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5期(總第60期)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5日 11:26
目 錄
●金話筒獎
第六屆“金話筒”獎申報參評截止日期推遲到6月底……… (2)
第六屆“金話筒”獎中央和省級電視臺復評會議由湖北電視臺承辦(2)
●會務活動
“節目主持藝術書係”作者通稿會在京召開………………… (2)
●獨家專稿
節目主持人培育的要點在哪(壯春雨)…………………… (2)
●會員書簡
錢鋒致白謙誠的信(錢鋒)…………………………………… (7)
●閒聊主持人(白謙誠)
開篇……………………………………………………………… (9)
從直播“伊拉克戰爭”説起…………………………………… (9)
●報刊文選
金話筒的搖籃——記吉林市人民廣播電臺…………………… (12)
●資料庫
節目主持人的英語稱謂………………………………………… (13)
●金話筒獎●
第六屆“金話筒”獎申報參評截止日期推遲到6月底
因抗擊“非典”,本會決定將第六屆“金話筒”獎申報參評的截止日期,由原通知截止的5月31日延長到6月30日,原《通知》的其他規定不變。請各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在截止日期之前將參評材料寄到本會,逾期將被取消參評資格。
原定6月至7月召開的4個復評會議也相應推遲。具體開會時間,本會將提前通知各承辦臺和評委。
第六屆“金話筒”獎中央和省級電視臺復評會議由湖北電視臺承辦
第六屆“金話筒”獎中央和省級電視臺復評會議,目前已確定由湖北電視臺承辦,會議日期待定。
●會務活動●
“節目主持藝術書係”作者通稿會在京召開
本會于4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了“節目主持藝術書係”的作者通稿會。會議逐章逐節地討論了《節目主持概論》、《節目主持技藝教程》和《節目主持藝術》三部教材的理論框架,進一步明確了每部書的課程目標和寫作要求,並就寫作事宜達成了一致協議。
本會理事長白謙誠、副會長傅成勵、副理事長胡妙德、學術部主任俞虹、學術委員應天常和參加“書係”寫作的各高校的作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前,白謙誠理事長向各位作者頒發了聘書。
●獨家專稿●
節目主持人培育的要點在哪
壯春雨
節目主持人是廣播電視業的重要崗位。節目主持人在大眾傳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並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節目主持人是許多青年看好和嚮往的職業。
因此,廣播電視機構普遍重視對節目主持人的聘用和培養,大學的相關專業也在不斷擴招這方面的學生。在大學怎樣系統進行節目主持藝術的教學以及如何對在崗節目主持人繼續進行培訓,已成為提高節目主持人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
國內最早把主持人業務作為一門課程搬上大學講臺的,當屬原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現浙江傳媒學院)。1988年,該校播音成人班開設了一個學期的《主持人業務》課程,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現改名為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與北京廣播學院和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合作,成立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北京培訓中心和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杭州培訓中心,招收在崗節目主持人進行短期培訓。目前,無論是大學相關專業的招生數量,還是中廣學會系統舉辦的各種類型培訓班,其規模都大大超過了當初。這樣,對主持人的培育理念、教材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就成了一個急待研究的問題。
