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寫雁璃山花》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8日 14:25
雁蕩山以及那裏的山花野草是潘天壽先生一再描寫的題材。這不但因為畫家是浙江人,而且也因為雁蕩山的巨石、流泉,山花野草,更與畫家自己的性情相近,以雁蕩山為畫材更能表現他對自然美的熱愛。潘先生關於這一題材的畫計有:《靈岩澗一角》(1956)、《小龍湫一截》(1960)、《寫雁山所見》(1960)、《記寫雁蕩山花》(1962),《雁蕩山花》(1966),《小龍湫下一角》(1988)。
《記寫雁蕩山花》是潘先生把岩石和野花作為主體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傑作。潘先生説過,他的這種畫好像是“短篇小説”,他説自己不善於畫大幅,畫了大幅也只是畫幅尺寸的放大,並不是“長篇小説”。這雖然是他自謙之詞,但也從一個角度説明了他這一類作品的藝術特色。
《記寫雁蕩山花》,畫的是雁蕩山中的一個不知名的角落,這樣的景致似乎那個山區都可以找到。潘先生從小生長在浙江省寧海縣的農村,在小時割草放牛時,是會見到這種景色的。若沒有少年時代的那種生活,他到了雁蕩山中也許未必能從一塊巨石和一些雜生在山岩間的野花中見到宇宙之廣大,生物之茂盛,因此也不能從閒靜幽寂的野趣中感覺到繁榮喧歡的意境。可以説,《記寫雁蕩山花》是畫家數十年生活經歷的集中的抒情寫照。畫上爬在岩石上的兩隻青蛙很為別致,它們的出現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和生氣。前面那一隻還似乎若有所思呢,它們身體的青灰色的色彩與設色絢麗的山花形成對照,真實地表現了荒野山景中的大自然的有聲有色的戲劇。畫上處處有景有情。《記寫雁蕩山花》作于1963年春,與同年作的《小龍湫下一角》一樣,畫上題識中有“玉蘭開候”字樣,説明兩幅畫都是該年初春畫的。另一幅《雁蕩山花》一畫上完全沒有畫岩石,只畫有幾種山花和野草,基本上是用雙勾畫花,好像
是京劇清唱,雖無複雜引人的劇情,卻更能顯示出唱功的高妙。花草枝葉的疏密聚散,花草形象的穿插揖讓,用筆的剛勁秀麗,畫面虛實的處理,達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
楊成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