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網友徵文 > 正文
200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網友徵文觀點梳理

  

  定義網絡媒體

  要明確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弄清網絡媒體本身的含義是一個必要的前提,“什麼是網絡媒體”,“什麼是中國的網絡媒體”,“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網絡媒體”,“中外網絡媒體的比較差異”等問題,從網友們的字裏行間我們發現,這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邱波《發揮網絡優勢,鍛造媒體品質》]所謂媒體品質,就是作為強力介入普通大眾日常生活的資訊類産品的提供者,該法人團體之於社會生活應是秩序穩定器而非混亂製造者的角色,亦即其必須肩負與其公眾屬性相對稱的社會責任;顯然,不論自己的聲音通過什麼介質傳達,只要其在媒體定位的基礎上去影響公眾生活,其就不能規避對社會所承擔的相應責任。與此同時,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著自己商業目標的經營機構,該法人團體也必須具備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造血機能,從而確保建立持續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亦即其經營運作必須産生收益;顯然,只有依託外力扶持才能繼續維持存在的格局不僅將嚴重制約其作為媒體的獨立法人地位,同時其本身更不會有發展壯大的任何可能。

  從這個角度説,目前似乎尚沒有一家網絡媒體能夠達到嚴格意義上的媒體品質的標準。

  

  [王汝林《誰説“目前尚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網絡媒體”》]縱觀邱波同志上面所説的“贏利條件下的自我生存與發展能力”問題,是一個任何企業或組織普遍會遇到的共性的問題,其實質是一個經營和管理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與否,不能、也沒有改變網絡媒體的本質特徵。更不會改變網絡媒體的媒體屬性。説一個通俗又淺顯的例子:難道一個不生孩子的女人就不是女人嗎?顯然不是。那麼,虧損的網站我們就能説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網絡媒體”嗎?顯然,邱波同志的説法又是站不住腳的。

  事實是,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新聞媒體社會生産力的進一步解放提供了機遇和可能。因此,近年來我國的網絡媒體獲得了快速發展。這種迅速發展,拉近了媒體和平民百姓的距離,搭建了政務分開的橋梁,開通了勤政為民、體察民情的渠道,使網絡媒體的輿論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在環境監視、社會協調、知識傳承和文化娛樂中進一步做好典型宣傳、熱點引導、輿論監督,扶正祛邪,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工作,就會不斷增強網絡媒體的影響力和戰鬥力。

  網站經營不力,不能成為不履行社會責任的藉口

  

  [何衛華《中美網絡傳媒比較》]將中、美媒體網站的情況相比較,不難發現同中有異。美國媒體間網上聯手帶有明顯的跨地域性的特徵。而媒體的跨地域性聯合,正同因特網在傳播中的跨地域、跨國界的特點相契合,從而有利於網絡優勢的發揮。另外,爭取獲得品牌效應是美國傳媒網上合作的新的推動力。地方報刊等小型傳媒機構在網上挂靠知名度很高、影響極廣的大型傳媒網站的實踐,充分顯示了這一點。相比之下,我國的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都是地域內媒體聯合的實例。打品牌尚未成為我國內地傳媒在網上聯手中的考慮重點。

  從內容上來説,我國內地傳媒網站正朝著發揮網絡優勢、進一步拓展內容範疇、形成特色的方向邁進。其中一些佼佼者如《人民日報》網站、《光明日報》網站等,在這方面取得了公認的成功。但是,由於創辦網站的傳媒機構在人力、財力、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傳媒網站在這方面的發展,並不平衡,根據2000年的有關資料,其中多數網站“發佈的信息內容只是傳統新聞的翻版,只有10%的網站對信息進行了重組和充實。

  同美國的傳媒網站相比,我國多數傳媒網站在形成特色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尚未在原創性內容、特色創意上下很大功夫。

  

  [馮曉冬《中國百姓是否適應網絡媒體》] 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百姓的家庭生活越來越豐富,特別是進入了21世紀,高科技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越來越廣泛。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是更加方便、快捷。從報紙到廣播,從廣播到電視,又從電視發展到運用網絡,媒體的效率也是越來越高。但是,對於普通的中國百姓來説,最易接受的媒體首先應該是電視,其次是報紙,然後是廣播,最後才應該是網絡。

  任何適應都要有一定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走在街邊,隨處都可以看見歇息的人在閱讀報紙;在公園裏,還是可以看見老人拿著收音機在聽廣播;在每天晚上7點,家家戶戶還是會準點收看《新聞聯播》。但是也許會有一天,電腦會像電視一樣普及,像報紙、收音機一樣方便。更重要的是網絡新聞變得更成熟,而且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優點和風格,總有一天,中國百姓會十分適應網絡媒體。

  

  解讀網絡新聞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閱讀新聞、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那麼,網絡新聞的現狀是否盡如人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何在?

  [何武平《網絡新聞失實探源》] 網絡應用到新聞傳播活動中,同樣是個充滿變數的過程。結合得好,新聞傳播活動如虎添翼;結合不好,則有可能危及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但目前人們似乎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種潛在的負面作用。

  作為網絡傳播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新聞,雖然以其快捷、全面、互動等方面博得人們的青睞,但同時也因其淺薄、蕪雜甚至虛假為人們所詬病,特別是普遍存在著的新聞失實現象更為認為所不齒。有學者認為,現今的網絡新聞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據相關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受眾把報紙作為新聞信息的首選來源,而且文化程度越高越是如此。正視網絡新聞中存在著的不同程度的失實問題,已成了當務之急。

  網絡新聞失實原因:

  (一) 激烈的媒體競爭

  (二) 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懲處機制

  (三) 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楊威《淺析網絡新聞報道的即時性》] 2003年3月29日11時左右,北京一知名新聞網站發佈消息:“美國有線新聞網CNN28日消息稱,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在出席洛杉磯的一個慈善活動時遭到暗殺並死亡。”這條“爆炸性”新聞迅速通過網絡和手機短信散佈開來,但半小時後就證明這條消息不過是一個愚人節笑話,於是輿論大嘩,有關網站不得不紛紛致歉並做出檢討。這個事件因其消息傳播之快、之廣而充分展現了網絡媒體的影響力,也因其可笑的謬誤而凸顯了網絡媒體面對即時報道的尷尬。

  在互聯網時代,有一個“亞當斯預言”,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自行選擇自己所要的報道與特寫,然後通過電子郵件得到這樣一張“虛擬的報紙”。面對這種挑戰,新聞工作者必須提供適合於讀者特殊興趣的材料,並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形。面對海量的信息,網絡媒體的編輯不應僅僅滿足於信息的及時轉發和簡單的編輯,他應該根據自己對信息的把握,通過對新聞的編輯去告訴讀者如何去進行判斷。網絡媒體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者不僅是簡單的接受者,而且是主動的判斷者,他們經常通過對從多個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比較來得出自己的意見。速度是新聞採集能力的標桿,真實則是新聞的生命,在媒體的競爭中,只有那些具有更高新聞素質,更高公信力的網絡媒體才能贏得人們的信任並生存下來。

  

  [鄒健《從“星氣象”事件看網絡媒體議程設置功能強弱》] “議程設置”功能是大眾傳播理論中一個重要假設,它是媒體實現“輿論導向”功能的前提條件。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就同樣具有議程設置功能和輿論導向功能。那麼,網絡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現狀如何;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呢?本文將從最近鬧得沸沸颺颺的“星氣象”事件入手,然後對網絡媒體的議程設置現狀作一個分析,最後著重就這個問題作一些分析,探求答案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