節目主持人的工作,並不是一種規範性的操作,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其傳播效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本人文化素養的高低和社會閱歷的深淺,還有他們天賦的外貌、智慧和氣質。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節目主持人首先要選拔好,也就是要選一塊“玉”。然後就要對其進行培育,也就是“琢”。對主持人培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業務技能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業務技能發揮得好壞,仍取決於主持人本人的思想、內涵、知識等根基的深淺。所以任何大學都不可能培養出節目主持人成品,學生只能在學校學到必要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將來能否成功,必須經過他們自身的知識積累和精神成長過程。
以央視國際頻道“關注伊拉克戰事”特別報道為例,有誰去教徐俐、魯健、王世林、剛強怎樣主持的呢?這種戰事報道和評析,是無法事先寫好稿子的,他們手中只有部分圖片、資料和開場白(導語)。他們必須按照自己的判斷,隨時隨機地把事先掌握的信息融進主持詞。據報載,伊拉克戰前20天,魯健就“關”進了梅地亞中心,每天閱讀十幾萬字的有關伊拉克的資料。在戰前的一次演練中,魯健客串專家接受主持人提問,居然能對答如流。其他幾位主持人大體也如此。他們的成功依靠的是他們自身的知識積累和精神昇華,再加上必要的業務技能和經驗,就形成了他們的主持狀態,也就是主持形象。
傳統的主持人教學和培訓,一般包括“情況談”、“經驗談”與“理論談”三大塊。所謂的情況談,就是講講主持人節目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所謂的經驗談,就是請著名節目主持人介紹他們的經驗與體會。所謂的理論談,就是從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新聞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角度來講解主持人的業務問題。這種教學和培訓方法雖然是合理的、有用的。但面面俱到,擊不中要害,因而收效並不顯著。趙忠祥、敬一丹、楊瀾、白岩松、崔永元、朱軍等主持人,在他們成名之前,是哪所學校、哪位教師教他們怎麼主持節目的呢?他們是文化基礎+閱歷+個性氣質+聰明才智的産物。今天,他們把自己的寶貴經驗拿來講給新手聽,只是啟發新手去思考,去領悟主持人的工作要領,進而自我啟動,自我開發,而不應該理解為他們是教新手怎樣去主持節目,新手也不應該視他們的經驗為經典,盲目模倣他們。因為第一,你是學不來的;第二,即便你學得和他們一樣,你也不過是他們的第二、第三……你應該把他們的經驗用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學習他們,是為了創造自己。這樣,你才能取得成功,整個主持人事業才能推向前進。
綜上所述,節目主持人的培育,似應抓住三個要點:主持理念、主持狀態、主持技能。
一、主持理念
什麼是理念?在《現代漢語詞典》及《現代漢語詞典補編》中找不到“理念”這個詞。在《辭海》中,“理念”這個詞是當作一個哲學名詞來解釋的。現今人們在口語或書面中廣泛使用的“理念”這個詞,一般是和“觀念”這個詞通用的,指的是理性概念或理性指向。主持理念指的是主持人對本職工作的性質、任務、責任的認識。
節目主持人是採用人際傳播形式來從事大眾傳播活動的人,其任務是傳播節目內容,而不是傳播自己。主持人這種形式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增益作用,是在於它把電子媒介的優勢和大眾傳播信息來源的優勢,與人際傳播的情感優勢融于一體。所以,主持人的一切行為都要符合節目內容、風格的需要,而不可借助節目為自己揚名服務。主持人不要爭做“太陽”,而要做“月亮”,以太陽的光芒折射出自己的光輝。這太陽就是節目。可是,這種植根和依託于節目的理念,至今在許多主持人頭腦裏沒有生根。一些主持人在節目中總是帶有幾分刻意傳播自己的嫌疑,那種通過刻意修飾、自我作秀、輕浮賣弄來推銷自己的做法,不僅不能對節目傳播起增益作用,反而會帶來負效果。因此,要勝任這份工作,並得到受眾的認同和欣賞,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主持理念。對主持人的教育、培訓,首當其衝的是告訴他們,主持人是做什麼工作的人。從職業屬性來説,他們是傳播工作者、宣傳工作者、新聞工作者,而不是歌星、影星。從業務特性來説,他們是語言工作者,他們的言語狀態是業務水準高低的標尺。關於主持人的全部理論,可概括為13個字:什麼人、做什麼、怎麼做、怎麼做到。什麼人,是明確其工作性質;做什麼,是指其工作任務和職責;怎麼做,是指其業務技能;怎麼做到,是講主持人的素質和修養。這些就是節目主持人所應該確立的理念。離開這一點,難及其他。
二、主持狀態
