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4期(總第59期)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5日 11:17
目 錄
●會務活動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關於啟用新印章的公告 (2)
中廣學會召開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會議………………………… (2)
全國高等院校節目主持人專業教學研討會在海口召開 …… (2)
本會設立電子郵箱……………………………………………… (3)
●金話筒獎
第六屆“金話筒”獎創優輔導班在海口舉辦………………… (3)
第六屆“金話筒”獎的4個復評會議已確定承辦單位……… (3)
金話筒題外話(肖東坡)……………………………………… (4)
●信息之頁
倪萍當選“《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 (8)
●獨家專稿
論傾聽 ──兼評電視主持人缺傾聽的弊病(林興仁)………(8)
●報刊文選
委員眾説紛紜話主持(孫冬梅 張海君)…………………… (13)
●讀者反饋
《節目主持人為何口誤頻頻》一文錯字頻頻(林興仁)…… (16)
●會務活動●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關於啟用新印章的公告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的新印章,已由民政部頒發,本會決定自2003年4月4日啟用新印章。原“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的舊印章已于2003年3月31日上繳中廣學會,並自同日起廢止。
特此公告。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
節目主持人委員會
二OO三年四月四日
中廣學會召開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會議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于3月31日在北京召開了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會議。會議由中廣學會通聯部主任王鳴鐸主持,中廣學會副秘書長張莉宣讀了經民政部復查並重新登記的36個專業委員會名單,中廣學會評獎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孫以森講解了“學會獎”的評獎事宜,中廣學會副會長郭寶新就專業委員會的管理工作發表了講話。中廣學會副秘書長張聰也出席了會議。
會上,中廣學會領導向各專業委員會頒發了證書。
本會理事長白謙誠出席了會議。
全國高等院校主持人專業教學研討會在海口召開
應部分設有主持人專業的高等院校的要求,本會于3月21日至2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主持人專業教學研討會。
本會理事長白謙誠、副會長傅成勵、副理事長胡妙德、學術部主任俞虹、學術委員應天常等出席會議。應邀出席會議的有21所高校擔負主持人專業教學的30位領導與教師。會上,各高校的代表介紹了開展主持人專業教學的情況,相互交流了經驗,並著重就聯合編寫主持人專業教材事宜展開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迅速發展,許多新聞傳播和影視藝術類高等院校開辦了節目主持人專業(或方向)。與會代表普遍感到:目前在主持人專業的教學上,除播音教材外,尚急需一套切合主持人專業教學實際的系統教材(這對在職主持人的培訓也很需要)。這套教材應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具有主持人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豐富文化內涵,又要具有這一新興職業所必備的基本技能的外顯。這是一項開拓性工作,直接關係到主持人後備軍的質量。對這一當務之急,靠單個高校的力量恐難以勝任,一個更有效的途徑則是把各高校在這方面的師資力量與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的人材資源加以整合,群策群力,聯合攻關。
經商討,確定第一批書目為:《節目主持概論》、《節目主持技藝訓練教程》、《節目主持藝術》。作為這次會議的物化成果,會議還確立了各書的理論框架、課程標準與編撰體例。在具體操作上,確定由本會&&、組織實施,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廣州大學、蘭州大學、河南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天津師大國際女子學院等院校的與會代表按各自在主持人專業教學方面的強項,當場認領了相關章節的寫作任務。這三部教材將按統一的時間表,分頭撰寫,集中通稿。
這次會議時間雖短,但效率頗高,與會代表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高度的責任感。
本會設立電子郵箱
本會已設立電子郵箱,郵址為:zhuchiren@vip.sina.com。
另,白謙誠理事長的郵址為:Baiqc@msn.com。
●金話筒獎●
第六屆“金話筒”獎創優輔導班在海口舉辦
本會于3月25日至2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了第六屆“金話筒”獎創優輔導班,來自全國的50余名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參加了學習。
本會理事長白謙誠在全體會上對評獎的規則、要求和注意事項作了説明,並介紹了上屆“金話筒”獎的評選情況以及廣播電視主持人節目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在分組會上,評委傅成勵、胡妙德點評了上屆“金話筒”獎的廣播作品,評委應天常、尹力、俞虹點評了上屆“金話筒”獎的電視作品,這些評委還就各類節目主持的一些內在規律作了講述,受到學員們的歡迎。
會議期間,海南廣播電視臺臺長宋錦繡等臺領導會見了本會領導,臺長助理莫壯衡出席了開幕式並講話。海南廣播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旁聽了講課。
第六屆“金話筒”獎復評會議已確定3個承辦單位
第六屆“金話筒”獎將召開4個復評會議,其中3個承辦單位已于日前確定:
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臺復評會議,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承辦;
城市廣播電臺復評會議,由合肥人民廣播電臺承辦;
中央和省級電視臺復評會議的承辦單位待定;
城市電視臺復評會議,由吉林市電視臺承辦。
上述4個復評會議,將於6月至7月召開。
申報參評的截止日期為5月31日,請各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抓緊時間準備參評材料。
