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 筆下風流
——國畫家施祖銓速寫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5日 09:52)
|
|
|
聞雞起舞 |
2000年的秋天,對施祖銓而言,無疑是個頗感欣慰的季節:在法國東方藝術館剛剛結束的“東方中國繪畫藝術作品展”上,李可染大師的作品獲一等獎,他的作品獲得了二等獎。在藝術之都巴黎,施祖銓筆下出神入化的雞畫作品贏得了參觀者的由衷讚賞。
差不多半個多世紀前,施祖銓就愛上了繪畫。七八歲時,跟畫梁山一百單八將扇畫名揚全國的堂哥施耀慶學畫臉譜。五十年代初,他師從義烏師範學校校長陳望鬥先生習畫。回到杭州後,又得到國畫大師潘天壽、諸樂三、陸維劍等先生的指點,畫風日漸開闊。
如同鄭板橋愛竹、齊白石喜蝦、吳作人精牛、李苦禪畫蒼鷹,施祖銓畫也與雞結下了不解之緣。“聞雞起舞”的佳話,“一唱雄雞天下白”的詩句,皆透露出濃濃的剛勁與祥和之氣。典籍詩詞中,凡有關描寫雞的詩句,他必摘抄下來仔細研讀,從中領悟雞的獨特韻致。
他在杭州水亭址的一個老式小墻門裏養過一大群雞:蕭山雞、白臘克、澳洲黑,從小養到大,每天觀察雞的習慣,琢磨它們覓食捕蟲、爭鬥振翅、登高打鳴等動作姿態。他常常一連幾個小時站在雞舍旁,癡癡地觀看絨絨的小雞破殼而出依偎在母雞身下的動人情景。
在施祖銓看來,要畫出有分量、有創意的作品,一定要經過千錘百煉的過程。歲月更迭,他日復一日地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從大師的傑作和西方藝術中汲取養分,同時千萬次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審美情趣傾注于筆端。
“熟能生巧,巧能生奇,奇能生怪”,久而久之,施祖銓悟出了藝術的真諦:師古不泥古,入古而出新。他畫的雞,皆以大筆揮就,紅冠金爪,雞尾高豎,而且常以潑墨書法盡顯公雞羽翼的蒼勁,雖寥寥幾筆,但神韻畢至,陽剛之氣躍然紙上。
故有行家評論施祖銓先生畫的雞貴在似與不似之間,“意到筆不到”,而這“不似”與“不到”,恰恰是在“似”與“到”的前提下,刪繁就簡或誇張變形,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施祖銓的基本功非常紮實,他畫的雞自不必説,連他畫鴨、畫鷹、畫八哥、翠鳥、仙鶴、麻雀,寫生稿都畫了一本又一本,畫去的宣紙可用車拉。
1987年,施祖銓應邀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獲得巨大成功。一對美國夫婦對施祖銓的畫讚賞不已,買下了他當場創作的全部作品。日本著名書道家關鷲峰連續三次參觀畫展,最後忍不住買下了全部展品。後來,他的作品又赴新加坡和台北展出,均獲得好評。
施祖銓現任杭州書畫研究社社長、北京京華藝校國畫係教授。面對榮譽和市場經濟大潮,他依然謙和、冷靜。他説:“我們不能被金錢所困,像黃賓虹、潘天壽這些老先生,生前的生活並不富有,而在精神上絕對富有。當然,現在畫已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如博得適當回報也是可以的,但不能漫天要價。真正搞藝術的人,總是一心在追求藝術創新,決不會整天想著搞拍賣,抬高畫價來愚弄人。”這番話是今年71歲的施祖銓的心語。
畫品如人品,這幾年來,他畫得最多的是氣宇軒昂的公雞,以此勸人奮進。若逢募捐義賣,他總是隨叫隨到,從不擺架子。他説:“在東方這塊土地上,孕育了多少藝術先輩,為我們創造了無盡的藝術財富。我也是生在東方、長在東方的藝術工作者,理應繼承和發揚先輩的精神,為時代增光添彩。”人們有道理相信,在21世紀的清晨,施祖銓先生依然會像東晉一代名將祖逖一樣“聞雞起舞”,他的才情與激情,也依然會像旭日一般噴薄而出。
王勝賢
責編:海燕 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