狀態,是人和事物表現出來的形態。所謂形象,即狀態。一提到主持人形象,許多人就很自然地從這個人的外貌、氣質、修飾作出評價。對不對呢?不能説不對,但這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形像是什麼?形像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動的具體事物的具體狀態。這裡的關鍵詞是“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動”,也就是説,當某一事物(包括人和物)的狀態引起了人們的思想和感情活動,那它就具有了形象的意義,否則,就稱不上形象。人們對某一個人産生感覺,進而産生思想和感情活動,是正反雙向的,如喜歡、愛慕、尊敬或討厭、鄙視、憎恨等。對節目主持人來説,他們的主持狀態若能喚起受眾美好和喜愛的思想和感情活動,可稱這個主持人形象優美;若不能引起受眾美好和喜愛的思想和感情活動,可稱這個主持人形象不佳;若他的主持狀態引起了受眾的逆反心理,則可稱為這個主持人形象很糟糕。
那麼,主持狀態是怎樣構成的呢?大體應包括外形、氣質、言語、動作、修飾等方面。
外形是一個人的外部形狀,也稱相貌、外貌、長相。一個人長得怎麼樣,或漂亮、或普通、或不漂亮甚至醜,都會給人一種印象、一種感覺,這種印象和感覺必然成為這個人形象的感官要素。我們不能用一個五官不端正的人來主持節目,但也不一定非要選一個長得漂亮的不可。關鍵在於主持人的外觀要有特點,並富有個性魅力,能引起別人親切、喜歡或欣賞的思想和感情活動。
氣質是一個人穩定的個性特點。氣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顯示出一個人的文明程度,並在這個人的外部抹上了一層個性色彩。氣質是文化,是修養,是能讓人感受到的,並起長遠作用的形象要素。氣質有天賦的因素,也有通過學習、修養和鍛鍊而獲得的因素。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言語是主持人傳達節目內容、體現個性和才學的重要窗口。主持人的語音、語氣、語調以及用詞造句,不僅表現為外部形態,而且能反映出他的文化、思想、智慧、情操、審美等內涵。言語既是主持狀態,又是主持技能。作為主持狀態,它是引起受眾思想和感情活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作為主持技能,文後將另作詳述。
動作也就是身體語言,是任何一個主持人或多或少所要運用的。主持人不可因忽視身體語言的提煉和運用而顯得刻板單調,又不可手舞足蹈而顯得輕浮。因此是否適量而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不僅夠成主持狀態,而且影響傳播效果。
作為主持狀態的外部表現的修飾,是大多數主持人所重視的。但有些主持人由於把修飾看得過重,甚至誤認為這僅僅是個人的美化打扮,而忽視了主持人修飾的職業屬性,結果與其所在機構的性質、本人的社會身份以及節目的內容風格不相符,效果適得其反。
主持人節目的特性之一,就是通過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去接近和感染受眾,以爭取最佳的傳播效果。因此,對主持人教學和培訓的第二個關鍵問題,就是告訴他們如何去創造一種良好乃至優美的主持狀態,以引起受眾美好的思想和感情活動,以此而爭取觀眾,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主持技能
節目主持人是一個具有複合角色功能的角色。在節目的製作和播出過程中,主持人是報幕員或司儀,是記者、編輯或導演,是播音員、評論員,甚至是製片人或專家。他把許多角色要做的事,全部或部分地擔在自己身上,最終形成了主持人自身的功能和角色形象。做這樣一份職業、這樣一種工作的人,確實需要多方面的業務技能,而對主持人的培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關鍵的兩點即可。
一是言語技能。
言語,一方面是主持人表達節目內容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一方面是主持人個性和才智的重要體現。對廣播主持人來説,言語是表達節目內容的惟一手段,自不必説。對電視主持人來説,言語和圖像密不可分,而且因為圖像難以表達深層的思想和理論,言語則是電視主持人表達理性內容的直接手段。主持人只要開口説話,就能表示主持人用什麼理論觀點認識客觀世界,用什麼思維方式來想問題和談問題,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人生和生活,用什麼人格來與他人相處。所以主持人在節目裏要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學識和能力都用到説話上來。言語可以説是主持人最基本的業務技能,是看家本領,是“飯碗”。他説得好,如果不是偶然,是表現了自己;他説得不好,如果不是出了意外,也是表現了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言語不僅是主持人的技能,也是主持人的素養。