金話筒題外話
肖東坡
電梯上遇見了山東電視臺副臺長祝麗華,領導親切地對我説:“金話筒的事兒怎麼樣了?”我受寵若驚:“今年人家首次採用‘奧斯卡’頒獎方式,評獎結果早就出來了,可是誰也不告訴,得到12月份的頒獎會上現場公佈。現在啊,還不知道呢。”祝臺長笑瞇瞇地説:“心裏挺著急的吧”?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説:“現在工作挺忙的,我都來不及想了,唉,評上評不上無所謂。”臨下電梯時,祝臺長最後説了一句話:“嗯,不想是假的,能不想嗎?”嘿,還裝啥呀?這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金話筒,金話筒,昨晚上做夢還夢到呢。
飛機起飛上升快速飛翔,頒獎晚會的所在地江蘇常州是一座有2500年曆史的古老城市,地處美麗豐饒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區域,北枕長江,南瀕太湖,西臨南京,東接上海,是“中國綜合實力50強”和“中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常州還是一座文風熾盛、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自公元547年季札封于延陵以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僅近、現代以來,就涌現齣戲劇家洪深、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華羅庚、書畫大師劉海粟、謝稚柳等一大批文化巨擘。現代中國革命,更為常州造就了包括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在內的永垂青史的革命家。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賦予常州眾多的名勝古跡,其中有全國僅存的最為古老、最為完整的春秋時期的地面城池“淹城遺址”、唐代的天寧寺和紅梅閣、南朝的文筆塔、蘇東坡終老地藤花舊館、清代的古典園林近園、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毛山風景區、天目湖旅遊度假區……。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地方啊,我來了,不是旅遊,不是開會,我是來接受一個結果,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
2001年12月21日晚8點,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頒獎晚會,在常州紅星大劇院拉開序幕,晚會由中央電視臺四套進行現場直播。金話筒分量不輕,全國的節目主持人都為之心馳神往。金話筒獎是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節目研委會于1993年創立的,為表彰優秀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而專設。1997年,該獎被納入廣播電視界最高級專家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獎”。兩年一次的金話筒評獎活動,參評者為我國(暫不包括臺、港、澳)各廣播電臺、電視臺在編或聘用的具有兩年以上主持經歷的專職主持人。2000年,我國進入廣播電視播音職稱系列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達一萬七千余人,歷屆金話筒得主就是在我國數以萬計的節目主持人中經過層層選拔而産生的。其中,中央電視臺已獲得金話筒獎的節目主持人有:趙忠祥、沈力、宋世雄、陳鐸、鞠萍、楊瀾、水均益、白岩松、崔永元等,他們代表了各個時期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水平。
離頒獎嘉賓公佈獲獎結果只有幾分鐘的瞬間裏,看著眼前雪亮的燈光,想著親朋好友、領導同學什麼的都在電視機前看熱鬧呢,心裏亂七八糟的不知是個什麼滋味,開獎前第一位進入提名的主持人要作15秒的自我陳述,我感慨道:“常州是900年前蘇東坡終老的地方,來的時候我想,肖東坡到這兒領獎不知道會暗示著什麼?我是主持農村節目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相信,一個人對未來的把握,假如有什麼暗示,那也在踏踏實實不斷地追求中。”這話裏頭大概包含只顧攀登莫問高的意思,可我心裏明白,莫問高是假的,問不著才是真的。
宣佈結果就像判刑,曾經苦苦折磨等待的結果,就那麼一忽悠結束了。本次頒獎活動山東獲得大面積豐收,山東電視臺《道德與法制》欄目主持人張小琴獲得金獎,淄博電視臺霍小雨、煙臺電視臺黃瑋,還有主持《鄉村季風》欄目的我分別獲得金獎提名。在20名入圍金獎提名的全國各電視臺主持人中,山東就佔去4名。淄博人民廣播電臺的韓玉獲得廣播節目主持人的金獎,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的林嵐獲得廣播節目主持人金獎提名。
由於採用分批開獎,頒獎晚會高潮迭出。為了增添晚會的色彩,組織者除了給各位節目主持人頒發獎項外,還特意通過上網和打電話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評選當晚觀眾心中最佳節目主持人的活動,這樣一來,每一位上臺領獎的節目主持人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加入相互競爭的因素,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説,更想通過這樣的評選活動看一看,通過專家評選出的金話筒,與觀眾心中的最佳節目主持人是否一致。有趣的是,入圍金獎提名的6位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中,惟一沒有評上金獎的主持人王小丫,反倒被當時的場外觀眾評為當晚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這似乎早在人們意料之中,因為無論是在晚會排練,還是在下榻賓館時,眾位中央電視臺的名嘴兒像董倩、白燕升、陳志峰、肖曉琳等與王小丫同行時,熱心跑來簽名的群眾總是最先來找王小丫,人氣旺卻不被專家看好的現象,使得很多人從中看到了評委們對像肖曉琳、陳志峰這樣的“大齡主持人”的眷顧和偏愛。
能否獲獎,因素頗多。在諸多因素中,參評欄目本身的影響力最具説服力。《新聞調查》、《開心詞典》、《夕陽紅》還有我臺的《道德與法制》等一批名牌欄目為獲獎的節目主持人無疑搭設了一個堅實的平臺。頒獎會期間,我與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和崔永元,曾分別討論過關於農村節目能否做到家喻戶曉的問題,他們都説,未來電視只能是越來越分眾化。崔永元還跟我説,在美國就有一個海軍談話節目,是專門做給海軍看的,説明電視的對象化越來越具有針對性,由此可見,農村節目能夠得到大多數農民的喜愛已經是不得了的事了。我心裏明白,如果讓我寫論文,我也會寫分眾化,但我卻固執地分辯説:即便是海軍節目也有做到家喻戶曉的可能,更何況是浩如煙海的中國農村!
