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4日 14:22 來源:
吉林日報:譚竹青從1956年起一直在居委會工作,50年如一日,心裏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展現了共産黨員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譚竹青帶領東站十委的居民,以“燕子壘窩一口口泥”的艱苦奮鬥精神,創下了現在資産總值近3000萬元的家業。按照東站街道辦事處經濟承包合同和計劃生育等單項承包合同獎勵辦法,十幾年來譚竹青應得獎金15萬元,可她一分錢沒拿,全都用在了發展社區經濟和救濟困難戶、軍烈屬上。
1996年,省裏有關部門組織勞模出國考察,但譚竹青主動放棄了,她説:“社區的事處處都需要錢,我不出去了,把省下來的錢用在發展社區事業上吧。”幾十年來,譚竹青沒有手機,不配公車,從不置辦高檔衣物,打眼看去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
這個對自己摳門,對困難居民出手大方的人,有時卻“不近人情”。居民范喜香深有體會,“老主任只許她對我們好,不許我們對她好。”范喜香是個殘疾人,行動要靠雙拐,生活勉強能夠自理,其愛人也長期患病,還有一個上學的孩子,家中生活很困難。1998年,十委安居工程動工,譚竹青幫助范喜香一家住上了“三氣”新居。隨後,譚竹青又支持范喜香在自家後屋開了一個食雜店,並協調有關部門減免了一大筆費用。范喜香心裏很感激,買了一床毛毯和一條香煙送到譚竹青家,可譚竹青説什麼也沒收。這麼多年來,得到過譚竹青幫助的居民想感謝她時,她總是説:“為老百姓辦實事是我的職責所在,要感謝的話得感謝黨、感謝政府,不用感謝我。”
譚竹青自己不求索取,不謀私利,連親屬也沒沾上半點光。她從小就和唯一的弟弟相依為命,弟弟一家四口人擠在一間不足8平方米的舊房子裏,是委裏的困難戶。而譚竹青不但沒有先給弟弟解決住房,她還對弟弟説:“現在困難的人很多,不能一下子都解決,我們得&&克服一下。要是先給你解決了,我還怎麼去做別人的工作!”一直等到1996年十委搞安居工程時,譚竹青的弟弟才和十委500多戶居民一起住上了新房。
譚竹青的一生,把共産黨人的先進性樸素地內化成了自覺行動,她也得到了人們的敬重。但面對成績,面對榮譽,她總是謙虛地説:“是黨培養了我,是人民哺育了我。永遠聽黨的話,跟著黨走,永遠為人民服務,這既是我人生的準則,也是我畢生的追求。”(記者李永為王超)
責編:周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