主持人的言語技能從何而來?一個主持人音色優美,口齒伶俐,善於辭令,這些都與天賦有關,但要把話説得準確、得體、生動,就要靠後天的勤學苦練。在多項的練習中,寫作是最重要的一項。口才和筆才有著緊密的聯絡,豐富的詞彙、正確的語法、嚴密的邏輯、豐富的閱歷和博覽群書,這些都是口才和筆才的共同要求。口才不好,笨嘴拙舌,言詞貧乏者,真正屬於發音、吐字器官有毛病者極少,大多數是屬於思想淺薄、知識貧乏、觀念陳舊、思維混亂之列。所謂“言為心聲”,就是口舌是心靈的“翻譯”,也就是大腦的“翻譯”。發達的大腦,才是能説會道、能言善辯的堅實基礎。所以,主持人若要獲得較高的言語技能,必須把練口才和練筆才看作同步發展的過程。有位教授曾對本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提出一個口號,叫做“筆桿在右,話筒在左”。該校曾在本校2年級各專業的學生中,招生了一個“節目主持人班”。全班不到20人,竟配備了四五名教授、副教授擔任寫作課的教學,一年之後,收效顯著。這是因為一篇寫得好的文章,決不僅僅是一個文字表達的問題,而是作者的文化修養、思想深度、實踐經驗以及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審美觀的綜合體現。所謂“文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若想把主持人培育出具有得心應口的言語駕馭能力,就必須培養他同時具有得心應手的寫作能力。
二是顯示技能。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節目主持人,在演播過程中,都會遇到如何顯示自我的問題。在一定意義上講,主持人節目這種傳播方式,就是通過節目主持人真實而優秀的自我顯示來表達節目內容的。
美國有部《電視表演》的著作,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電視不像戲劇,一般不要求表演者展現某一特定角色。作為信息和娛樂媒介,許多電視節目要求的是‘人物’而不是演員。一個人物化的表演者可以是採訪談話節目的主持人、新聞廣播者、故事講述者、演講者,而演員是創造各種性格類型的表演者,多數總要有點不同於自我。人物化的表演者給人的印象則是他們在攝像機前後都一樣,他們不是塑造角色,而是表現真實的自我”。英國的羅伯特 蒂勒爾在他所著的《電視新聞的採制方法》一書中談到,演員面對攝像機演戲時,他可以不去理睬攝像機和觀眾,只管自己進入角色就行。節目主持人則不能採用這種方法,因為他表演的是自己。有的演員表演一個角色並不困難,而如果要他們演自己,就顯得不如節目主持人了。
美、英學者以上的論述,與國內一位研究者提出的主持人“非角色表演”理論是一致的、相通的。主持人工作的關鍵字眼是顯示而不是塑造。顯示什麼呢?顯示與節目內容、風格相吻合的自我的優秀部分。每個人的自我是由多方面組成的。節目主持人不可能也不應該把生活中自然形態的自我統統帶到節目中去,他們總要根據節目的內容,根據他們所在媒體對將要傳播的內容的態度,或擴充自己的某一部分,或收縮自己的某一部分,把經過篩選的自我顯示出來。一個成功的節目主持人,首先是因為他(她)們能清晰完整地了解自我,知道選擇自我的哪些方面來顯示,並能在節目中把握何時顯示和顯示到何種程度,分得清表演和扮演的界限,分得清口齒伶俐和油嘴滑舌的界限,分得清熱情大方和輕浮賣弄的界限。因此,準確而恰當地顯示自我,便成了主持技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上述主持人培育的要點,不僅適用於大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也應該適用於在崗節目主持人。以央視為例,在其數百名的主持人中,優秀的固然不少,但也確有一部分人在主持理念、主持狀態和主持技能方面是欠缺的。遺憾的是,央視主持人當中不少人缺乏當學生的態度,其實,他們也是需要繼續培育的。但願對於節目主持人的培育,能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抓住要點,以推動我國主持人事業不斷前進。
(作者係本會學術委員)
●會員書簡●
錢鋒致白謙誠的信
編者按:2002年11月換屆會議之前,本會學術委員、第一屆“金話筒”獎得主錢鋒同志寫信給白謙誠理事長,反映她一年來對節目主持人的所見所聞所思。因是私人通信,所以毫無顧忌,反映了一些真實情況和尖銳意見,這在公開發表的論文中是難以見到的。本刊現將此信摘要刊載于後,並特辟一個欄目,歡迎會員和讀者投書。
尊敬的白老師:
您好!
