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風格列表頁

歐陽中石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9日 14:01


  歐陽中石,當代傑出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汶陽鎮西徐村人。1928年生。中小學時在濟南就讀,後在濟南市永長街穆光小學任教。1950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哲學系,次年轉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學專業學習。之後,一直從事中學教學28年。1981年,調入首都師範大學。學書先從師武岩法師,後又師從吳玉如。從唐碑入手旋即轉臨北魏諸墓誌;後亦曾涉足於篆、隸、甲骨、金文,尤于歐陽詢諸碑臨池舉國專。常作行書,從法二王,而又取勢于王。草書以王羲之、孫過庭為宗,亦得益於黃、祝點法。書風妍婉秀美,瀟灑俊逸。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及在報刊發表,或被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尤致力於書學教育工作,在北京師範學院創建書法藝術專業(本科),並兼任北京數家高等學校書法藝術顧問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藝術顧問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部主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附新華網山東頻道對歐陽先生的訪談

  記者:歐陽先生,您是國內著名的學者、書法家,在詩書畫藝等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家鄉人民對您非常關心,非常想了解您的情況。

  歐陽中石:我從小時候就心無大志。大學畢業的時候,專門搞邏輯。許多年來,我有時候教邏輯,有時候教數學,有時候教語文,還有時候教化學,都教過了。最後,又轉到書法這邊來了。

  關於寫字這個事,我從小時候就知道這是知識分子必須過的一關。是基礎課,但當時並沒有把它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來看。後來,在社會的熏陶之下,在前輩的帶領之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這是人們交流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環節處理得好,我們的文化就可以承上啟下;如果這一關過不好,我們文化的發展就困難。當然,現在有了印刷,有了電腦,但也代替不了手寫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我搞的這一套,叫做書法文化。我是把書法放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裏面來看,才能把它的位置看清。它的價值也顯示得明白。否則的話,不清楚。


  最近,我的思想在急劇的創擊之下,也有些新的思考。電腦出來了,中國的多少古籍一下子容納到光盤裏頭,讀書上方便得不得了,誰也不願趴在桌子上寫字去了。但是,寫出來寫東西和印刷出來的東西、電腦展示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一個人手寫的時候,可以把沒有聲音的變成有聲音的,把沒有光澤的變成有光澤的,把沒有生機的變成有生機的,變成一個活得東西來感染人。這個能力是好多項目不能代替的。所以對這個事業要從尖端上、高層次上來研究,把今後的發展方向弄清楚,使其盡可能地起更大的作用。我既然從事這個工作,就應當多思考這些問題。至於我能做到哪兒,能力所限,基礎所限,做到哪兒是哪兒。但是我相信我的學生,這些博士、博士後都能做出很好的貢獻。應該説,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就在做這個事情,就是現在進行的更重要的學科的建設。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在前輩們的帶領下,在他們所鋪平道路的基礎上走過來的。

  記者:有報道説,您素來不喜歡張揚,甘處人後,而對後學者則不遺餘力,儘量提攜,要求極嚴。是這樣嗎?

  歐陽中石:我確實這樣,嚴格的要求我自己,也要求我的學生,這一點不假。但是,説取得什麼成績,做些什麼貢獻,我是不敢當的。我就做了一個正常的知識分子所應當做的那點事情。我們年紀大的人的任務,就是把我們這一套儘快地告訴下一代,讓他們以20歲的年齡或30歲的年齡,知道70多年的事情,這就是最好的事情。讓他們成長得比我們快,這是我們的任務。當然,不是説我們自己走到哪,就讓他們走到哪,不是,讓他們走得更遠 才好。我覺得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事業,這門事業得需要那種有敢於坐冷板凳思想的人才能做。所以,我不希望張揚,不喜歡張揚。

  記者:先生,請您談一下對青少年練習書法的看法。

  歐陽中石:我覺得這是個素質教育。寫個字,怎麼起筆,怎樣佈局,要一絲不茍。不在乎這個字寫得什麼樣,在於經受這個思想的過程。我們看到有些好孩子、好學生,他一切都規範。所以我覺得,小時候受一些規範性的教育很重要。我們現在提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我認為,教育一個人一絲不茍地工作,這就是素質教育,寫字是其中一項。至於寫字寫到什麼程度,那個在其次,關鍵是對人整個素質上的教育。

  記者:您最近參加了“日出東方一齊魯風情中國畫精品展”,由此可以看出,您對家鄉是十分關心的。

  歐陽中石:是,因為是那個地方出來的 人,年紀越大,就越想念家鄉,願意想。我出生在泰安城裏,原籍是肥城西徐村。西徐我就待過一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初就回到了西徐,待了一整年的時間。但那一階段我都清楚,我還可以畫上來,但畫的肯定和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記者:對少年時代的這段經歷,您的感受如何?

  歐陽中石:回去就讀了一年的私塾。當時的老師叫郭匡一,我叫他叔叔。我仔細想,在讀書上如果説有一點基礎的話,就是那時候打下的。我覺得少年這個時代,是最重要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你把基礎砸結實了,將來幹什麼都行。沒有這個過程不行。我現在能背過的那些書,都是那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記者:先生,最後請您給家鄉人民説幾句話吧!

  歐陽中石:好。應該這麼説,我是個地道的泰安人、肥城人。我的族名叫歐陽瑞陸,在家裏排行老三。大哥、二哥都不在了,還有個弟弟,在陜西師大教書,現在也退休了,是心理學教授。我還有個姐姐,90多歲了。我們都在那塊土地上生活過,也都是那塊土地把我們哺育起來的,所以我對那裏有很深的感情。一提起那兒,由衷地感到親切。可是這些年,因工作的需要,很少回去,身體也不行,但我無時無刻地不在想念家鄉人,非常掛念。

(編輯:徐建委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