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6日 17:20)
進入21世紀且加入了WTO的中國,面對著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面臨著充滿困難艱辛且又機遇眾多的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全國上下在這一歷史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在此形勢下,進一步領會、掌握、培育、弘揚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以此為動力,戰勝艱難險阻、克服各種困難,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戰略目標的勝利實現,顯得尤為緊迫、重要和必須。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的工具的中國網絡媒體,所承擔的促進社會發展的神聖社會責任是勿庸置疑的;而其承擔的領會、掌握、培育、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社會責任更是責無旁貸。明確將此認定為自己的主要社會責任,是中國網絡媒體的廣泛性、社會性、世界性三大特徵的必然規定。
一、廣泛性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弘揚民族精神的社會責任
廣泛性,是中國網絡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徵,在與其他媒體相比較中顯得十分突出。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信息的鏈結、互動和傳播大眾化已呈必然趨勢,對象無任何地位之分。有句話説得好:“全媒地帶,信息就是選擇”。中國網絡媒體應當對公眾傳播什麼?成為了中國網絡媒體必須認真應對的一大課題。因此,其廣泛面向大眾的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重大的社會責任,要求其必須不斷強化民族意識,突出弘揚民族精神,以此振奮廣大民眾的昂揚鬥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本著“三個代表”和與時俱進的要求,我們應當著力向大眾弘揚的偉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內涵,就是十六大提出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的工具的中國網絡媒體,其工作宗旨以及信息的選擇、鏈結、互動和傳播,都應當緊緊圍繞這個內涵進行。對大量社會信息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是一個必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始終包含著網絡媒體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
網絡媒體的對像是社會人,而組成社會的個體人都有著能夠反映其內在實質的個性,即人的實質的自我,是表現在具體人身上的那些長期、穩定、本質的心理特徵,會直接影響個體人社會實踐活動的動機和行為。
個性與人格是同一概念。有專家認為,“所謂人格,心理學上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個體心理特點的總和,也稱為個性。它包括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等,是一個人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映。”(易法建等,《心理醫生》,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人格有兩重含義:一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格,泛指做人的資格、尊嚴和權利。二是個體意義上的人格,是指人的個體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文化素質、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徵及行為特徵的總和。”“構成個體人格的各種素質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形成人格的內在機制。人格內在機制的作用指向兩個方面:一是內化作用,即調整和改善人格的綜合素質,使人格不斷完善;二是外化作用,即提高主體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通過實踐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張昌文,《探索》2002.4,探索雜誌社出版)
