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31日 15:35)
作者 劉星
網站出現的初始,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媒體。它具備了信息提供商的特徵,卻不是觀點提供商;提供點擊、轉發的功能,讓信息傳播鏈無限伸延,但它無法阻止信息複製轉發過程中轉發人對信息的自由改造、變形、裂變;無限豐富的頁面設計,但卻難抵擋侵權、倣造、偽造、滲透。最具説明意義的一句話:“在網絡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從本質上道出了網絡最大缺陷:真實的缺失。沒有了真實的基礎,網絡的媒體價值便如同隔沙造塔。永遠無法有理直氣壯直立起來的那一天。
此外,信息的更新度,受眾群的有效針對性,受眾面的各年齡層、各階層的寬泛性,都使得網絡媒體觀點的影響力十分弱化。
隨著一批門戶網站的壯大、脫穎而出,網絡作為媒體的芻型漸漸顯現出來。受眾群大面積認同;定點定時的網上信息採購;上網閱讀成為生活習慣的一個部分;網絡大量擠佔個人閱讀空間使傳統媒體失去了生存時空,而網絡成了幾乎唯一的信源渠道;網上再傳播、再轉貼,讓信息變形、變味,已成了個性化閱讀,個性化宣泄的一種風格;網民可以等同接受個人觀點、主流觀點、網絡觀點。網上一代有著共同的價值認同。這一切,都使得網絡媒體不斷成熟與壯大。
而網絡媒體也重塑了中國社會的媒體形象。它不僅僅是統治階層的喉舌,也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工具。它更多表現出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信息傳播平臺、娛樂平臺和個性平臺。中國媒體傳統的權威與威嚴被打破,媚俗、逢迎成為主流。
社會價值的實現被個人價值、個性價值取代,約束力被個人感官和個人慾望需求打得粉碎。人們因此感到疑惑:互聯網的出現也許對許許多多的政府部門來説,是個猝不及防的東西,是個被輕視、忽略的信息傳播力量。因此,對傳統媒體嚴加控制的種種戒律條框,似乎不對其起作用。管理層似乎以自身的不認同、不相信,轉而認為網民階層全社會也有同樣的不認同。殊不知,網上一代對已走向網絡百分之百認同的極端。
因此,每一個具有社會責任的人,都發現並擔憂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缺失。網絡媒體不僅提供信息産品,它應更多地表現産品對消費者良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媒體素以客觀、公正、正義來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而網絡媒體卻以主觀、隨意、良莠不分的信息使人迷惑。媒體有對社會邪惡勢力的抨擊、人性弱點約束的道德義務,而網絡媒體卻讓各類污言穢語氾濫,讓各種極端觀點堂而皇之登臺亮相並被廣泛轉發。讓人性中許多缺漏得到氾濫成災的土壤。
作為媒體,它不僅是信息産品的提供商,更是觀點的提供商。它不僅把握消費潮流,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更把握大眾人思想潮流、知識需求。它不僅滿足公眾知情權,更著重社會影響力。它不僅引導消費時尚,更引導觀點更新。媒體所具備的獨家觀點、個性風格、創新意識,網絡媒體也應有。而網絡媒體還應在對大眾與小眾慾望滿足的同時,更兼具一種有節制的、理性的、積極向上的力量與勢能。
當公眾對網絡由“遠觀”而變為“褻玩”時,網絡被視作可滿足個人心理無限慾望的橋梁和平臺。好奇、窺私、交往、溝通、互動、發泄、共享、暴露都酣暢淋漓地得以表現。而個性約束、道德教化、主流觀點傳輸與影響卻正在弱化。
此外,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在於受眾的參與度與主動性。受眾已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而成為在消費者、流通者甚至於生産者之間的自由轉換的身份。同時還可以直接對産品進行否定、完善、擴散、傳播。正是由於網絡媒體受眾的身份自由轉換性,使得其産品與觀念的傳播具備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傳播過程的異化、變形、雜質進入而導致的結構改變甚至裂變。因此,當人們普遍意識到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時,我們認為網絡限閾時代正在到來。
