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 往期資料

2003年第2期(總第57期)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25日 11:12

  目 錄

  ●會務活動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批准本會章程和領導成員人選……………… (1)

  ●本刊特載

  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當代播音員主持人大典》序言(劉習良)……… (1)

  ●金話筒獎

  第五屆“金話筒”獎電視節目主持人評選綜述(白謙誠)……… (3)

  ●金筆獎

  主持人理論研究發展軌跡探尋——歷屆“金筆獎”參評論文調查報告(俞虹)…………… (7)

  ●管理研究

  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的新情況和新思路(朱江)………… (10)

  ●資料庫

  節目主持人委員會2002年大事記……………………………… (14)

  ●會務活動●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批准本會章程和領導成員人選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通聯部2003年1月3日向本會發出廣學聯字〔2003〕10號文,經中廣學會領導研究,同意本會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會議上通過的《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章程》,同意會議選舉的會長、副會長、理事長、副理事長人選以及本會聘任的顧問名單(詳見《金話筒月報》總第55期)。

  ●本刊特載●

  眾人拾柴火焰高

  ——《中國當代播音員主持人大典》序言

  劉習良

  《中國當代播音員主持人大典》是一部介紹我國當代廣播電視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基本情況的大型資料書。為了避免遺珠之憾,編委會的成員們真可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徵集到大約4000位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的權威性資料。

  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人事教育司提供的材料,至2000年,我國進入播音專業職稱系列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達到17067人。此外,還有大量尚未進入播音專業職稱系列的或者臨時客串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這是一支運用語言藝術,支撐著幾乎所有廣播電視節目的龐大的隊伍。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一本綜合介紹他們的書籍,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個空白。

  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廣播事業,開始於1940年12月30日創辦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從那時起,廣播電臺以及1958年5月開辦的電視臺,一直是通過播音員播報形式向聽眾傳遞信息的。直到1980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推出《觀察與思考》節目,才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開辦主持人節目,是廣播電視改革的産物,反過來又推動了廣播電視節目的改革。在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並存的時代,在廣播電視學術界,就出現了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關鍵問題:播音和主持節目有什麼共同之處?有什麼差異之處?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的發展前景如何?圍繞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

  我以為,播音和主持節目,都是廣播電視媒體不同於平面媒體的最具特色的傳播形式,是廣播電視媒體傳播“接力棒”的最後一棒;播音和主持節目,都是以個體勞動體現集體勞動的成果;播音和主持節目,都是創造性勞動;播音和主持節目,都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工作。這是播音和主持節目的共同之處。

  但是,播音和主持節目運用語言藝術的方式不同;播音和主持節目的出鏡人在公眾面前的身份不同;對播音和主持節目出鏡人參與節目製作流程的要求不同;播音和主持節目與受眾交流的方式不同。這是播音和主持節目的差異之處

  播音和主持節目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優勢。他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別、優劣之分。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都應該從廣播電視節目改革中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

  就工作而言,我建議: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應該著重研究播音和主持節目之間的差異之處。這有利於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各自的優勢。

  就人員而言,我建議: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應該著重研究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如何走向融合。這有助於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成為運用語言藝術的“多面手”。

  本書的實用價值,首先在於幫助讀者,方便查找和了解廣播電視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的基本情況;其次在於為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提供研究上述關鍵問題的基本資料。

  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用在本書內,這句話包含兩重含義:一是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只是傳播節目的最後一棒,需要眾多節目策劃、製片人、記者、編輯以及舞、美、化、道人員的大力協助。另一個是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隊伍的成長和擴大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廣播電視改革,同時也為本書的補充、修訂提供客觀條件。

  ●金話筒獎●

  第五屆“金話筒”獎電視節目主持人評選綜述

  白謙誠

  編者按:2001年11月18日至21日,本會在上海召開第五屆“金話筒”獎研討會暨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頒獎會,白謙誠理事長在開幕式上就本屆評選作了總結性發言。現經作者整理刊載于後,供參評第六屆“金話筒”獎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參考。

  第五屆“金話筒”獎評選工作已經結束。今天在這裡舉行“金話筒”獎研討會暨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頒獎會,借此機會,向各位彙報一下本屆“金話筒”獎的評選概況,以及我作為評委之一的一些看法。