研究認為,個體人在群體聚集的情況下,有時也會在率先者的“誘導”下,不自覺地産生出一種少加思索、追隨大流、亦步亦趨的態度——即所謂“去個性”現象。因此,輿論的導向、榜樣的力量、群體的規範、社會的要求等,總是會顯示出強大的個性導向或制約的效能。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現代化的大廈須以‘人’為支撐點。以現代人的智慧、理性、道德和情操,才能真正構成現代的文明。”就此類推,在大是大非問題或突發災難事件面前,以人格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文化素質、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徵及行為特徵的反映,是社會民族精神現狀的真實寫照。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不難發現大致客觀存在著三種人格狀況迥然不同的人。一種是以雷峰、孔繁森、鄭培民,以及此次抗擊“非典”的一線醫護人員等為典型代表的優秀社會人,他們那“不畏艱苦、不怕犧牲、樂於奉獻、一心為公”的良好人格,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影響和教育著一大批社會人,無私無畏地團結群體去克服艱難險阻、奮力實現共同的遠大目標;一種是以賴昌星、胡長清、成克傑,以及在此次突發災難期間為非作歹的社會渣滓等為典型代表的人民罪人,與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相悖,盡顯其利令智昏、離經叛道、瘋狂斂財、良心泯滅、惟利是圖面目,影響或教唆少數是非混淆、立場喪失、信念動搖的人相互呼應,為滿足私欲去違法亂紀、胡作非為;再一種是存在於優秀人格和低劣人格之間的“中庸份子”,與偉大民族精神不符不悖、非即非離、態度曖昧、忽左忽右、自足自樂,往往表現出瞻前顧後、亦步亦趨的自私心理,極容易人云亦云地身隨風倒。這幾種存在天壤之別的人格狀況,通常都會以具體人的意志品質方式錶現出來,社會環境影響是其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綜合多種科學研究成果,我認為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以培養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之主要社會責任的中國網絡媒體,一項緊迫、長遠且重要的責任義務,就是要努力培養社會大眾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培養崇高意志品質的著力點,應放在“自覺性”、“自主性”、“果斷性”、“堅韌性”、“克制性”等五個主要方面。
自覺性意志品質。所謂人的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指的是個體人在其意志行為中有明確的目的性,並能充分認識到意志品質行為的重要作用,使自己的意志行為符合現實社會的規範要求。這實際也是網絡媒體需要著力傳播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列寧曾經指出,“我們每日每刻都必須注意培養自己的意志,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與自覺性意志品質相反的是不自覺、不情願和被動等。一般説來,意志與自覺是一對“孿生兄弟”。沒有自覺的精神,不可能産生堅強的意志;在不自覺情況下的意志品質,其人格“生命”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社會人自覺性意志品質,要求社會人必須堅定正確的奮鬥目標,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精神,不論遇到什麼樣的誘惑刺激或艱難險阻,都要堅定不移地努力使自己的實際行為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總體需要。例如,在此次抗擊“非典”過程中,眾多一線醫護人員憑著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在驚人的意志、毅力和耐性的支撐下勇往直前、前赴後繼,使肆虐疫情在很短的時間裏便得到了有效遏制。可以想象,倘若沒有堅定正確的目標和高度的自覺性及自律精神,這一點是無法做到的。
自主性意志品質。所謂社會人意志品質的自主性,指的是社會人在其意志品質行為中的個性傾向,能夠充分認識到意志品質行為的實在意義,獨立自主地做出決定或選擇行為(有別於獨斷),既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制約,又不被他人的思想認識所左右,使自己的意志行為符合現實社會的規範要求。這實際也是網絡媒體需要著力傳播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葛拉西安曾經告誡説:“當靈魂沉睡而停止工作的時候,肉體會不可遏制地聽從由周圍的人們所喚起的種種情感。別人打呵欠,他也打呵欠;別人悲傷,他也悲傷;別人發怒,他也發怒;別人感動、哭泣,他的眼裏也會涌出淚水。這種不由自主地對外部影響的服從,往往就成為違背良知的要求而做壞事的動因。所以要警惕這些外部影響,不一味聽從它們。”與自主性意志品質相反的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亦步亦趨。一般説來,這種行為最簡便易行、也最不需要頭腦和意志的了,然而它往往又是現代社會人弘揚民族精神、實現遠大目標的巨大障礙。明眼人可見,現實社會生活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矛盾甚至困難,往往都是某些人缺乏自主性意志品質的結果。