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心裏也沒底。不過我知道要打造一個名牌欄目,定有幾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首先是節目製作,本人都應具有強烈的渴望成功的願望和要求,事實上這的確是最重要且最不容易做到的。百事相擾、繁務羈身、失敗疲倦、患得患失,活力和熱情總是難得長久。電視行業如逆水行舟,保持一種跟隨的狀態就需要耗費不少精力,要想超越和進步,甚至不斷地超越和進步,沒有旺盛的鬥志和持續的激情很難做到。因此每一屆金話筒評選往往是新人輩出。保持一種追求的狀態,百折不撓、矢志不渝,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情,才會變得可能。
其次,必須有正確的欄目定位、市場定位和不斷的創新。熱情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定位給予正確的疏導,創新使得事半功倍。為什麼有些人累死累活地拍片卻總是沒有反響,有時候問題就出在欄目定位上,方向錯了,致使抓不住主要矛盾。辛苦勞動的結果是無法回答觀眾內心最渴望回答的問題,究其原因往往在於欄目設置之初,沒有經過正確的途徑和方法獲得準確的判斷,樹長歪了,再粗也成不了材。方向的確立與不斷的調整,節目的運作與注意力的生産,都不是個人能力所及,需要的是一個團結而優秀的集體。
“悠悠澗底松,青青石上苗”,最後一個條件是需要勢的托舉。本次金話筒評獎活動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那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沒有一個人進入提名,而電視這一塊卻形成極大的反差,那就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佔據絕對的優勢,這説明了什麼?對於電臺的節目主持人來説,相互之間的比較優勢並不突出,個人的素質對於節目評審來説是獲取成功的關鍵,而電視臺主持人的影響力卻不僅僅取決於個人的素質,資金、設備、人員、實力、産業經營、品牌效應、整體包裝、大型策劃等等,都將體現在主持人欄目中。香港回歸、申奧成功、中國入世、足球闖入世界盃……,重大題材的壟斷報道、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政治經濟環境、對其他媒體不斷淹沒和覆蓋、強有力的形象宣傳,中央電視臺無與倫比的高度和擴大效應,的確令很多優秀的節目主持人獲益匪淺,優勢的積累不僅僅是一群人能夠奠定的,還取決於當地政治、經濟環境、開放程度、産業規模、經營理念、綜合實力等因素。
看得出,作出一檔有影響力的欄目,個人的努力有時真的微不足道,實現夢想絕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不過地方檯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
其一,陣地平等。能收到中央臺的地方基本上也能夠收到山東衛視,即便是觀眾換臺過程中並不留心的關照,也會給欄目帶來平等競爭的機會,大家都在一個舞臺上,只要不自輕自賤,始終有做大做強的可能。其二,智慧勝過金錢。節目信號傳輸伊始本沒有貴賤之分,觀眾也永遠不會只因為你欄目投入的多少決定收視,效率來自管理,工作帶來機會。當我們吃住在農家,沒有花一分錢土法上馬的農家晚會中,有土現場、有土搖臂、有土錐光、有土切換、土農民樂隊……,哎,土歸土,歡樂的氛圍、發人深省的話題卻使得“土晚會”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兒,決定觀眾注意力的因素中沒有土洋之分!即便條件並不充裕,我們卻還有著想像和智慧運用的空間,當年小米加步槍打敗美帝洋槍洋炮,如今電視製作中的一個金點子,誰説不能頂它一百萬。其三,發揮比較優勢。在本次金話筒頒獎晚會臨近結束的時候,江蘇省的一位副省長走上臺來親切地與大家握手見面,走在我面前的時候,他説了一聲:“小肖不錯,你的節目我們常看”。聽了這話我激動不已,説明我們的節目還很有影響呢。我知道,這是山東發達的農業所帶來的影響。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一共400多塊金牌中,山東就拿了2/3,這是山東的優勢,同時也是山東電視的優勢,在法制節目、娛樂節目、文化節目、體育節目被炒得如此火熱的今天,我想,農村節目巨大的潛力還遠遠沒有得到發掘。
作為本次獲得金獎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吉林電視臺鄉村頻道的總監尹興軍是較為出色的一位。老尹今年45歲,播音名叫村長,由於參與編導了去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的小品《賣拐》,一下子火得不得了。這次獲獎的節目主持人,有一些要提前兩天到達常州,進行晚會綵排,我作為山東的獲獎代表,在晚會中參加了村長導演的小品《廣電大排檔》的演出。由於有了同臺演出之誼,又同是農村節目的主持人,我們在一塊兒嘮得非常投機,頒獎晚會後的那天深夜,村長感慨萬千、言語哽咽,在互嘮掏心窩子的話時,村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説他有一次下鄉採訪,碰到了一群農村大嬸,她們拉住他非讓這個農村節目主持人唱上一段二人轉不可,村長説,要我唱也行,不過得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説出我的真實姓名,大夥你一言我一語,都知道他叫村長,這真實姓名還真不知道,突然有一位大嬸喊了一嗓子:“他姓尹”。村長一聽來了精神,忙問:“叫尹啥”?人家大嬸也不含糊,大聲説:“叫尹村長。”旁邊立刻有人插話:“你們盡瞎扯些啥?我知道他叫啥。”“叫啥”?“尹相傑”。節目主持人連真實姓名都沒了,不過老尹卻並不為此遺憾,認可了村長就是認可了他,認可了這張臉就是認可了他的努力與付出。
似乎因為結果不同,也有的主持人心裏感到難以承受,評獎結束後,有的人當晚就離開了,有的人私下裏抱怨。還有一位獲獎的主持人跟我説,原本她們臺裏沒有打算推她,可最後的結果還是她上來了,得了獎之後她想看看臺裏的動靜,説不定就得抱著金話筒挪動挪動。這樣的問題現如今在很多電視臺都存在,離開或堅持的話題也引起了我的思索,記得在《齊魯晚報》上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如今跳槽的人有70%把首要原因列為“是否有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而像很多人看中的待遇問題,卻是排在了好像是第四位、第五位的樣子。我來山東電視臺的時間不算太長,可我知道,在我來的這幾年裏,山東電視臺無論是在待遇還是在機制、觀念上,都已經有了相當的進步與發展,只不過社會的大環境也在變,而且變得還要快,而對於整個山東的電視事業發展來説,人員流動不過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不必大驚小怪。一個成熟的電視人不得不正視的核心問題卻是:要發展,在環境,也在自己!