  因為下面還有幾位評委要對參評作品分門別類地講評,所以我的發言稍微宏觀一點、線條粗一點。

  一、基本情況

  第五屆“金話筒”獎評選活動,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參評總數為230人,獲獎總數為120人(“金話筒”獎10人,“金話筒提名”獎10人,“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100人),將近二取一。

  本屆評選比起第四屆來,更加科學化和規範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我們有了界定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的四條標準。這四條標準是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制定的,為此,中廣學會1999年9月18日在天津召開了“中國播音與主持作品獎評獎界定會”,應邀出席會議的有播音學研委會、主持人節目研委會、中央三台研究室、北廣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領導和專家。“四條標準”就是這次會上達成的共識。“四條標準”是為評選“中國播音與主持作品獎”(即“政府獎”)制定的,也完全適用於“金話筒”獎。第五屆“金話筒”獎評選首次採用“四條標準”來界定主持人的代表作。

  第二,我們有了《“金話筒”獎評選實施細則》。“實施細則”是我會在中廣學會專家組的指導下擬訂的,並經中廣學會批准,從本屆評選開始實施。

  有了“四條標準”和“實施細則”,這使“金話筒”獎評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證了評選活動的科學、規範和公正。

  本屆評選我們得到了常州市廣電局的鼎力支持。由於“實施細則”的實施和協辦單位的支持,第五屆“金話筒”獎創造了八個第一:

  第一次冠名設杯;

  第一次正式設置“金話筒提名”獎;

  第一次在頒獎晚會上揭曉“金話筒”獎和“金話筒提名”獎評選結果;

  第一次為“金話筒提名”獎和雙“百優”主持人頒發獎牌;

  第一次出版“金話筒”獎和“金話筒提名”獎代表作評析專輯(廣播部分);

  第一次製作廣播和電視“金話筒”獎和“金話筒提名”獎代表作賞析光盤;

  第一次印製“金話筒”獎評選活動畫冊;

  第一次印製“金話筒”獎臺曆。

  可以看出,第五屆“金話筒”獎評選、頒獎活動,從總體上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對參評主持人的評價

  作為評委之一,我想對參評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發表一點個人的觀感。

  總體評價:通過本屆評選,可以看出我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隊伍在不斷進步,主要表現在愈來愈顯示出主持的特色。此次評選,總體質量有提高,也涌現出一批新人,但耀眼的新星還不多。

  下面,我擬分門別類地作一簡要點評。

  (一)新聞評論節目。

  1、深度報道繼續受到各臺重視,本屆的代表人物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的董倩。個別評委對董倩的主持人身份有質疑。這類節目如何界定主持人和記者,是個理論上的難點,大家可以進一步研討。我的意見是,在從理論上弄清之前,寧可模糊一點,不要把主持人的範疇劃得過於狹窄。

  2、直播節目有廣闊的前途,本屆的代表人物是遼寧電視臺的侯豐,他主持的跨世紀48小時直播節目,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3、“説新聞”有了可喜的嘗試,但水平尚未超過鳳凰衛視的陳魯豫。“説新聞”是第一次參評“金話筒”獎,希望今後有更多的“説新聞”作品參評。近幾年有關“説新聞”的論文不少,值得專門開一次研討會。

  (二)社教節目。

  這類節目發現兩位新人:一位是山東電視臺農村節目的肖東坡,一位是寧波電視臺少兒節目的江峰。兩位新人都是“金話筒提名”獎榮獲者,從代表作中,可以看出他們具有發展潛質。

  (三)談話節目。

  本屆評選,第一次把談話節目作為一個獨立的類別參評,目的有二:一是表明對談話節目的重視和提倡;二是把各類節目中的談話節目集中到一起評比,便於橫向比較,符合公平原則,因為談話節目先天就具有鮮明的主持特色,如果分散到各類節目中參評,對於非談話類節目的衝擊可能較大。

  從本屆評選看,電視談話節目仍在艱難跋涉。本屆的代表人物是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目的陳志峰,他主持的《老夫老妻》相當精彩,就這一期節目而言,比起崔永元的《實話實説》,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崔永元的《實話實説》總體水平都保持在“精品”的檔次上,而陳志峰的代表作,有一點可遇不可求的機緣。二者有不好比之處。

  (四)文娛節目。

  1、中央電視臺白燕升獲“金話筒”獎,代表著主持人要走專業道路的趨向。白燕升過去也主持過其他欄目,但後來證明主持戲曲節目是他之所長,他主持的春節戲曲晚會,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白燕升有較豐富的戲曲知識,還能唱幾口。“萬金油主持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專業頻道的發展,主持人也必然要走專業化的道路。“一專多能”應該是主持人的努力方向。