我一直想跟白老師好好溝通一下,因工作問題沒最後落實,所以一直未動筆。今天意外地收到研究會寄給我的會議通知和情況調查表,在填調查表後想跟您彙報彙報我這一年來的情況。
在3月下旬做了交接工作後,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五、六月份分別去福州臺講課及做評委,由此對主持人節目中的亂用襯樂現象引發了一些思考。還有現在有的臺主持人未經培訓上機後在節目裏胡説八道的現象比較嚴重。我有一次在公交車上聽到一家電臺的一檔回復聽眾來信的點歌節目主持人,竟然説:“希望收音機前的少男少女們早日找到心儀已久的對象”。説這句話之前是一位小女子(十四、五歲)要求為她喜歡的男孩點歌,主持人在念完她這封信後説了這樣一句話。當時車上有些聽眾反應過來就説,怎麼這樣説,這不是提倡早戀嗎?
這以後我一直在想,主持界的老師及同仁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整治這種精神垃圾的傳播,但這些內容還是在傳播著,除了主持人自身的素質較低外,領導的責任沒有擔起來。對這些不合格的主持人上崗沒有明確的規定,出了問題也是聽之任之,甚至有的領導怕負責任而裝聾作啞。應該説這些精神垃圾的推出,領導層面要承擔相當的責任。現在很多電臺的節目沒法聽,隨意性的內容太多,口水節目太多,很多編輯對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這種表現意見很大,但也無能為力。以後的主持人節目的走向是不是還要重提採、編、播合作的工作樣式?
我目前在給應天常老師所領導的係打工。在做老師的同時,對很多廣播電視界的現象有了一些迫切的想法。一方面,我們説要吸取港臺傳媒界的經驗教訓,在節目製作中還是要有導向意識;另一方面,學生對導向意識強烈的抵觸。我説導向意識不是光指政治導向,還有社會導向(社會公德的提倡,文明意識的提升等等)和文化導向,而且導向是融于節目之中的(離開海峽臺前,策劃並主持的兩個節目《輕風夜語》、《心弦撥動》就是歌頌人間真善美,弘揚積極的人生觀的)。但學生們認為現在媒體的生存就是要迎合受眾,尤其在廣東地區尤為明顯。
但在這兒我想起一件事,台灣文化大學的鄭貞銘教授在參加上海的國際廣播音樂節時,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台灣的媒體要為現在的快餐文化的形成反思,要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有社會責任感負責。過去年輕人的偶像崇拜是英雄,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現在年輕人的偶像隨時換,換的是不斷推出的‘星’們(演藝界的新人們)。”
我想台灣的有識之士都在思考傳媒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面的、反面的,我們幹嘛一直學那些上不了臺面的東西?現在媒體的有些節目,越做越淺層次,最後把原來還有偶而介入進來的部分白領趕走,剩下的就是那些可有可無的照單全收的打工一族和部分藍領。我們現在很多主持人自己的知識水平差,他(她)就把別人也當成小學生一樣對待。我説現在的很多廣播節目也處於生理疲憊期,不知道該怎麼調出新的狀態,但這個時期也是最容易出新的時期。
我4月份來廣州試講的時候,應天常老師給我一個選題,讓我寫寫廣播節目主持人,我真的很動心。於是,有意識地跟一些金話筒獎獲得者進行過交流,發現他(她)們身上集中的特點是愛崗敬業,有創新意識,並且好學上進、勤懇做人。如果真要完成這些內容的話還想得到您的指導(主持人節目個例分析,把人物融于節目特色中,把以往的教材式寫作方式加以變化,通過節目反映人,通過人解析節目)。
另外,目前在給學生講課時,我也在留心港臺及海外的主持人劃分,我們原來強調的媒介主持人指向性很強,只指新聞界,而媒介的概念卻很廣,電影、電視劇也是媒介,那些屬於演藝界的也是媒介角色,例如台灣的老歌手蔡琴還得過“金鐘獎”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東南亞地區的演員也做媒介的主持人,所以我想對主持人的定義是不是也可以更寬泛些。
就寫到此。
祝您身體好!一切順利!