當我們把目光瞄向70%的規定動作時,我們真的是痛苦的,因為我們看到了束縛我們創造力的規則與傳統沿襲,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與之抗爭和更改的。如今的電視熒屏百花齊放,異彩紛呈,面對林林總總,有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扼腕嘆息,而這個時候假如我們平心靜氣,假如我們把目光投向30%的自選動作,你會發現手中的紙筆、鏡頭、話筒,完全可以為我們張羅一個風光闊大、才思涌動的天地。做人難,難在如何能夠征服自己,難在如何琢玉成器。這是一個人或許用一輩子都無法最後完成的一件作品。
是否可能在制度上對節目主持人“跳槽”現象加以規範呢?在本次金話筒獎百優頒獎會上,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理事長白謙誠老師就提出了,電視節目主持人能否像球星一樣,實行“轉會制”。這一觀點,在與會的獲獎主持人中引起熱烈議論。白謙誠老師説:隨著我國電視競爭的日趨激烈,對優秀節目主持人的爭奪也更加激烈了,出現了主持人一齣名,就往省級大臺跑,省級臺往中央臺跑,流動性很大的現象。這一情況使不少地方檯對主持人評獎抱消極態度,寧可讓他在本地默默無聞,也不願意讓其出名。因此他認為主持人像球星一樣實行“轉會制”是大勢所趨,哪個臺要人就付轉會費,這種市場化運作能比較合理地解決臺與臺之間對主持人的爭奪,對發現和培養主持人也有利。
應該看到,金話筒作為敲門磚非同小可,但它終究不是長久的砝碼。一個節目主持人是在不斷地創造中保持業務生命的,金話筒不是金飯碗,缺少扎紮實實的辛苦與付出,即便是金話筒也必將曇花一現。一個足夠明智的主持人能夠明了,作為節目主持人,真正需要的是能夠被廣大的觀眾發自內心的接受與喜愛。它就像是一種支撐,有了它,作為節目主持人,內心才會是充實的、積極的、健康的、光明的、一往無前的。
2001年年終歲尾,因為金話筒頒獎會的緣故,常州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同時也吸引了各方媒體的充分關注。眾多的報道似乎難見新意,匆匆瀏覽,翻過即忘。倒是頒獎嘉賓白岩松在頒獎臺上的那段話令人難以忘懷,我記得清楚,當時他拿著那份曾經是巨大秘密的名單説:“這張紙很薄,但它卻很重。當它被打開的時候,一切便成了歷史”。 (原載肖東坡新著《鄉村筆記》,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信息之頁●
倪萍當選“《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據新華社2月24日報道,本會副會長倪萍當選由《中國婦女》雜誌社主辦的2002年度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當選的10位女性都是2002年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她們以女性特有的韌性、膽識和才幹,在不同的領域做出了顯著成績,在社會上引發了“女人無私亦無畏”的話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知和尊重。
倪萍在這10位女性中名列第四,其他當選者還有楊楊、王選、章啟月等。
此前,倪萍還因主演影片《美麗的大腳》而榮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本刊對倪萍副會長獲得這兩項殊榮一併表示熱烈的祝賀。
●獨家專稿●
論傾聽──兼評電視主持人缺傾聽的弊病
林興仁
現今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不缺主動談話,不缺精彩的設計好的提問,而缺傾聽,特別是缺傾聽後消化理解了的再提問、再交談。電視主持人節目裏缺傾聽,變成只顧輸出,而不顧反饋;變成只顧按提綱發問,而不管對方如何回答,就接連問設計好的問題;變成強制性的談話,似乎對方是個機器人、木頭人。因此這類談話的説與聽的動態過程不符合情景意義,話語銜接的鏈條斷裂,成為不完整的交流情態,成為不倫不類的話語結構。本文擬論傾聽的重要性,兼評當前電視節目主持人缺傾聽的弊病,試圖提出建構電視主持人傾聽的方法,以提高主持人談話的質量。
一、傾聽是電視主持人談話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我們從理論根源上注意到了著名的影響深遠的瑞士語言學家德 索緒爾關於言語循環重建的圖示:
(圖略)