  另外,向大家透露一點情況,白燕升是以個人會員身份自薦參評的,他能在強手如林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説明評委會很好地掌握了“臺裏推薦和個人自薦一視同仁”的評選原則。

  2、吉林電視臺尹興軍(尹村長)獲“金話筒”獎,代表著農村文藝節目的發展方向。尹興軍把《農村俱樂部》辦到了田間地頭,把歡樂送到了莊稼院兒。他既會主持,又能表演,風格純樸而又火辣,是位難得的農村文藝節目主持人才。

  3、傳統綜藝節目發現兩位新人:一位是上海電視臺的董卿,一位是雲南電視臺的李怡蓉。董卿雙語主持,颱風典雅大氣;李怡蓉走村竄寨,充滿活力。

  4、益智類娛樂節目涌現兩顆耀眼新星,他們是中央電視臺的王小丫和李咏。王小丫的《開心辭典》和李咏的《幸運52》,近兩年聲譽鵲起,人氣最旺。如何評價這兩位主持人,在評委會內也是熱點之一。王小丫獲“金話筒提名”獎,李咏獲“百優”獎。我希望這兩位主持人能正確對待這一評選結果。我個人認為,他們二位都是很有潛質和觀眾緣的,只要繼續努力,早晚都會有手捧金盃的一天。我想在座的“百優”主持人能與李咏為伍,心理也會得到一點平衡。

  (五)體育節目。

  這類節目在“金話筒”獎評選中,歷來是弱項。本會一直非常看重體育節目。體育和電視有不解之緣,國外的直播衛星有幾十個體育頻道,我國的體育頻道和體育節目也擁有很大的觀眾群,我本人就是體育節目的忠實觀眾。宋世雄同志是體育節目主持人的代表人物,他是本會的發起人和副會長。從1991年的“開拓獎”起,本會就吸收體育節目主持人參評。第二屆“金話筒”獎評選,本會授予張之、宋世雄“特殊榮譽獎”。後來的兩屆評選,廣東的王泰興和上海的唐蒙拿過銀獎,本屆唐蒙獲“金話筒提名”獎。

  體育節目主持人為什麼未獲過“金話筒”獎呢?我分析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是體育節目不大好選送。眾所週知,體育節目最吸引觀眾,也最能評判主持人水平的是賽事轉播(特別是足球),但這類節目選送難度較大,主持人的圖像都難得一見。體育節目主持人參評從未送過球賽錄像,只送專欄節目。體育專欄節目與其他專欄節目橫向比較顯然吃虧。

  原因之二是中央電視臺的幾位知名體育節目主持人一直未參評。我會早就想與央視體育部(現已升格為“中心”)溝通,探尋體育節目主持人如何參評“金話筒”獎的可行方案,希望下一屆評選能有所突破。

  (六)服務節目。

  服務類節目是廣播的強項,卻是電視的弱項,本屆未能入圍提名。我認為,城市電視臺利用自身“接近性”強的優勢,應重視發展和參評服務類節目。

  三、主持人隊伍的現狀及未來走向

  (一)現狀:

  1、兩多兩少:人數多,優秀的少;通用型多,專業型少。

  2、巨星獨霸熒屏的時代過去了,群星爭輝的時代到來了。

  3、觀眾喜新厭舊,欄目改版加快,主持人火爆期縮短,各領風騷三兩年。

  (二)走向:

  1、各級臺的差距在拉大(電視與廣播形成鮮明對照,廣播有差距縮小之勢):央視迅速壯大,磁吸效應加速,廣納人才,明星輩出;省級臺全部上星,面臨激烈競爭;城市電視臺處境艱難。

  2、主持人要走專業化道路,年輕的主持人要增強可塑性。

  3、目前最缺的幾類主持人:

  (1)直播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

  (2)談話類節目主持人;

  (3)遊戲和娛樂類主持人。

  4、改革和完善主持人的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部分主持人將走上社會化、市場化的道路,主持人無序流動的現狀亟需改變,主持人上崗證、主持人轉臺制、主持人資質評估系統、主持人仲介機構、經紀人制度等亟需建立。

