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畫頻道 > 筆墨歷史 > 正文

劉察精品《荷花圖》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8日 14:14)


  説到表現荷花題材的作品,筆者曾看到過不少,但多有程式或技法上的雷同,而缺少新鮮感。近讀清代畫家劉察用沒骨法描繪的《荷花圖》(見右圖)卻令我眼前一亮。圖中是一處盛夏荷塘小景,塘水清澈,水草飄曳,荷葉若舞,葉綠清新,葉筋脈絡分明,荷花清秀潔凈,生動地寫出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一種濕潤與空蒙的韻味佈滿整幅畫面,若在炎炎的夏日觀看,會有一縷清爽之氣襲來。那或縱或斜的花莖,相互交搭,錯落有致,似少女的腰肢在微風中悠然起舞;與那些如盤的荷葉相比,這些莖幹又顯得如此的柔弱與纖細。蒼翠墨綠的荷葉姿態各異,偃仰有致,像一把把巨傘庇護著嬌嫩的花朵,疊疊錯錯,佔滿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

  隱約其間的荷花小心而羞澀地躲在荷葉的下面,好像一滴露水也會傷害到它們似的。花兒或前或後巧妙地填補著葉與莖之間的空間,有的芳香綻放,傾吐花蕊,有的含苞欲放,令人想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詩意;那白裏透紅的花瓣在碧綠荷葉的襯托下尤顯紅潤。再往上看,一棵莖幹頂著小花苞從荷葉後探出,那含苞待放的感覺真像清純的少女一般嬌滴可愛;下面的那只小花苞略小些,處理得欲藏又露,雖未擺脫荷葉的遮擋,但那筆直的花莖似乎在告訴人們它會很快的成長起來。縱觀全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孕育著如此強烈的生機和活力。是畫語與花語的自然融合,心境與物境達到完美統一,構成此作寄情生情、情景交融的美學意義。

  此畫為豎構圖,佈局和諧自然,層次分明,尤其注重畫面的形式美感。莖幹呈現出的細長的線條與龐大蔥鬱的荷葉正形成線與面的巧妙結合,再加之葉莖間巧妙點綴的荷花,使點、線、面三者完美的結合起來。墨暈上組成的黑、白、灰三種色階的塊面,使層次更加豐富,節奏與韻律感自然凸現,充分表現出滿池拂動的意境。在技法上,筆墨工整輕鬆,尤其是莖幹和葉勁的勾勒,線條精細,一氣貫之,筆力挺勁。暈染工致,賦色雅艷鮮麗而不濃膩,花瓣由紅到白,過渡自然和諧,與墨綠荷葉形成鮮明的對比,生動地勾畫出艷影出清漪的藝術之美,傳寫出富有生機物趣的自然形象和明潔清潤的墨彩效果。

  此作為絹本,設色,縱159.8厘米,橫94.6厘米,現藏揚州市博物館。畫中自識“癸未長夏客吳門滄浪亭對生寫稿,辛卯春仲在墨灘研廬脫稿,似生似翁臺臺博政。淮東劉察。”鈐有二印,一白文“劉察之印”,一為朱文印已不可辨。

  劉察(生卒年月不詳),號睡猿,江蘇阜寧人。善山水、花鳥,作品運筆設色工致巧妙。史載不多,傳世作品甚少。

  來源:中國書畫報

責編:海燕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