德 索緒爾認為:這種言語行為至少要兩人參加,“這是使循環完整的最低限度的人數”。假設上圖甲乙兩個人在交談,循環的出發點是在對話者之一的甲的腦子裏,某一個概念在腦子裏引起一個相應的音響形象,這完全是一個心理現象。接著是一個生理過程和物理過程,把概念的音響形象的衝動傳遞給發音器官,然後聲波從甲的口裏傳播到乙方的耳朵。隨後,循環在乙方以相反的程序繼續著,從耳朵到腦子,再從腦子到發音。如果輪到乙方説話,這新的循環就繼續下去。“凡從説話者的聯想中樞到聽話者的耳朵的一切都屬主動部分。凡從聽者的耳朵到他的聯想中樞的一切都屬被動部分。”①德 索緒爾圖示的每一方都離不開發音與聽音,都離不開主動部分和被動部分。這個圖示充分證明:説話者的主動部分和聽話者的被動部分共同構成完整的言語循環,説和聽都離不開聯想中樞,聽音(傾聽)是言語循環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據此普遍原理,傾聽是電視主持人談話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語用學的角度看,電視主持人節目的會話結構也同證上述原理。會話結構是指言語活動(訪談或對話)的一個基本單位(話輪)的結構。電視主持人節目的會話結構從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分析方法,據新聞傳播學者應天常的分析,基本結構形式有三種:預示語列、插入語列、輪流發話(含突破既定規則的隨意性“旁插語列”)。②在輪流發話的過程中,發話人的話語從開始到結束是一個話輪,答話人的答話從開始到結束也是一個話輪,一個話輪中止以後,另一個話輪又開始。反映在言語作品中的會話結構,既離不開説,也離不開聽。聽或傾聽,貫穿在節目主持人的整個交談過程和會話結構中。
從現代傳播學的觀點看,從大眾傳播到人際傳播的回歸是大眾傳播發展的必由之路。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形成大眾傳播之後,到現今,已形成許多固定的程式和模式,如報刊體、新華體、文革體、八股腔、播音腔、主持調等傳統的或比較僵化的模式,表述上越來越離開人際傳播。現今,將人際傳播中的優點,如促膝談心、傾心交談、洗耳恭聽、互訴衷腸、傾聽心語等等再回歸到電視這個大眾傳播媒體中,必然促進電視主持藝術的發展,這又是一個新的理念。雖然説是回歸,實際上是深一層次上的創新。既然是回歸到人際傳播,要吸收人際傳播中的優點,把人際之間交談的説和聽的特點自然地帶回到電視主持人節目中,那麼,傾聽又自然地必不可少了。
從國內外著名的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電視主持人的實踐來看,認真傾聽、善於傾聽,是他們成功的共同要素。他們從主持的理念和實踐中都牢牢把握傾聽這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用“傾聽”去理解、去消化、去獲得信息、去交際、去溝通、去主持,因而勝人一籌。在這方面,篇幅不允許我們舉出大量實例,本文僅舉數例從理念上説清問題。奧帕拉 溫弗麗是美國著名的黑人主持人,她主持的電視新聞早間欄目《人們正在談話》、電視談話節目《奧帕拉節目》獲得了高收視率。滿懷興趣和同情地傾聽,使她與現場觀眾和收視者關係極為密切,她的同情和傾聽使她在觀眾中極有人緣。美國傳記作者兼評論家麥爾指出:
一般來説,廣播電視的訪談者只是提出問題,卻並不認真回答,他們的心思放在其它事情或是下一個新問題上。但奧帕拉仔細地傾聽嘉賓們的談話,並且利用談話的內容把主題步步引向深入。這就是她適應當今時代的風格,由於對觀眾和嘉賓的生活進程充滿關切,由於能同他們進行交流,這種風格大獲成功。③
麥爾在這段談話中指出的“仔細地傾聽嘉賓們的談話”,既是主持實踐,也是主持的理念,值得同行們好好領悟。國內目前當紅的主持人楊瀾、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張越、王剛、何炅、李湘、李咏、王小丫、撒貝寧、竇文濤、王利芬、張蔚、董倩等等,無一不是既善於説,又善於傾聽的。其中,曾做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後創設《對話》的王利芬,以精英為交談對象,把嘉賓和現場觀眾作為真正的對話者,而不是擺設,突出了言語交鋒,做到仔細傾聽,消化、理解後,反應機敏,圍繞主旨適度插話,使節目充滿智語慧風,最終現場觀眾、嘉賓和主持人都欣然神會。而充滿文秀韻、書卷氣的董倩的傾聽更令人讚賞。從《東方之子》到《新聞調查》和《焦點訪談》,她戴著眼鏡,誠懇、耐心傾聽的風度,顯示了女記者和女主持別致的風采。郭際生在《南方電視學刊》上對認定的5年來五大出鏡之一的董倩給出了獨到精確的評論:“她的傾聽,現出真誠和尊重,也是一種風景。”④
二、電視主持人缺少傾聽環節的弊病
目前從地市到省以及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在訪談和交談中缺少傾聽的弊病比較明顯,其主要表現是:
1.聽無聽樣:俗話説,人要站有站樣,坐有坐相;同樣,聽也要“聽有聽樣”。主持人聽話的眼神、表情無聲而準確地傳達著贊同、會意、關心或者詢問、疑問等眾多信息,是談話過程不可少的元素。必要時身體稍前傾,可配上點頭會意等動作和呼應的眼神。可是,某些主持人卻在聽話時,心不在焉,眼睛不看對方,左顧右盼,作一些不禮貌、不專注的小動作,神情分散,有時面部表情顯得不耐煩,似乎不屑一聽。
2.搶奪臺詞:主持人搶另外的主持人或嘉賓、現場觀眾的臺詞的表現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不讓人講完話,迫不及待地突出自已,把重要的話語力爭由自己説出,生怕自已當配角。他們不知道話題的深化、主題的提煉,有時很需要主持人去配合、去襯托。都讓一個主持人搶光臺詞,搞“一言堂”,那嘉賓和現場觀眾的雙向交流不等於是單向了嗎?