  現狀和走向,題目太大,只能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詳談或寫專文。

  ●金筆獎●

  主持人理論研究發展軌跡探尋

  ——歷屆“金筆獎”參評論文調查報告

  俞 虹

  我國節目主持人事業歷經22年的發展,已經逐漸走向成熟。這種發展的跡象不僅體現在實踐領域的生機勃勃,新人輩出,一批優秀的主持人與主持人節目被廣大民眾所喜愛、認可;而且還體現于主持人理論研究領域的拓展與深化,主持人自身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與自覺性的增加。前不久剛在大連落下帷幕的第六屆全國主持人節目論文“金筆獎”的頒獎與研討會,使我們對此有了更強烈的感受。本文力圖通過對第六屆“金筆獎”評獎情況的梳理,比照歷屆“金筆獎”的參評論文,以探求主持人理論研究的發展軌跡,結合實踐,前瞻未來。

  一、參評概況

  參評論文總數 廣播 電視 綜合 參評單位 參評人數 獲獎篇數

  第一屆1992年 49篇 38篇

  第二屆1994年 123篇 76篇

  第三屆1996年 141篇 45篇 90篇

  第四屆1998年 207篇 210人 146篇

  第五屆2000年 113篇 59篇 54篇 70個 98篇

  120人

  第六屆2002年 131篇 54篇 51篇 25篇 81個 144人 111篇

  二、綜合評述

  主持人節目研委會從1992年首屆論文評獎活動開始至今,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歷經六屆。回首走過的歲月,今天擺在評委面前的論文,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更是質量的提高,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參評論文中體現出的理性思考已愈見敏銳、深刻,理論視野愈顯開闊、前瞻,早已走出了總結經驗、泛論素質、淺談技巧的初級階段。

  從參評人員看,75%以上是在一線工作的主持人,此外還有不少熱心主持人理論研究的編導、記者、部門主任、甚至臺長。近兩屆,高等院校的教師、碩士生、博士生參與評獎的人數明顯增加。以節目主持人為主體,構成的參評隊伍,既體現並實現了大賽本身的宗旨與目的——研究理論,提高隊伍,也使研究的成果更具有來自實踐的鮮活感和現實指導意義。而一線的編導、記者與管理工作者的積極參與,為主持人理論研究帶來了同行的豐富視角,往往針對性強,可操作性也比較強。對於高等院校師生的參評,由於他們的工作和學習的狀態、背景(如以碩士論文來參評)與在崗主持人有明顯差別,不在一個層面上,那麼如何保證評獎的公正性,不打擊各方面參評人員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人來關注主持人理論的建設,顯然事關重要。就此,第五屆評委會專門進行了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大家認為,這類論文參評,對於提高參評論文的質量,提升主持人節目理論研究水平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研委會將鼓勵高校師生參評,當有一定的論文數量時,將單獨分組進行評選。在沒有分開時,評委適當把握評獎要求。有了這個基本精神,第六屆評獎時,不僅參評總數沒有減少,高校師生參評人數還增加了,北師大、復旦大學、南師大、中央民族大學等5所大學參加了,這些論文在理論創新與學理探討上都有所長,特別是北師大博士生趙建國的《中國電視主持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生存策略》一文,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使空缺了一屆的最高獎項“金筆獎”又有了得主。同時,伴隨著我國主持人隊伍整體素質、學歷水平的提高,參評人員的知識體系、理論水準的總體狀況也明顯提高,論文質量的提升是在必然之中。

  從獲獎情況看,第一屆獲獎篇數為參評總數的77。5%,第二屆是62%,第三屆是64%,第四屆是70%,第五屆、第六屆都達到了85%。提高獲獎比例,前提就是參賽論文的總體水平提高了,需要擴大獎額鼓勵參評人員;再者,希望激勵更多的主持人在熱運作中多一些冷思考。其實,獲獎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評,迫使其坐下來針對實踐進行理性梳理。當我們的主持人具有了理性思考的自覺,將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時,我們的廣播電視媒體的有效傳播能力才會有令人振奮的發展。

