把善意的給自己治病的醫生打跑,已經二十一世紀了不會有人做這種蠢事了。如果真發生了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是《電視批判》的幸運(它會因此載入史冊)、中國電視的悲哀。⑦

  四、 論壇BBS是網絡媒體獨特的監督方式

  1、 網絡媒體具有多種的監督形式。

  與傳統媒體一樣,網絡媒體具有多種的監督形式。如新聞報道:即在互聯網上通過報道關於媒介監督方面的新聞來進行監督;評論文章:在互聯網上發表與媒介監督有關的一系列評論文章,指出媒體的一些不足;開設專欄或主頁:在網上,可以設計媒介監督方面的專欄或主頁,把與媒介監督相關的文章都集中在一起,形成強勢;網上調查:通過網絡的一些優勢,可以在網上進行媒介方面的調查。例如新浪網曾經做過關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春節晚會”的問卷調查,起到了很好的收效。

  以上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批評性新聞的報道方式,但這對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雜誌、甚至廣播、電視同樣也可以採用的報道形式。

  惟獨論壇BBS形式,才是網絡區別與其他媒體,獨具特色的報道形式,與其他方式相比,這也是最具監督效力的形式之一。

  2、論壇BBS形式是網絡媒體獨特的監督方式

  論壇BBS形式是網絡最基本的媒介形式,它是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公告牌系統縮寫。它提供了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閱讀或發佈信息。正是由於用戶既能存信息也能取信息的特點,使得BBS具有交互性的功能,網友有了自己發言的機會和渠道。在這裡,人們之間的交流打破了時空限制,交流者無需考慮自身的年齡、學歷、知識、社會地位、外貌等。

  正是如此,通過論壇的形式進行媒介監督是非常好的辦法。即設置一個與媒體相關的論題,讓網友在上面發帖子,表達對媒體的評價。如:新浪網的《新浪傳媒論壇》,央視國際的《電視批判》欄目的《電視批判論壇》就是這方面的例子。這種表達方式是其他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它利用了網絡的快捷、交流地平等,網絡的大容量,談話人的匿名身份等特點。吸收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意見、建議。每一期由主持人設置一個與電視有關的話題,主持人、專家、網友之間互相討論。在討論中,各方或是提出問題,或是表明自己觀點,或是反駁別人的觀點,總之使自己的觀點、意見得以表達。下面就以《電視批判》前三期論壇為例,談談互聯網是如何監督媒體的。

  《電視批判論壇》(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764)是央視網站的一個BBS版。每週三晚一位主持人邀請兩位知名專家,與網友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等問題展開交流。其宗旨是面對中國的電視媒體,電視文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建設性的批判”。 論壇用戶可以通過“發新帖”或者“回復”的方式發佈信息,參與討論。

  在前三期(2002年7月2日,9日,16日晚7:30-10:00)邀請了張鳳鑄、周月亮、彭吉象、路海波、何曉兵、苗棣六位專家。短短的七個小時,論壇上帖量為1416條。⑧網友、專家、主持人等從傳播媒介(電視)、媒介現象(電視文化現象)、媒介行為(電視媒體的行為)、媒介從業者(電視工作者)、媒介産品(電視作品)等幾個角度進行了探討。畢竟是“批判”論壇,95%以上的帖子指出了我國電視現狀的不足。可以説真實地反映了網友的心聲。下面兩個圖是這三個晚上1416條帖子的統計。

  三期論壇帖子統計表


  


  從這兩張圖中可以看出,關注電視現象、電視從業者和電視節目的帖子比較多,其態度或是提出問題,需專家解答;或者乾脆給出自己的觀點,直接點明缺點,表明自己的態度,這類帖子佔絕對優勢。從這我們看出,我們的電視節目、電視從業人員及其形成的電視現象的確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而圖中疑惑觀點(即自己有自己的觀點但又拿不準的帖子)相對較少。與話題無關的其他類帖子也不很多。

  總得來看,關注電視現象、電視從業者和電視節目的問題較多,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

  針對電視現象,反映問題較多的是:1、虛假廣告和廣告的播放時段。2、電視文化中的偽文化。3、節目收視率與末尾淘汰制。4、電視批評的現狀等。

  針對電視從業者,反映問題較多的是:1、電視人煩躁的問題。2、電視工作者的如何創新問題。3、對一部分主持人的表揚與批評。4、主持人的相互模倣問題。5、一部分主持人文化素質低的問題。6、主持人的矯揉造作問題。

  針對電視節目,反映的問題有:1、節目的互相模倣,缺少新意問題。2、電視劇古裝戲和戲説類氾濫問題。3、談話類節目質量不高問題。4、對一部分欄目的表揚與批評。5、文藝晚會、娛樂節目現象氾濫。6、新聞節目應客觀、及時和新聞作品形式單調問題等。

  短短的七個小時,一千多帖子,一千多人次發言,應該説反映出的問題是非常全面的。這也是其它媒體所不能比擬的。以上只是這三期中針對電視現象、電視從業者、電視節目所反映出的主要問題。