3.隨意打斷:沒聽完或聽全嘉賓、現場觀眾或另一位主持人的一個話題,在稍一開頭、半中間或末尾生硬地打斷,讓人感到很不禮貌、很不尊重人。這就造成語意不完整或話輪有殘缺。用修辭學的“話語銜接”的新理論説,就是造成話語斷裂、話語不銜接。隨意打斷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時把對話者、交談者的面子都丟光,在現場很難堪,有時甚至到了剝奪對方話語權的程度,看了使人不能容忍。
4.無理插入:沒有耐心、認真地聽人講話,不顧對話者、交談者的身份、年齡、心態、生活背景、情理等語境因素,不顧話頭、話尾,無理插入事先設計好的話語,似乎在強行推銷、在生硬灌輸,令人反感。
5.聽不及義:以前,大家知道有“言不及義”、“言不由衷”等説話的毛病。現在,仔細觀察某些主持人,我們發現他們有“聽不及義”的毛病。通俗地説,就是沒聽懂對方説什麼,沒聽清對方説的意思,沒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就自顧自地答話或説話,顯得主持人的交談莫名其妙、不倫不類。聽話沒聽進腦子裏去,沒有經過聯想中樞,答出的話語不合邏輯、違反常理。
以上我們僅僅提供了現今電視主持人缺少傾聽環節的5種弊病,至於其它弊病還有不少。如果電視主持人節目都充滿著這類不完整的交流情態、不倫不類的話語結構,隨便打斷話語銜接的鏈條,不顧説與聽這一動態過程的情景和語境,那麼,那些主持人離正常説話和聽話就太遠了,觀眾不得不懷疑你是弱智了。連“聽”都不會“聽”,不是弱智是什麼?因此,改掉弱智,開啟聰慧,建構傾聽,能像正常人那樣正常地説話和聽話就很有必要了。
三、建構電視主持人傾聽的方法
建構電視主持人傾聽的方法,從根本説是要確立正確的主持理念:傾聽是主持人談話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了正確的理念,就比較容易克服缺少傾聽環節的弊病,就可以變“聽無聽樣”為“聽有聽樣”;變“搶奪臺詞”為“分清主次”;變“隨意打斷”為“恰當打斷”;變“無理插入”為“巧妙插入”;變“聽不及義”為“聽入肺腑”。除此而外,我們從學術理論上和可行性的操作上提出下列方法:
1.聆聽就像是上一堂課,心中、目中、耳中要有談話者。平常我們都説要有對象感,對象感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對話者,要平等地和他們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哪怕是微妙的、細微的情緒波動。有了尊重和誠意,交談才能順暢。白岩松採訪著名學者張中行時,那種“只有站在身後聆聽的份”的謙恭、誠意發人深省。他説:“我明白,採訪張中行這樣的學問大師,我只有站在身後聆聽的份,但能近距離地靠近大師,于我來説,已是幸運。因為每次對他們的採訪都是一堂不交學費的課。”⑤
2.學會聆聽,用“聽”主持。美國的著名談話節目主持人拉裏 金開出健談的處方之一就是:“要善於訪談,首先要善於聆聽”;“要想學到什麼,只有多聽”;只要“願意聆聽,就會成為交談大師”。⑥主持人的言語交談,跟人際交談中的言語交際從本質上説是一樣的。語言交際是雙方、互動的過程,雙方都不能脫離語境和情景,都需要感情和思想的投入。主持人只有用“聽”交際,用“聽”主持,得到心靈和信息的溝通,得到對方的理解和認同,才能使尋求合作的語用原則落到實處。
3.巧妙地、符合邏輯地利用停頓或沉默。主持人訪談中,有時運用合理的、適度的停頓或沉默是必需的,其中有的是情緒的反饋,有的是同情的回味,有的是話輪的過渡,有的是無言的默許,不能一概地斥之為“冷場”。本人研究電視主持人節目時,曾作了大量的收視記錄。其中,2001年9月8日週六晚上9:00~10:00記錄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董倩主持的實例。這檔題為《生命的期盼》的節目,董倩訪談的對像是一位下身高位截癱而懷孕的農村女青年劉大英,這種情況生孩子很危險,可能母親和孩子都死亡。劉大英充滿對丈夫和未來孩子的愛,寧可犧牲自已,談自已的想法時,常常深情地哭。董倩好幾回都等劉大英哭過、抹掉眼淚後提問題,中間停頓時,配上劉大英一心想要孩子以及董倩自已深情傾聽的面部表情,訪談把握得非常符合情理,非常感人。可以這麼説:董倩充分地掌握了停頓後再問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主持藝術。
4.會話中經常給予已在傾聽的反饋信號。根據語言學家的定義,會話中的反饋信號是指“當別的會話參與者取得發言權時,主要是充當聽話人角色的會話參與者所發出的簡短的言語反應信號。”⑦如“對”、“是啊”、“是嗎”、“呀”、“啊”、“喔”、“哦”等等。主持人掌握了運用反饋信號的傾聽藝術,就會傳達出表理解、表接收、表態度、表禮貌等信息,再加上臺上、台下,主持人之間,主持人和嘉賓、現場觀眾之間的多重呼應,可以增加主持人跟嘉賓、現場觀眾會話的融洽度。在這方面,楊瀾、敬一丹、王小丫、張蔚以及王小騫和肖薇,都非常出色。
5.一邊聽一邊思考,傾聽後繼續追問。電視策劃者張錦力曾參與策劃過北京電視臺的《北京特快》欄目。他發現一些著名的專訪欄目一般都是設問式的,多數是一問一答,缺少傾聽後的追問。他在策劃中力避這些缺點,要求《北京特快》專訪的主持人和記者在訪談時,要對被訪者的所答問題進行追問,一個問題至少要有兩三個回合的交鋒。這樣實踐的結果,《北京特快》特色鮮明了。他主張“一邊聽一邊思考”,“認真傾聽採訪對象所説的話”,“錘煉出現場採訪不斷追問、逼問、反問、辯論交流的提問水平。”⑧
6.為了矯枉過正,主持人要牢記:少説話,做個良好的聽眾。楊博一在《美國脫口秀》仲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傾聽方法:“在研究談話藝術之前,第一要懂得少説話”;“惟有自己少説話,才能聆聽別人的説話”;卡耐基的脫口秀藝術中有一條就是“給人發言機會,不要唱獨角戲”。⑨眾多明星主持人和演説家總結出了談話藝術的兩個原則:第一是少説話,第二是要做一個良好的聽眾。這確實是經驗之談,其中包含了語言交際學、語用學、心理學的豐富學理。要做一個出色的主持人,這點不能不牢記。
建構電視主持人傾聽的方法還有許多具體的條目,只要有了應當學會傾聽這個理念,其他都可以舉一反三了。
注:①〔瑞士〕費爾迪南 德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高名凱譯,