  從參評單位看,總的來説,地市臺多於省級臺,省市臺多於中央臺。處於邊遠西部的烏魯木齊臺、蘭州臺幾乎每次都送來幾篇。這與主持人所在單位重視與否直接相關。第五屆遼寧臺送來了一批;第六屆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在臺內論文評選的基礎上,送來12篇參評論文。吉林電視臺齊刷刷的7篇,也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電視臺,歷來參評人員不多,這與他們歷屆“金話筒”獎中的參評大戶與得獎大戶形成極大反差。今年索性一個都沒有。其中原因可能多種,主要原因是該臺聯絡員職責不明。目前,已有不少電臺、電視臺將主持人每年論文寫作、發表與參評,納入主持人年終考評的指標系統。相信隨著主持人管理工作的深入及其規範制度的建立,在“金筆獎”論文的評選中也會有所體現。因為理性的思考是主持人不斷超越自我、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

  從廣播電視參評人員及論文總體狀況看,無論是參評人數還是總體論文質量,一向是電臺多於電視臺,強于電視臺。儘管第六屆電視類參評論文數量增多,但還是沒有超過廣播的總數。廣播電臺的主持人表現出了論文寫作的積極熱情和更為紮實的文字功底。因此,主持人理論在廣播領域的開拓,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果。比較而言,電視偏弱,更多的滯留于操作層面、經驗總結的範疇。然而,本屆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了電視類參評論文的進步。根據評獎規則,二等獎以上廣播、電視、綜合三類打通評比,結果12篇一等獎論文中電視類有6篇,“金筆獎”也屬此類的。這是以往任何一次所沒有的。這不僅説明電視人的進步,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電視主持人研究領域未開墾的處女地還很多,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三、論文分析

  1、從素質研究到全方位與前瞻性探討。

  我國節目主持人起步晚,出現後又如雨後春筍般地勃勃生發。但是究竟什麼是主持人?他們應該幹什麼?怎麼幹?什麼樣的人適合做主持人?這些非常基礎的問題卻是大家共同的困惑。因此,“金筆獎”參評論文,開始幾屆涉及到素質構成的論題佔有相當比例。通過反復認真的探討,形成相對集中的認識,對主持人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這僅僅是主持人研究起步的初級階段的理論命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飛快發展、主持人節目形態的增加、主持人傳播特徵的強化,對主持人與主持人節目的研究也全方位地展開,與節目主持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不僅關注現實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熱點、難點問題,也對未來的發展提出前瞻性思考。

  2、 從經驗總結上升到學理層面規範論文寫作。

  許多早期主持人在開始寫論文時,都是在自己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在前幾屆比較多的文章是以第一人稱經驗總結式的,或歸納、描述性的方式寫就的,現在已經明顯減少。許多論文選題獨到,切入點小,論述有理有據,不流於表面,既有實際工作感觸,又努力上升到學理層面思考。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文風紮實,論文寫作的規範性大大提高了。這當然與主持人隊伍構成的變化密切相關。

  3、 從單學科關注到多學科視野的開拓。

  中國的節目主持人經過20餘年的發展,已經確立了自身的學科地位。這門新興的學科以其邊緣性、綜合性為特徵。它與多學科相關、滲透,難以分離。但是認識是循序漸進的。最初研究的理論依託,延續了傳統的學科體系,往往囿于語言學、新聞學的範疇。然而,如今多學科、多視角、全方位的研究已經成為普遍與必然,涉獵傳播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職業生涯管理理論等等。大家在積極地探索、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主持人節目理論體系而努力著。

  4、 從淺論試論到理論創新的追求。

  創新的價值越來越獲得廣泛認同,它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發展的核心理念了。確實,創新之於一個人而言,是活力;之於一個企業而言,是生機;之於一個國家與民族而言,則是進步、發展。有了創新意識,便不會人云亦云,因循守舊。一篇有創新意義的論文,它不僅能先聲奪人,也更有了其探討的價值。即使不完美,也能因此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達到啟示他人的作用。從近兩屆的情況看,參評論文總體上已經走出了淺論、試論、泛論的初始階段,開始積極地追求論題的前瞻性、批判性、獨到性,以理論創新為己任。這不正是這支隊伍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嗎?