錢 鋒 敬上
2002年11月15日
●閒聊主持人●
閒聊主持人
白謙誠
開 篇
早就想在《金話筒月報》上開這麼一個專欄,把自己關於主持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出來,與朋友們交流,但總是坐不下來。近日節目主持人委員會實行辦公現代化,為我配了臺筆記本電腦和一支“漢王筆”;適逢“非典”流行,一不出差,二不開會,難得清閒,於是下決心用這“高科技”練練手,動筆寫這個專欄。
“聊天兒”,北京人叫“侃大山”,東北人叫“嘮嗑兒”,山東人叫“拉呱兒”,四川人叫“擺龍門陣”。“閒聊”,顧名思義,不是正襟危坐,不是講經論道,而是茶余飯後,三二知己,海闊天空,信口開河。説者毫無顧忌,聽者也別太叫真兒。總之,環境要寬鬆,氣氛要輕鬆,否則聊不起來。
我這個專欄就想按此宗旨來辦,以主持人為中心話題,逮著什麼説什麼,既無體例,也無章法。當然,它會貫穿我的某些學術觀點和業務思想。
本人一介書生,舞文弄墨尚可,閒聊神侃原非長項,只能學著聊。如果朋友們有興趣,歡迎加盟,跟我一起來聊。
好了,閒言少敘,咱們聊起來也。
從直播“伊拉克戰爭”説起
2003年3月20日上午10點多鐘,美國轟炸巴格達,伊拉克戰爭由此打響。那天,正趕上我要去海南開會。臨行前,我和同事們在辦公室看電視,驚異地發現央視國際頻道正在直播“伊拉克戰爭”;去機場的路上,更加驚異地發現出租車司機正在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直播。兩台直播的“伊拉克戰爭”節目,開創了我國廣播電視直播戰爭場面的先例,在我國新聞史和廣播電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説起來,新聞與戰爭有著不解之緣。唐朝大詩人杜甫有句名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為什麼當時“家書”這麼值錢?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新聞。後來新聞業的興起與發展,原因之一就是靠它傳遞戰爭的信息。
到了二戰期間,無線電廣播進入鼎盛時期。美國的廣播記者默羅在德軍戰機轟炸倫敦期間,作現場口頭報道,把廣播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由此,奠定了他在新聞界的崇高地位。默羅回國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後來,默羅轉入新興的電視界,他把辦廣播的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用於電視,獲得了成功。1993年,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代表團訪美時,參觀了默羅生前所在的CBS廣播公司。該公司至今還保留著默羅的辦公室,因為默羅生前經常在這裡策劃戰事報道,同事們戲稱其為“戰爭屋”。默羅生前是著名的戰地記者和廣播電視雙棲主持人。
戰事報道推動了電視業的發展。以美國為例,早期的電視被人們視為娛樂媒介,正是越戰的報道,使電視人和公眾認識到電視首先是新聞媒介。在越戰期間,美國三大廣播公司的晚間新聞由15分鐘擴版為30分鐘,成為美國電視史上的一個分水嶺。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次直播戰事報道,使其一夜成名。記得當時我正隨廣播電視法規考察團出國考察,走到哪都能看到戰爭的實況,令人大開眼界。想不到,我國的廣播電視如今也開辦了戰事直播節目,其重要意義,是怎樣估計也不過分的。
在海南開會期間,與會代表抓緊會前會後的時間,收看央視綜合頻道、國際頻道以及鳳凰衛視的直播節目。“伊拉克戰爭”直播節目成為代表們會上會下的重要話題。回京後,我仍繼續關注這個節目,並偶爾收看台灣的中天新聞臺和東森新聞臺的直播節目。
央視和港臺的節目各有所長。央視的優勢在於兩點:一是嘉賓水平高,軍事專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均有獨到見解,分析到位;二是駐外記者點多面廣,報道及時。台灣的節目製作精良,畫面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字幕多變而又醒目。鳳凰衛視相關的欄目多樣,主持人比較老練,同聲傳譯水平較高。聽説鳳凰衛視的“伊拉克戰爭”節目主要由資訊臺辦,因看不到,我只看了幾次綜合臺,難以作出中肯的判斷。