1982年第一次印刷,第33~34頁。
②應天常《節目主持語用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99~201頁。
③楊博一《美國脫口秀》,京華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7頁。
④郭際生《熒屏審視,五年回眸》,《南方電視學刊》2001年第4期5週年特刊。
⑤白岩松《痛並快樂著》,華藝出版社,2001年2月第15次印刷,第260頁。
⑥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編《主持人》第8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頁。
⑦吳平《漢語會話中的反饋信號》,《當代語言學》,2001年第2期,第119頁。
⑧張錦力《解密中國電視》,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186、201頁。
⑨楊博一《美國脫口秀》,京華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60、61、109頁。
●報刊文選●
委員眾説紛紜話主持
《中國廣播影視報》記者 孫冬梅 張海君
編者按:“兩會”期間,《中國廣播影視報》的記者以主持人管理為話題,採訪了幾位政協委員,現全文轉載,供讀者參閱。
近20年來,隨著我國電臺、電視臺、頻率、頻道的驟增,主持人隊伍急劇膨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類節目的主持人已近5萬人。與此同時,媒體産業化、市場化也未停止深入發展的步伐。作為廣電傳媒的形象和品牌代表,主持人這類“特殊”的人力資源在媒體産業化的背景下出現了哪些新情況、新問題?是否應該有與之配套的管理手段應運而生?
葉惠賢委員:主持人管理也要“與時俱進”
在兩會上,葉惠賢委員提交了《關於改進和改革廣播電視主持人管理工作的提案》。提案中分析了在媒體産業化背景下主持人隊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改革主持人管理的建議措施。
他認為,主持人隊伍的急劇膨脹導致熒屏“污染”現象時有發生,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相應的管理工作嚴重滯後。媒體用人機制和創作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化,主持人的身份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正式的、外聘的、簽約的、客串的……目前的管理制度尚不能對固定單位外的那部分“市場人”形成有效約束,以前出臺的管理條例和管理手段已不再適應當今形勢的發展。隨著媒體産業化進程的深入,主持人逐漸走向市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及時轉變觀念,積極創新,探索出中國特色的主持人管理模式,將對廣電系統整體改革形成阻礙。
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加強對主持人的領導力量,各電臺、電視臺可以由一名副臺長負責主持人的管理。要把主持人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源來管理,從培養、愛護人才的角度出發來管理,改變現在主持人“自生自滅”的狀況。從管理角度看,廣電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與一般企業沒有太多區別,廣電集團化改革後,管理機制也要及時轉變,與市場接軌。
其次,要引入市場機制,推行主持人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借鑒參考鳳凰衛視“三制並存”的主持人管理模式,試行、實行主持人“簽約制”、“聘任制”、“年薪制”和“明星制”、“轉會制”,在市場中還原主持人勞動的商品本性。要嚴格激勵、約束機制,形成主持人來源多元化、市場化,按勞取酬、優勝劣汰的局面,真正變人員配置的死水為人才流動的良性循環。
由於現在的節目主持人委員會不具備管理職能,而某些單位又不能將管理工作落實到點子上,他提出,主持人需要組建自己的“協會”一類的仲介組織。“協會”受政府主管部門委託,協助政府和媒體實行主持人管理。“協會”是主持人的“娘家”,通過“行業公約”一類的規章約束主持人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維護主持人的合法權益,監督主持人履行“公眾人物”的義務。仲介組織還可以統一有序地主持主持人的“轉會”,建立相對廣闊的平臺,引導對主持人進行的高水平、高效率、大跨度的資源配置。如果可以將這些職能授權給“協會”,相信憑藉優質的服務會逐漸吸引主持人加入。
此外,他還提到,現在主持人職稱評定參照播音系列存在不合理性。現在主持人的數量已近播音員數量的20倍,播音和主持這兩個行當相關但決不相同,依照原有的播音系列不利於主持人業務水準評定。
“我希望真正能有人考慮為主持人的職業生涯進行目標管理,不要使這個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成為廣電轉制過程中‘被遺忘的角落’”。
趙忠祥委員:現有的播音系列評定沒有問題
“我認為不存在主持人身份多元化的問題,那完全是外界的誇張宣傳。現在的主持人還是本著政府宣傳的第一要務去做事。”
趙忠祥委員認為暫無必要單獨制定出一個主持人職稱評定系列。現在的播音系列中已經涵蓋了主持人評定標準。“我本人參與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沒有發現行業之間排斥、歧視的問題。所有評委都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履行自己的職責。”
他指出目前主持人管理尚不完善,是因為事業發展很快、隊伍擴展很快,完善的管理機制尚在摸索中。但中央電視臺人事部門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去研究,這些年來不斷有新的政策、法規出臺。比如,臺裏規定了所有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都不能串欄目、不能進行商演、不能拍廣告,管理很嚴格。