  四、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的思考

  1、主持人參評的面要擴大,量要增加,質要繼續提高。

  2、增加理性思考分量,注意避免停留于敘述性、描述性的層次,努力尋求理論依託與提升。

  3、有些選題無新意,無理論探索的新視點與價值,沒有再開拓空間。

  4、個別人員學風不正,有抄襲現象。

  “金筆獎”的品牌建立已勢在必行。目前“金筆獎”還沒有形成與“金話筒”獎旗鼓相當的影響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獎項活動本身的宣傳、包裝力度沒有跟上;其二,獎項沒有完全納入管理機制之中;其三,一些主持人自身對理論研究的淡漠。

  因此,要提高“金筆獎”含金量,必須有針對性地從上述問題入手,首先加強對這一活動的宣傳力度,讓相關人員了解其深遠意義,從而引起廣播電視媒體管理層和廣大主持人的足夠重視,使其能夠納入主持人管理條例之中;其次,完善“金筆獎”評獎規則,加強評獎後的研討活動,使評獎的意義延伸、擴展;其三,請專家學者講學,有針對性地指導論文寫作。

  提升“金筆獎”含金量的終極目的,就是要為主持人理論建設服務,為廣播電視傳播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為主持人這支隊伍的發展、壯大盡力。行成于思。未來的歲月,我們努力,在思考中前行。

  ●管理研究●

  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的新情況和新思路

  朱 江

  (一)

  播音員主持人是電視創作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視機構各類人力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電視傳媒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做好播音員主持人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全面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素養和技能,全面提高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管理水平,對於電視系統來説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電視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電視傳播理念和運作理念的進步,我國的電視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播音員主持人的管理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需要我們很好地研究和應對。

  第一,頻道由少到多,節目由少到多,播音員主持人隊伍急劇膨脹,管理工作嚴重滯後。

  隨著電視技術的發展和傳輸手段的進步,以及社會信息交流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增加,近20年來我國的電視臺、電視頻道和電視節目都越來越多,播音員主持人的隊伍也急劇膨脹。眾所週知,我國的電視業發端于上個世紀的50年代末,當時只不過有20幾家電視臺,除了中央電視臺(當時叫北京電視臺)的二套、三套節目出現較早之外,省級電視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有一個頻道,每個頻道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播出,全國的電視播音員(那時還沒有主持人的説法)也就是幾十人。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電視業快速擴張,特別是從80年代初開始“四級辦電視”,到上世紀末全國已經發展到3000多個頻道,20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每個頻道每天的播出量也平均增加到十幾個小時,播音員主持人的數量也是成百倍地增加。最近有消息稱,經過兩級辦電視、有線臺和無線臺合併等整合,全國經批准保有的頻道仍舊有1000余個。

  以北京地區為例,80年代中期的時候僅能看到中央臺和北京臺的5個頻道,播音員主持人不超過15人;到了90年代末已經能夠看到30幾個臺的近50個頻道,每個頻道每天的播出量平均在20小時以上,粗略估算一下播音員主持人也要800—1000人。其中我們北京電視臺,在十五六年前只有5個播音員主持人,現在將近190人,是當初的38倍。

  這支隊伍發展很快,而且大多數人是最近5年才參加進來的,整個隊伍的素質培養和業務管理嚴重滯後。比如選拔和聘用播音員主持人的數量、程序、標準該如何把握?該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提高這支年輕隊伍的政治、文化和業務素養?在頻道專業化的背景下,該用什麼樣的機制來管理這支隊伍呢?

  第二,用人機制和創作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化,播音員主持人的身份狀態也呈現多元化的情形。

  過去,播音員主持人全都是電視臺的正式員工,現在有一部分是外聘員工,而且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過去電視節目都由電視台獨家製作,現在有些是同社會機構合作,或者是購買社會機構的節目,這部分節目的比例也越來越大,而且在其中出鏡的播音員主持人大多數是社會機構所聘。北京電視臺目前9個頻道200多個欄目中,49%自辦欄目,51%是合辦或外購欄目,差不多各佔一半;在近190人的播音員主持人隊伍中,60%是自有員工,40%是外聘員工,自有員工略多一些。

  如何保證播音員主持人管理的協調一致和快捷有效,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比如宣傳精神、管理規定、監看意見等是不是能夠保證及時到位;比如外聘播音員主持人的市場化程度已經較高,而臺內還是一潭死水;比如內外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薪酬制度的差異和分配不公等等。

  第三,電視功能呈現多重性,宣傳功能和産業功能的矛盾同樣在播音員和主持人的工作中有所表現。

  我國廣播電視業以前主要具備政治屬性、宣傳功能,以政治需要為出發點,花錢靠國家撥款,節目製作和播出完全按照政治需要進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化的進程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廣播影視引導、促進、服務社會生活和經濟進步的作用顯現出來,在堅持喉舌作用、宣傳功能的同時,其産業功能也逐漸得到開發,而且我國電視業每年數百億元的制播成本95%以上來自企業廣告和社會投資,想不受到牽制和影響也只能是美好的願望。

