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書法的境界

千古風流蘇東坡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6日 10:51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 參加禮部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高中進士。


蘇軾傑作《黃州寒食詩》

  他先後任大理評事、鳳翔府簽書判官、開封府推官等職。神宗熙寧年間,他認為宰相王安石提出的新法不能便民,上書反對,至使他不容于朝廷。後蘇軾自求外放,被調任杭州通判。 三年任期滿後,他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於是蘇軾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由於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哲宗即位,司馬光任相,蘇軾被召還朝。短短一兩年間,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他因不同意盡廢新法,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有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就是在西湖築堤,世人稱為蘇堤。後來,蘇軾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被外放穎州。之後又幾次入朝任職和貶官外放,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任官。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黃州寒食詩》局部之一

  蘇軾之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于虎口之間,類似于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他講自己書法時説:“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説:“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 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黃州寒食詩》局部之二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係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齣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 》、《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裏説,“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編輯:徐建委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