無獨有偶,《中青網 民族魂》網站受到廣泛的追捧。大量的實名留言;網上掃黃第一人王吉鵬的挺身而出,都在昭示這一趨勢正在無可阻擋的力量轟然到來。
然而,願望與現實的差距總是十分遙遠。限閾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也非社會力量、道德力量就能使然,它需要主、客雙方的互動,它需要自律、他律和監督。因此,網絡媒體限閾時代的真正全面實現,還要假以時日,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認為,它將體現為以下趨勢:
一、真實,是對靈魂的承諾
網絡首要倡導的是觀點參與提供者,信息提供者與轉發者的真實身份。沒有了真實身份,放縱、任性、不負責任便如洪水猛獸奔涌而出。不負責任的變形便能成為某些人自我價值實現和心理獲得成就感的標誌,而非實名的參與,使這一實現有了足夠的安全保護和偷吃禁果的愉悅。因此,網絡媒體應對身份的真實設限,建立真實身份識別認證與備案系統,進行進入門框的設限,著便築起了第一道道德閘門,上了第一道社會責任保險。
二、産品的無限、傳播的無限和慾望滿足的有限
人的慾望與需求,從人的本性上看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所謂“慾望難填”就是這個道理。為滿足人的種種慾望並開發出種種的信息商品,其市場永無止境。但是,對人的慾望滿足,卻要有道德心、責任心,時代局限的限制。網絡媒體的從業者、經營者應該知道度的把握有多寬。
三、樹起慾望的梯級閘門
不同的産品有不同的受眾,而産品不僅考慮受眾需求,更考慮受眾身份。産品應有分級供應制度,應在點擊上設定不同權限,使産品從功能使用、價值實現乃至道德影響上能“適銷對路”,而非無節制氾濫。
四、建立警示戒牌制
交通區、紅燈區都有紅燈的警示,禁止標誌,形成了公眾的約束力。當網絡媒體的某些信息挂上了警示戒牌時,會讓每一位個體逐漸形成一道警示的條件反射區,自律行為由此而生。
五、宣泄系統要有語言過濾裝置和導流洞功能
網上信息、萬變不離其宗,即文字表述的功能永遠不變。因此當有著充分宣泄慾望的網民介入其中時,對其觀點發佈進行語言過濾,或專設發泄區域一類的導流明渠讓其暢流,起著排洪除澇的作用。
六、網民上網發佈時的即時警示語的建立
打破自由無界限、自由無局限的神話,讓網民意識到:傳輸渠道與方式的無窮擴展和無限空間,並不等於觀點成為公眾信息時只有零約束力。要在網民上網時能有及時的彈出警示窗口進行警示,讓網民形成限閾條件反射區。
七、打破人人都可成為信息發佈源的夢想
在網絡上,人的成就感極易得以表現,每個人在轉貼或互動中,都力求自成傳媒、擁有觀點提供商的地位。網絡傳媒應將個人觀點進行延時,屏蔽等處理,打破人人都可成信息發佈源頭的不實夢想。
八、無區界網絡警察的出現
無區界網絡警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警察,它從性質上看有虛擬存在的特徵,從參與度看,有無限參與的可能。人人都可成網絡警察。而每項屏蔽、延時、過濾、警示、制裁技術都可履行警察職能。
九、網上守則、公約的約定俗成
網民上網成為一個共同價值觀、共同閱讀方式、共處同一大網絡社區的特別一族。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因此,從正面引導,讓這些年齡與心智都在成熟的族群形成有正面指向的公約和守則,並成為共同的法律,這些都勢在必行。
十、形成網絡媒體綠色同盟
將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組織起來,在信息發佈網民參與上共同設限,組成網絡綠色同盟,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築起網上道德大壩,將是未來一個時期的趨勢,並會逐漸被社會、家庭和政府的認同。
十一、加強網絡的歸口管理
政府要加強宣傳紀律的引導,宣傳方向的指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十二、加快技術研製步伐
讓網絡媒體履行社會職責時,能有效使用的工具和武器。加強科技手段極為重要。
綜上所述,本人樂觀地預見,網絡限閾時代即將到來,屆時,網絡媒體的發展將更健康,也更具權威力與影響力。
責編:費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