央視直播戰事節目邁出了第一步,值得慶賀。下面圍繞這一節目的主持人,説幾點觀感,與大家共同探討。
毋庸置疑,戰事直播是對主持人的嚴峻考驗。我算了一下,主持人至少要做8件事:向現場嘉賓提問;向現場記者提問;向駐外記者提問;插播新聞短片;口播簡訊;串連與點評;留意畫面和字幕;與導演和導播保持密切聯絡,等等。
在央視這次參與直播的主持人中,我最欣賞白岩松。我認為,白岩松的出色之處有兩點:一是他的評論好。白岩松有思想,有口才,應變能力強。比如有一次節目,事先他設計了3個主題詞,後來談起了沙塵暴,他又臨時增加了一個主題詞,即“沙塵暴”。在節目收尾時,他動情地説:平時人們對沙塵暴懷有一種厭惡的心理,覺得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今天人們可能會感激沙塵暴,因為它能讓巴格達的居民睡幾個小時好覺(大意)。這種看似信手拈來的精彩點評,彰顯了電視評論的特色,也使我們得以窺見白岩松深厚的新聞評論功力。二是他的現場調度能力強。面對上述8件事,他能掌握好節目的節奏,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駕馭節目進程,既不冷場,也不顯得趕,這也頗為難得。當然,白岩松並非完美無缺,央視的一位資深主持人就曾給我打電話説:白岩松有些饒舌,話太多了。
我覺得白岩松在央視主持人裏應屬大將之才,臺裏應重點培養。央視10年前就提出要辦成世界大臺。世界大臺應有硬體和軟體的若干指標,其中,主持人一項恐怕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世界級的主持人,談何世界級大臺?目前央視擁有一批受到國內觀眾認可的名主持人,但若論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至少在全球華語圈內,可能還趕不上鳳凰衛視。這令我們汗顏,更應令我們反思。我認為,央視到了培養和打造世界級主持人的時候了。以白岩松為例,他的綜合素質已基本具備成為世界級主持人的條件,所欠缺的可能是英語會話能力。雖然他是用漢語普通話主持節目,但作為世界級的主持人,英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白岩松具備楊瀾或者水均益那樣的英語水平,他有望成為世界級的大主持人。因此,我建議央視把白岩松送出去深造一兩年,讓他過英語關。其他重點培養對象,也應該因人而異地制定培養計劃。我想,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電視事業的發展,三五年內,央視應能培養出三五位既受國內觀眾歡迎,又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名主持人。
這次“伊拉克戰爭”直播,央視國際頻道及其主持人出了風頭。這幾位主持人多數是由播音員轉為主持人的,能達到這個水平,實屬難能可貴。播音員和主持人雖然同為語言工作者,關係密切,但卻屬於兩個工種,對人員素質的要求有明顯區別。我國自從主持人這個工種誕生後,一直採用播音員、主持人雙軌制。通過這次直播,我看到了“並軌”的曙光。我國傳統的播音員,由於分工的關係,只在播讀稿件上下功夫,其中不乏播音藝術家,這個不必多説,但很多播音員致命的弱點是離開稿子就不會説話。播音員向主持人轉軌,首先要解決有話可説的問題,其次才談得上説話的技巧。我期待著央視能探索出將播音和主持融為一體的“主播”模式,使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節目主持人。
由“伊拉克戰爭”直播節目扯出這麼多複雜的話題,限于篇幅,未能談透。不過,沒關係,下期咱們接著聊。
●報刊文選●
金話筒的搖籃——記吉林市人民廣播電臺
在全國200多家廣播電台中、在前4屆已獲得的55名廣播金話筒獎(含開拓獎)得主中,吉林市人民廣播電臺擁有兩名開拓獎、三名金話筒獎。2000年獲主持人搖籃臺的榮譽稱號。一個市級電臺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呢?
