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大師名作欣賞

《小龍湫下一角》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8日 14:28


  《小龍湫下一角》,可以看作是潘天壽先生在山水畫與花鳥畫相結合方面進行嘗試的成功的典型。小龍湫是雁蕩山著名風景點之一,地處靈岩寺後。凡是到過小龍湫的人都體會到,這裡的環境極為幽靜。人到了這裡,就感到自己真正處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差不多是到了仙境。但這裡靜中有動。動的是龍湫飛瀑聲,淙淙流水聲和各種不知名的小蟲的叫聲,有時還有松濤聲。小龍湫是被畫家們多次描繪的對象,但一般畫家都是畫那股從高山上懸空而下來的飛瀑和兩邊的山岩。可潘天壽先生畫小龍湫時,卻別具慧眼,他的畫在立意,選材上都與眾不同,出奇制勝。如畫題所示,他只畫了小龍湫下的一個角落,而以一角來表現全龍。以“小龍湫下一角”為畫題的畫共兩幅:1962年曾畫過一幅,畫幅近方形,但上下略長。1963年又畫一幅,是正方形。前一幅畫印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潘天壽畫集》中。兩幅畫基本相同,在本文作者看來,後一幅好像更精彩一些。畫面上的主體是潭水和溪流以及圍繞著溪流的石頭和山花野草。就這樣極為平常的東西在高明的畫家手下卻能創造出一個極為清新、別致、幽深、靜穆的畫面,表現出“空山無人,流水花放”的詩一般的意境。

  要創作這樣一幅畫,首先要靠畫家對自然美的敏銳的洞察力,他要能夠在平凡中挑選出打動人心的東西。畫有許多精彩、嚴謹的細節描寫。對一朵花,幾片葉子,畫家也絕不馬虎對待,而是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刻畫。這不是“不求形似”的大寫意畫,而是工中有寫。畫上的一切都很自然,但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由畫家借天然素材而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來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巧妙結合的欣賞對象。潭水和溪流四週縱橫嶙峋的巉岩奇石,以雄健的線條畫成,顯示了石塊久經山洪飛瀑的衝擊而仍堅強不敗的本性。在眾石塊中間盤旋流動的瀑布和溪流,源遠流長,不分晝夜。畫水的線條挺勁而又柔繃,與石塊的剛強凝重形成對比。各處點綴的山花野草,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這“—角”使人感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精神必然為之振奮而充滿希望。

  《小龍湫下一角》在構圖上大有文章。據內行分析,此畫充分發揮了方形畫的畫面飽滿緊湊的特長。畫中團塊多似方非方。上部山石是最大的偏立的方塊,右下方的石塊則是偏橫的方塊,右邊石塊也是方形的,身段大小與右下石塊相近,但橫直相反,它與畫幅上邊石塊同屬方形,但面積差異較大。這三大塊鎮住整個畫面。在三大塊之間,又著意附著一些多變的小石塊和野草山花。山間各種複雜的點線面組織,很為迷人。但作者的匠心主要還在這三大塊基石的安置之間。那些花葉形狀,大多粗短,也近方形。於是,山石、花、葉、大方、小方……它們串聯成方方正正的陣勢,擠出了長長的流泉如白練似的奔騰的線路。這一強烈的對照獲得了最強音的效果。另外,畫家在山石、花草等等的各種粗獷與精微的點線面組合中,先已苦心地為泉水的線路身段的美埋下了伏筆。細心的欣賞者將會從這一幅畫上發覺造型藝術的許多規律和技巧。

  楊成寅文

(編輯:徐建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