對於有人提出建立主持人仲介組織的想法,他認為目前尚未水到渠成。對於那些單位的固定職工,仲介是不能插手管的,“怎麼可能身為某臺的主持人而接受某仲介組織為我安排去哪主持節目呢?它要管理的可能就是社會上的一部分主持人。”
倪萍委員:主持人仲介組織權利出處何在
“我覺得在目前的情況下成立一個仲介組織不太可能。它能行使哪些職能呢?它的權利出處何在?一個組織要依靠權利、能力去運作,否則基本沒什麼作用。”
談到主持人“轉會”,倪萍委員認為完全可以由雙方單位協商解決,以前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操作過程中沒有什麼不順暢的地方,協調方式也很合理,這些都不需要仲介出面。中央電視臺與主持人簽約已經相對進入了法制運作。“我們也不會依賴仲介機構推薦合適的主持人人選。”中央電視臺選拔主持人,通過大獎賽、從社會招聘等途徑完全可以滿足需要。至於主持人身份多元化後的管理、制約,她認為目前也不存在什麼問題。中央電視臺有主持人評審委員會來評定所有的出鏡節目。對於購買的節目,他們會嚴格審定主持人有沒有出鏡資格,這樣就不會出現播出去的節目一旦出問題而無法找到主持人的狀況。臺裏所有臨時聘用的主持人都是與各個欄目簽約的,條約規定了在崗期間包括上稅、勞務等細節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制約。而且這種主持人實際上處於一種自由狀態,仲介組織也是管不了的。
“我認為目前參照播音系列進行評定還是比較科學的。”倪萍説,就主持和播音這兩個專業來説應該分清,就行業來説也應該嚴格界定。現在主持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做採、編、播合一的工作,只要把規定的稿子完成好;另一種是在播好稿子之外還有能力發揮其多方面的才能。電視臺現在為主持人提供了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主持人完全可以成為節目編導,參與策劃。雖然隨著社會發展,多方面發展是需求,但這兩種主持方式還是不能互相取代。比如,有的主持人就具備很好的條件,能夠把拿來的任何稿件用自己的特色高質量地播出去,他(她)並不需要自己去采寫。所以説播音也好,主持也好,它們任何一方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取消。如果説單獨分出一個主持人系列,如此細化會給評定職稱帶來麻煩。
瞿弦和委員:儘快制定更加明確主持人資格和職責的條例
談及我國目前主持人的現狀,瞿弦和坦言,我國的大多數主持人還處在報幕員的狀況。瞿弦和説:“作為一名合格或者優秀的主持人,應該在欄目的設計、創意、內容乃至風格上都要體現出主持人的思想和審美態度,它不僅僅要求你比報幕員多一些表現的手段,還要體現你作為主持人本身的氣質。例如田歌主持的《熒屏連著我和你》和崔永元以前主持的《實話實説》等節目在風格和思想上就深深地烙著這種印記。但從目前的狀況看,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主持人還是太少了。”
瞿弦和認為,我國雖然有《播音員主持人持證上崗規定》,但也不是所有的電視臺都在沿用這一規定,許多欄目的主持人也並沒有拿到這一證書。當然,這不是説沒有獲得上崗證的主持人就沒有主持好節目的能力,許多沒有獲得上崗證書的主持人比持證者更為優秀,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國家有關部門對主持人的管理不是很規範。他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制定一個更為明確、更為清晰如何界定主持人資格以及職責等方面的條例。比如主持人的職稱評定,現在主持人的評定都劃分在播音員系列,其實,這並不合理,主持人應與播音員分開來評定。就專業本身而言,播音員和主持人有著明顯的質的區別。主持人不僅要相對擁有播音員所具備的基本條件,比如聲音、語言、形象等,還要有著比播音員更為全面的知識面,在節目的創意及感悟上要體現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目前在主持人的培養、教育上,也存在著一定的混淆。現在許多開辦主持人專業的高校很多,但培養主持人的教材和能夠勝任主持人教師的師資太少了,既沒有一本公認權威的教材,也沒有專業的主持人老師,目前大多的主持人老師不是播音員就是演員或者導演來兼任。他強調,如果這一條例能夠早日出臺,將大大促進和健全主持人的培養教育體系。
(原載《中國廣播影視報》2003年3月11日)
●讀者反饋●
《節目主持人為何口誤頻頻》一文錯字頻頻
林興仁
編者按:本會特邀學術委員林興仁來函,指出《節目主持人為何口誤頻頻》一文錯字連篇,本刊編者閱後深感愧疚,並將引以為戒。在此,編者向林興仁同志致謝,並向作者和讀者致歉。現全文刊登林興仁同志的糾錯文稿,以正視聽。
《金話筒月報》2003年3月總第58期刊登的應天常的《節目主持人為何口誤頻頻》一文,是一篇研究主持人口誤的富有理論性和可操作性的創新佳作。但是,它研究口誤頻頻,卻錯字頻頻,令人驚詫。因錯得太多了,為對事業負責,特一一指出,以期改正。
第13頁:倒數第2行,“獲者”應為“獲獎者”。倒數第1行,“喜萬分”,應為“欣喜萬分”。
第14頁:第10行,“比如‘打架’”四字多出,可刪。
第15頁:第22行,“物極反”應為“物極必反”。第27行“口將言囁囁”應為“口將言而囁嚅”。“囁嚅”[ni岢 r徂],口動,吞吞吐吐,想説又停止。倒數第2行,“前有者截、後有追兵”應為“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倒數第1行,“鬆馳”應為“鬆弛”。
第17頁:倒數12行,“荒廖”應為“荒謬”。“廖”是姓,念[li岬o];“謬”,錯誤的,不合情理的,念[mi徂]。
第18頁:古詩:“舊時王榭常中燕,飛來尋常百姓家”,應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唐朝劉禹錫《烏衣巷》中千古傳誦的名句,錯得離奇。第7行,“宮延”應為“宮廷”。
錯字的原因校對者、編者、作者不難找出,本小文就不展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