  從宣傳功能的角度出發,它要求不但在新聞節目中,而且在文藝節目、娛樂節目、科教節目與服務節目中統統都要體現嚴格的政治導向,都要做黨和人民的代言人,都應該是政府的忠實代表;從産業功能的角度出發,它要求多樣化、世俗化、市場化,這兩者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於是,播音員主持人在屏幕上以什麼樣的身份和姿態出現就顯得非常重要,實際上商業味太濃、娛樂性太過的批評已經不絕於耳。

  第四方面,境外節目的大量涌入,使我們的播音員主持人面臨著學習什麼、拒絕什麼、堅持什麼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際交往的日漸增多,我們能看到的境外節目也越來越多,這其中當然有值得國內播音員主持人努力學習的東西,但也有必須拒絕的東西,特別是我們要努力維護我們媒體的嚴肅性和民族文化的純潔性,如果把握不當就會出現問題,比如爆炸頭、港臺腔,比如嚴肅不足、戲謔有餘,準確精細不足、隨心所欲有餘等等。

  第五方面,隊伍龐大,但有專業背景、有特色的播音員主持人卻不多,結構性缺陷非常突出。

  由於受眾細分化的趨勢和頻道專業化的推進,節目更加豐富多彩、內容更加深入精細,但這時我們播音員主持人卻還遠遠沒有擺脫千人一面的狀態,真正有經濟、法律、社會、英語等專業背景的人少,有顯著特色的少,結構性缺陷非常突出。

  我們發現,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播音員主持人除新聞節目外,在其它的許多節目形態裏卻在被慢慢地邊緣化;有專業背景的編輯記者和其他社會人士開始大量進入播音主持崗位並受到觀眾歡迎,但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缺陷也十分明顯,比如語音、表達、形象等,於是還有了“特色主持人”之稱謂,中心含義就是“既有特點又有缺陷”。

  究其原因,首先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方式值得檢討,傳統的培養方式更多的適合新聞節目,在其它節目中就往往“捉襟見肘”,難以勝任。再就是電視臺在通過其它渠道選聘播音員主持人時,又缺少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程序,範圍不夠大、水準不夠高,而且選用之後,也缺乏必要的培訓。

  (二)

  面對這些新情況,本文提出三個基本應對原則和若干應對辦法,也許能成為今後的工作思路。

  一、統一化原則

  由於機構膨脹,隊伍龐大,特別是在頻道專業化的進程中,各頻道、各部門、各欄目的分立傾向客觀存在,在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出現政出多門、責權不清、配置混亂、資源浪費的狀況不足為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儘快建立統一的管理模式、準入制度、調配平臺和監評網絡。

  在管理模式上,中央電視臺採取了一個“領導小組”加一個“專家委員會”的辦法,委員會發表專業意見,小組最後決策。北京電臺採取的是“管委會”的辦法,由總編輯親自擔任“管委會”的主任。北京電視臺最近明確為以臺編委會為決策機構,以播音部為實施行業管理的職能部門。統一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統一的管理模式下的高效運轉則更為重要,否則任何模式都是虛置。

  統一的準入制度包含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崗位標準,其二是申報和批准的程序。世界上的任何法津都是由實體法和程序法共同構成的。播音員主持人的準入制度當然不是法律,但也應該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去考慮。我們現在選用播音員主持人的辦法大體上還是私下操作。在制定統一的準入制度時,應當注意在一定範圍內的公開、公平、公正,這既是體現機會均等,更重要的是保證水準。

  如果説制定準入制度還是一種消極管理的話,哪麼,確立統一的調配平臺應該是一種積極管理,甚而是對播音員主持人的主動經營。如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沈冰,先在《對話》效力,突然到體育頻道客串世界盃足球賽的現場評論,一個月後回到二套節目擔綱《經濟半小時》的主持,一時引起極大注意。這是一種炒作和推介,但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相對廣闊的平臺,這種大跨度的調配是很難實現的。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日常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有效調整和高水平配置也必須有這樣一個統一的、相對廣闊的平臺。

  制定準入制度和確立調配平臺是對過程的管理,而建構統一的監評網絡,對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監督和評估,則是對結果的管理。目前北京電視臺已經建立了一個由10位社會專家組成的監評網,這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