果斷性意志品質。所謂社會人的意志品質的果斷性,指的是社會人的意志品質行為能夠在充分思維、認真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善於明辨是非,具備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採取決定的能力,使自己的意志行為符合現實社會的基本要求。這實際也是網絡媒體需要著力傳播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莎士比亞説,“智慧和命運交鋒時,如果智慧有敢作敢為的膽識,命運就沒有機會動搖它。”與果斷性意志品質相反的是猶豫不決、左右搖擺、瞻前顧後。總的説來,這樣的態度很少承擔風險,但也不會産生創新和建樹。人的一生,是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一生,能夠成分體現價值的極好機遇並不多。因此,有位偉人曾經説過,“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但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機遇。其他的東西失去了可以再來,但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就近來看,新一屆國家領導集體對待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所採取的一系列果斷堅決的有力措施,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為人類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擁戴。可見,果斷性意志品質,對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堅韌性意志品質。所謂社會人的意志品質的堅韌性,指的是社會人在其意志品質行為中能夠堅定地依照既定的認知目標,長時間相對穩定地將精力和毅力保持在正確的動機行為上,使自己的意志行為符合現實社會的基本要求。這實際也是網絡媒體需要著力傳播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拿破侖認為,“達到目的有兩個途徑,即勢力與毅力。勢力只為少數人所有,但堅忍不拔的毅力卻是多數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以隨時達到無可抵抗的地步。”與堅韌性意志品質相反的是軟弱、退縮、魯莽、執拗、動搖、明哲保身。在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之後,偉大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繼往開來,偉大民族精神之所以不斷弘揚光大,靠的就是無數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堅韌性意志品質。與此相對應,現實生活中那些懼怕艱險、臨陣脫逃、畏首畏尾、執拗偏激、我行我素、甚至一意孤行的人,都是不具備堅韌性意志品質的,也是與我們的偉大民族精神背道而馳的。
克制性意志品質。所謂社會人的意志品質的克制性,指的是社會人在其意志品質行為中善於控制不良的情緒或衝動,自控和支配自己的動機行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善於迫使自己排除來自自身內部或外部的各種壓力的干擾影響,以堅持正確的目標和決定。這實際也是網絡媒體需要著力傳播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馬卡連柯説過,“堅強的意志——這不但是想什麼就獲得什麼的那種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時拋棄什麼的那種本事。……沒有制動器就不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與克制性意志品質相反的是浮躁、放任、頹廢或為所欲為。社會人的克制力不僅反映了其意志品質的抑制機能,同時也反映了具體人的綜合素質,是人的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必然要求。正確的克制性意志品質,能夠使人克己、無私、自覺地控制和調節情緒和行為,始終處於主動。
我認為,網絡媒體利用傳播大量崇高意志品質的社會信息來對大眾進行正面引導和培養,以此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應當是當前我們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社會性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弘揚民族精神的社會責任
社會性,是中國網絡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徵,在與其他媒體相比較中顯得格外突出。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信息的鏈結、互動和傳播社會化已呈必然趨勢,對象無任何階層之分。有句話説得好:“全媒地帶,信息就是選擇”。中國網絡媒體應當在社會推崇什麼?成為了中國網絡媒體必須認真應對的一大課題。因此,其面向整個社會的主要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重大的社會責任,要求其必須不斷強化民族意識,突出弘揚民族精神,以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並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本著“三個代表”和與時俱進的要求,我們應當著力在全社會弘揚的偉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內涵,就是十六大提出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的工具的中國網絡媒體,其工作宗旨以及信息的選擇、鏈結、互動和傳播,都應當緊緊圍繞這個內涵進行。對大量社會信息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是一個必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始終包含著網絡媒體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