  從這些具體的帖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媒體正在日益獲得話語權的中心地位。傳統媒體記者能夠關注、能夠親身接觸的事件畢竟有限,因為網絡媒體跨越了時間和地域,所以網絡這種特殊性質越來越凸現出來,對監督性、負面的新聞更是有利。中央電視臺《笑傲江湖》電視劇曾遭受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聯網影響了傳統媒體,改變輿論導向的一個例證。《笑》劇播出後,網絡對此進行了強烈地批評、口無遮攔。儘管是中央電視臺這樣極有影響力的品牌,網友也沒留情面。傳統媒體開始很謹慎,希望能中立的看待這件事。但是沒有辦法主導傳播方向,隨著網上批評的升級,更多學術和資深人士的介入批評,使得傳統媒體也不得不屈服這種輿論優勢,進而也批評央視《笑傲江湖》的不足。⑨

  這正如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閔大洪先生在其文章《中國新聞傳播專業網站評析》中講的:“網絡時代的重要特徵是造成‘眾生喧嘩’的空間,因此它必然突破以往很不充分的學術批評的種種制約。這包括及時批評,也包括最及時的反批評與在批評;包括同行間的不同觀點的碰撞,也包括年青學子對權威的質疑;包括國內社會各界人士乃至普通民眾的參與,也包括國外海外人士的介入。網絡空間的批評往往一針見血,來得十分潑辣尖銳,一掃‘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當然,如何建立一個理性的規範的建設性的網絡批評環境,也是必須注意的。⑩

  五、 網絡進行媒介監督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對媒介進行監督,雖然是通過互聯網媒介,這與傳統媒體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

  需要注意的問題:

  1、 運用網絡媒體對整個新聞傳播媒介進行監督,一定要注意導向問題。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所有媒體必須遵循的原則,互聯網也是如此。因此,對於網絡上的媒介監督方面的欄目,一定要設有版主或網絡主持人。網上雖然談話自由度多一些,但也不是信口開河,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傳統媒體有來自編輯、總編的層層把關。他們負責檢查資訊、篩選資訊、最後決定發佈資訊。而互聯網的把關人雖然有所削弱,但削弱不等於沒有。對於網站來説,可以通過人力(版主)或技術上來控制,來引導輿論。

  2、運用網絡媒體對整個新聞傳播媒介進行監督,要堅持這樣的原則:批評不是目的,促進媒體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去糟粕是為了取精華,批評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無論是來自網友的批評,還是來自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的批評,他們的批評大都是善意的,是為了幫助媒體把欄目辦得更好。因為,為批評而批評,為攻擊而批評,這對批評者和被批評者都沒有意義。通過媒介監督,受眾可以和媒體工作者共同合作,取長補短,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新聞精品。

  3、 通過網絡進行媒介監督,要遵循社會道德、新聞界的規章制度及國家法律,不要

  侵犯人身權力,更不能搞人身攻擊。網絡發言的自由度固然很大,但發言者必須遵守社會道德,遵守法律,不要侵犯人身權利。正所謂,批評不是目的,促進改正缺點,快速發展才是硬道理。

  4、 通過網絡進行媒介監督,一定要遵循真實的原則。與其他媒介相比,網絡的可信

  度還不盡如人意,在網上搞媒介監督,一定要真實,可信,不能無中生有,道聽途説。網絡的虛擬空間,發言的隱形使得網絡的信息真假難辨,BBS上經常出現垃圾信箱。運用網絡進行媒介監督,這些都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如多設版主,採用二次提交的形式,通過技術手段等。監督就是找缺點,查毛病,弄不好不僅丟了網絡媒體的信譽,還會惹出新聞官司。

  總之,網絡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的發表言論、表達意見及表達情感的空間,但是實際上網絡給我們自由的時候,又在提示每個人要有更重要的責任。當你是絕對自由的時候實際上你就變成了你自己唯一的責任者,作為一個自由的個人對社會説話的時候,實際上你的責任是很重的。因此,在進行媒介監督時,我們的網站各層編輯、版主除做好把關之外,廣大的網友也應該又這種道德意識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註釋:

  ① 梁衡著《新聞學原理的思考》第346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② 王君超著《媒介批評——起源標準方法》第1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③④⑥⑦劉連喜主編《電視批判——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文化》封底,第3-4頁,第8頁,第15頁,中華書局2003年版。

  ⑤ 劉毅《“入世”在即的中國傳媒業》,《商業時代》2001年11月A版。

  ⑧ 李學淩著《互聯網衝擊下的傳統新聞業》,何蘇六主編《網絡傳播與新聞媒體》277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⑨ CCTV.com《電視批判》論壇。

  ⑩ 閔大宏著《中國新聞傳播專業網站評析》,中華傳媒網,《傳媒人論壇》。

  參考文獻:

  1.《新聞輿論監督研究》,田大憲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CCTV.com《電視批判》論壇。

  3.中華傳媒網。

  4.《數字化時代的新聞理論與實踐》,陳絢著,新華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責編:費溢群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