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次見到張仲愈先生,是在中央電視臺書畫院辦公室,83歲高齡的張老龐眉皓發、腰板挺直、精神矍鑠。張老是山東榮城市人,談話間,經常引經據典,不假思索地吟出一段古語,但是他濃濃的肢東口音,常常讓我不知其所雲,只能不停地打斷張老,問個究竟。對此,張老也不急躁,放慢速度,一邊講一邊在我的採訪本上認真地寫下那些語句,“沿晉遊唐,守而勿失”、“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於是,這一次的採訪筆記也就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上世紀20年代出生的張仲愈,自幼酷愛書法,他勤於學、敏于悟,以歐、柳體為基礎,少年時即在當地小有名氣。張仲愈真正對書法的精研,始於那段特殊的年月。那時他閉門謝客,專攻書法。在學習中注重傳統、取精用宏,對歷代經典名作、碑碣、墓誌、寫經、殘紙無不用心研讀、臨摹。不過,張老對書道也有著自己的主張,“沿晉遊唐,守而勿失”8個字便是他學書宗旨的概括。在張老看來,晉唐韻法是根本,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再從宋人的尚意書風中吸取精華、抒發個人靈性。所以他始終恪守“以晉唐為本,兼習宋人”的原則。
張仲愈的行草書,章法講究錯落參差,無論是字之大小,筆之粗細,墨之潤燥,神之收入都體現出他對於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在張老的書法作品中,一幅“龍”字尤為引人注目。眾所週知,“龍”字是歷代書法家鍾愛之字,遍佈古今碑帖、墨跡、典冊。“龍”字書法經過歷代書法家的創造,篆、隸、楷、行、草各體皆有,或飄逸,或雄鍵,或古拙,風格萬千。張老的“龍”是一筆寫就的,有人稱他的“龍”形神兼備,墨法與筆法巧妙結合,用筆靈動飛揚,墨色濃淡漸次分明,在不失草書結構的基礎上,塑造出神龍騰霧、叱吒鳳雲、翻江倒海的氣勢。張仲愈治藝廣博,尤擅行書,傳統筆墨功力深厚,重神彩意境,而不逾規,許多作品被國內外領導人、名人收藏。
張仲愈尤其喜歡書寫古人的名作,《赤壁賦》、《行書、草書千字文》、《行楷諸葛亮出師表》、《陋室銘》……最近又在寫周敦頤的《愛蓮説》。每次作書,張仲愈都必先熟讀作品內容、孕育形式于胸臆後方可下筆,而任何藝術創作也都會經歷情緒的漲落,張老説自己寫到得意時,才能創作出那種激情滿懷、走筆龍蛇、筆墨歡暢、意向萬千的書法作品來。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的張仲愈,獲得過“藝術榮譽博士”、“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世界名人金盃獎”等榮譽,他的簡歷還被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10多部書中。如今,臨池之餘,張老還致力於書怯教育,奔走于書學課堂之間,言傳身教。在石灰的黑板上,他堅持用立德粉書寫,通過這種書寫,可以清楚看到點畫筆跡的運動形式。此外,他還相繼發表了《行草章法舉要》、《怎樣臨習聖教序》、《張仲愈書法集》等著作。“一生多蹉跎,老來復坎坷。不羨大富貴,潑墨寫白勺。”張仲愈這首自勵的小詩正是他幾十載藝術人生的寫照!
(撰稿 王煉)
責編: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