網絡媒體的對像是社會人。無論是操控網絡媒體的,還是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授受面,無一例外地都屬於社會的一份子,是生存于、依賴於社會的人。因此,“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馬克思很早就明確指出,人的實質(包括人格)“不是人的鬍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 尤其是網絡媒體,既生成于現實社會,又是現實社會的延伸。
後天環境,是人格生成和發展的決定因素。偉大民族精神由諸多社會人格生成,也因此不斷被弘揚和強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客觀環境條件差異所帶來的實際區別所形成的一定群體風氣,對人的心理、人格和意識産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性影響。因此,用能夠體現社會總體目標的規範要求、能夠涵蓋社會方方面面的民族精神並使之形成一種社會普遍認同且自覺遵循的風氣,來導向、制約和規範不同利益群體社會人,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是社會長治久安、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工具的中國網絡媒體,不僅是導向良好社會風氣和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集中代表。
當前,全國上下大力宣傳以孔繁森、鄭培民,以及此次抗擊“非典”過程中涌現的英雄群體和英雄人物為典型代表等先進份子的事跡,無情曝光以賴昌星、胡長清、成克傑,以及在此次“非典”肆虐期間為非作歹、玩忽職守的醜惡人物為代表的反面案例,目的都是要影響和形成真正能夠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良好社會風氣,培養並造就一大批具備且始終保持良好人格、在民族危難之際能夠挺身而出的社會棟樑,引導並團結廣大群眾去克服艱險、勝利實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媒體,在其中起到了難以替代的重要導向作用;中國網絡媒體的積極作用也愈加顯得分外突出。
但與此同時,人們也不無遺憾地看到,在相當一段時間裏,一些地方的某些媒體,為追求“買點”,大容量地篩選並編織了許多由獵奇、奢侈、誇張而又庸俗的細節組成的所謂“城市故事”,並對之大肆渲染、添油加醋、廣為傳播。通過那些酸腐的細節描述,宣揚頹廢消極甚至錯誤的價值觀,不負責任地歪曲並麻痹社會,誤導無知的人們去崇尚貪慾理念、羨慕享樂生活:“你知道正宗藍山咖啡的味道嗎?”“你知道愛爾蘭沙特狗的脾氣嗎?”“你了解老鑽石的紋路嗎?”“你知道哪個店裏的‘香奈爾五號’有貓尿的味道嗎……”正像有文章尖銳指出的:“一大批小文人、小寫手(有因富而讚美的,有因讚美而富的),正在批量製造‘城市細節’。他們常常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出現,製造了一種‘我在現場’的騙局。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高消費區的‘所見所聞’變成細節,然後有主編將細節變成情節,再由大眾傳媒將情節變成故事。毫無疑問,在這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僅僅是計量經濟學。細節和故事因此變得十分可疑。當代都市的不少消閒報刊和通俗出版物,就是這種由豐富的偽細節構成的虛假故事的聚散地。偽故事和偽細節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慾望,成為高消費娛樂行業的交媾物,實質想要支配的是人們的雙腳和錢袋。當細節在文化傳播和都市研究中被毫無節制、不辨真偽地加以鋪陳、堆砌時,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很容易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麻醉感”。如今在各地報攤上,人們都不難看到類似“北京酒吧”、“上海細節”、“廣州夜市”之類的小冊子;遍地皆是刺激感官的關於城市“異類”的生活介紹;到處可見關於城市細節的隨筆、感悟。在此,不妨將銷量頗為可觀的國內某知名刊物2002年下半年的一期主要內容標題展示一下,由此可窺一斑:“驚世殉情……”、“河殤新娘……”、“……‘婚外好情人’”、“租夫怨……”、“……瞞天過海休妻忙”、“……愛情花季”…… 這就是“城市故事”的可怕之處。
在鋪天蓋地的虛幻故事裏,一些無知的人仿佛被帶進了一個風流浪漫、歌舞昇平、醉生夢死、吃穿不憂、沒有艱辛、無須勞作也無須意志的“太平仙境”。顯然,這種脫離現實、淡化甚至醜化民族精神的“城市故事”的杜撰和傳播,是一種遠比“非典”可怕得多的“社會神經病毒”。它驅使現代社會的拜金者,自覺接受頹廢“細節”的誘惑,難以抑制貪慾心理的膨脹,沉湎紙醉金迷甚至鋌而走險、危害社會。令人倍感憂慮的,是相當“民族精神的接班人”(青少年),如今已經成了這種“社會神經病毒”的重要感染源。
由於受這種“社會神經病毒”的感染,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的幾種與偉大民族精神相悖的不良社會風氣:
一是“嫌貧不恨腐”的風氣。某些人將中華民族歷來引以自豪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奉獻拼搏精神棄之九霄雲外,表面上極力推崇先進,但心底裏、私下裏卻對保持“清貧”本色的良好人格不以為然,對優秀人物持懷疑、譏諷甚至否定態度,而對一些腐敗墮落人物卻抱有某些“同情”,有的甚至給予讚賞。