吉林市人民廣播電臺建臺于1954年,是當年吉林省電臺的老底子,在我國市級電台中屬於老臺。 既是老臺,就自然有一种老臺的精神、一套老臺的辦法、一個老臺的習慣。
有一個甘為人梯的群體
記者型的主持人姜力是“金話筒開拓獎”金獎的獲得者,在吉林市電臺也算是“老人”了。姜力有許多獲獎作品,她説任何一個好題目、一部好作品的誕生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像獲獎作品《甜甜的柿子》、《陪伴夕陽》等都是大家集思廣益的結果。臺裏有一位叫李宜鈞的老同志,總是給記者提供線索和思路,幫助你總結、提高,也總定期給你出題目,把你的一些經驗提升到理論水平,這樣一來,你的業務水平就上升得很快。還有一位叫李玉復的老臺長,他總會給你創造出一個寬鬆的環境,鼓勵你大膽的嘗試、進取,鼓勵你創新。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姜力説,不由得你不快跑,不由得你不進步。對此,第二屆金話筒獎獲得者竹音、第四屆金話筒獎獲得者力泉都深有同感。竹音説,早在1991年,我們臺就在週日的節目中開播3小時的直播節目《空中度假村》,當時,這是開東三省先河的。主持人集編、採、播、導、控于一身。節目成為全臺的試點。應該説,老臺長是很有遠見的。正是老臺長把握住了改革的機遇,才使得在全國廣播熱的時侯,吉林臺也熱了起來,也才有了我們主持人今天的成績。也正是因為當初的嘗試和探索,才有了後來的經驗和日後的新聞改革。
在吉林市電臺,我發現這些“金話筒”的筆力很強,他們經常有學術論文發表。力泉説,每當你幹出一點成績時,李宜鈞就會給你出題目,對你説,你是否該做這樣的一篇文章了,然後每當他遇見你時就會提醒你。論文寫完後,他會幫你改,幫你昇華。就這樣,你的每一點進步,都記錄了下來。你或許會問,他圖的是什麼呢?其實,這就是對廣播的熱愛。姜力説,李宜鈞沒有高級職稱,但在我們心裏,他就是高級編輯。正是有了像李玉復、李宜鈞等一批熱愛廣播、甘為人梯的老同志,才使得吉林市電臺的主持人有如此的成績。
有一個良好的業務氛圍
廣播要生存,就要改革,就要求編採人員下功夫,因此也就要求臺裏始終不渝地抓業務尖子。走出去、請進來,便成了臺裏最直接、最簡捷的方法;臺裏還形成了一個業務研討氛圍,各部門每週聽評節目,每月開一次研討會,臺裏每年出一至兩個題目研討,最終形成論文發表;開展創優競賽活動,將平時節目的測評、考核、抽檢與綜合評分結合起來,每年評出10名創優標兵。這些辦法的實行,在臺裏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業務學習氛圍,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
有一套完整的獎勵制度
在吉林市電臺,除了金話筒獎外,還有5人獲得了中國廣播獎,其中1999年,就分獲中國廣播獎一、二、三等獎。
對於獲國家級獎的同志,臺裏分別給予6000、4000、2000元不等的獎勵,獲省級獎的同志則獎勵1000元;同時,這些人還可獲得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十佳”人才等榮譽稱號;在提職、晉陞業務職稱時也給予充分考慮,竹音、力泉分別是文藝部、新聞部主任,在吉林臺的5位正高職稱中,姜力、竹音擁有正高職稱,力泉則是副高職稱。
正是有了一個甘為人梯的群體、一個良好的業務氛圍、一套完整的獎勵制度,才使得吉林市電臺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同時也希望這個良好的機制、良好的氛圍得以保存、完善,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原載《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12月26日)
●資料庫●
節目主持人的英語稱謂
在英語中,對節目主持人的稱謂根據其主持的節目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節目主持人的英語稱謂:
一般意義上的節目主持人,或總稱:Host(Hostess),Compere,Master(Mastess)of ceremo-nies,moderator,showman
從傳統上講的播音員(實際上也就是所有的播音員):announcer,broadcaster
新聞節目主持人:anchorman(anchorwoman),anchorperson;news caster(新聞評論員),news reader(新聞播音員)
重大活動的現場播出主持人:commentator
在現場提供背景資料解説的(如體育比賽時請的轉播顧問):color man
其他節目主持人:訪談節目主持人:talk-master
體育節目主持人:sportcaster
熱線電話諮詢類節目主持人:hot-liner
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DJ(disc jokey)
智力競賽節目主持人:question master,quizmaster
氣象節目主持人:weather girl,weather man
(南京師範大學畢一鳴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