一是“重錢不講義”的風氣。社會上某些“金錢至上”思維者,為了個人利益,置“取之有道”的義利原則于不顧,頑固堅持對金錢頂禮膜拜,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大義嗤之以鼻,泯滅良知、投機鑽營、不擇手段、坑害國家、謀求非法之財,甚至鋌而走險、橫徵暴斂、殺人越貨。一些不辨是非的社會人,崇尚“有錢就是本事”理念,對非法斂財之人崇拜羨慕,垂涎欲滴,甚至亦步亦趨。
一是“稱好不言非”的風氣。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説老實話,應當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然而,如今某些人,喜歡阿諛奉承,厭惡批評意見,善於相互吹捧、眼裏容不下正派、而對錯誤言行睜只眼閉只眼、即使心中有數也要言不由衷。不僅自己欺上瞞下、歪曲事實講假話,而且鼓勵、支持、袒護、要求別人也講假話。
一是“虛浮不務實”的風氣。求真務實,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又一具體體現。但是,如今的某些人,潛心研讀《厚黑》,沉醉“文革遺風”,整日動的是弄虛作假的腦子,琢磨總結出一套自認為“行之有效”的謀私“訣竅”:趨炎附勢很關鍵,阿諛奉承最重要,講求形式顯“水平”,左右逢源定有效。至於實際如何、公論如何、良心或道德如何,都不重要。
一是“享樂不願思”的風氣。如今的某些人,不學無術、照抄照搬、人云亦云、厭惡思考,將精力和時間大都耗費于“勾兌”關係、尋求“靠山”、貪圖享樂上。嘴巴上頭頭是道,內囊裏卻胸無點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危害最大的是,這種人不但自己不願用心去思考和研究,反而為了“面子”或“威信”,往往會暗藏忌恨,設法干擾、影響、壓制、阻礙、甚至打擊他人去思考和研究。
心理健康的機理理論中的行為分析理論認為,人們大量的行為都是通過模倣而習得的,人的不良行為、心理疾病也常常是通過這一方式形成。上述在某些地方客觀存在的幾種不良社會風氣,雖然並不代表總體、也不説明全部,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對偉大民族精神的弘揚和發展有百害而無一益。
三、世界性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弘揚民族精神的社會責任
世界性,是中國網絡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徵,在與其他媒體相比較中顯得非常突出。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信息的鏈結、互動和傳播全球化已呈必然趨勢,對象無任何國界之分。有句話説得好:“全媒地帶,信息就是選擇”。中國網絡媒體應當向世界介紹什麼?成為了中國網絡媒體必須認真應對的一大課題。因此,其直接面向世界的特徵,規定了中國網絡媒體的重大社會責任,要求其必須不斷強化民族意識,突出弘揚民族精神,昭示偉大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本著“三個代表”和與時俱進的要求,我們應當著力向世界弘揚的偉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內涵,就是十六大提出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作為依靠現代化手段交流傳播各種社會信息的工具的中國網絡媒體,其工作宗旨以及信息的選擇、鏈結、互動和傳播,都應當緊緊圍繞這個內涵進行。對大量社會信息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是一個必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始終包含著網絡媒體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
傳播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在網絡媒體信息的選擇以及全球化鏈結、互動和傳播過程中,始終注意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團結統一精神,堅持黨的領導、發展統一戰線、反對分裂破壞、抵禦滲透侵蝕、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傳播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在網絡媒體信息的選擇以及全球化鏈結、互動和傳播過程中,始終注意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愛好和平精神,保障人民利益、加強社會穩定、加快經濟發展、壯大綜合國力、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
傳播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在網絡媒體信息的選擇以及全球化鏈結、互動和傳播過程中,始終注意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勤勞勇敢精神,堅持依法治國、提倡艱苦奮鬥、鼓勵勤勞致富、崇尚社會公德、反對鋪張浪費、強化意志品質。
傳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在網絡媒體信息的選擇以及全球化鏈結、互動和傳播過程中,始終注意充分體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自強不息精神,樹立堅定信念、強調艱苦奮鬥、反對庸俗迷信、糾正懶散懈怠、提倡創新開拓、實現共同目標。
作者單位:朱兵 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編:曹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