  二、精品化原則

  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是電視精品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的管理模式、準入制度、調配平臺和監評網絡,其目的還是要推出優秀的、有品牌效應的播音員主持人,所以我們要提出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的精品化原則。

  如何做到精品化呢?我認為要“少而精、競而精、活而精”。所謂“少而精”,就是要反對目前的氾濫傾向,要提高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的出鏡率,要力求隊伍精幹、以少取勝。所謂“競而精”,就是要通過考核、評比、分級、命名等一系列辦法,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和“水漲船高”的良性循環。所謂“活而精”,就是要衝破現行人事制度的束縛,變“死水”為“活水”,讓優秀的進得來,讓不適合的出得去。

  三、市場化原則

  在統一化的前提下我們奔向精品化的目標,但還必須注意市場化的環境,於是我們提出市場化原則。

  廣電總局規定,在崗播音員主持人不準參加廣告和影視劇的拍攝,不準參加商業演出,不準客串其它臺節目。這一規定在電視臺正式播音員主持人中得到了認真執行,但在外聘播音員主持人中幾乎形同虛設。我認為,對播音員主持人應該分類管理,新聞播音員主持人應遵守上述規定,對其它類型的播音員主持人應取消禁令,讓電視臺自有的播音員主持人同社會上的播音員主持人能夠面對市場在一個平臺競爭,否則,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就只能自取萎縮。當然,放開並不意味著放棄管理,電視臺可以用經紀公司的方式實施管理,既包括項目審查,又包括經營洽談;這既是對播音員主持人的鍛鍊和推廣,又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經營模式,補充經費不足。

  另外,電視臺自有播音員主持人同社會上的播音員主持人在薪酬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應當研究和試行“年薪制”等新的薪酬制度,以求同社會、同市場接軌。再者,播音員主持人“零成本跳槽”現象已不再是新鮮事,研究和試行“簽約制”也應當加快步伐等等。總之,市場化是客觀存在,我們必須加以尊重和運用。

  ●資料庫●

  節目主持人委員會2002年大事記

  2月 為適應廣播電視機構改革的新形勢,加強組織建設,本會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單位會員制度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健全單位會員聯絡員制度的決定》、《關於建立團體會員制度的決定》。

  2月5日 經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批准,本會對領導成員作了個別調整:增補沈竹音、白岩松二同志為副會長;增補胡妙德同志為副理事長,黃望南、王甫二同志不再擔任副理事長。

  3月11日至12日 由本會舉辦的全國城市廣播電視主持人節目研討會在昆明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廣播電視臺的代表交流了在城市廣播電視改革和節目主持人管理方面的經驗,並就加強城市廣播電視臺的合作、城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的現狀及今後發展趨勢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3月22日 本會發出《第六屆全國廣播電視主持人節目優秀論文“金筆獎”評選通知》。

  4月18日 本會召開辦公會議,白謙誠理事長傳達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換屆會議)精神,重點傳達了徐光春會長和劉習良常務副會長的講話。

  4月18日 本會辦公會議對職能部門負責人的任免作出決定:一、保留辦公室、學術部、培訓部、新聞出版部四個職能部門,撤銷交流部;二、辦公室主任仍由副秘書長武穎兼任,任命馬淩雲為副主任;三、學術部主任仍由副秘書長俞虹兼任,任命趙建國為副主任;四、培訓部副主任仍由副理事長陸錫初兼任,任命李新為副主任,免去蘇綱憲副主任職務;五、新聞出版部主任仍由副理事長胡妙德兼任。

  5月10日 本會向各單位會員發出《關於確認單位會員聯絡員的通知》。

  5月17日至18日 由本會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主辦的全國廣播電臺音樂節目優秀主持人大賽揭曉,評選出金獎2個,銀獎3個,銅獎6個,優勝獎5個。本屆大賽第一次吸收港、臺的主持人參賽。

  5月19日 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召開“左安龍主持風格研討會”,本會參與協辦。本會理事長白謙誠、副會長葉惠賢等出席會議併發表講話。

  5月29日 獲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的韋偉因交通意外事故逝世。韋偉是常州電臺經濟臺的副臺長、常州電臺首席主持、常州市1999年度“十佳新聞工作者”之一。

  6月15日 本會性教育節目研究中心主任會議在唐山召開。

  6月18日 本會理事長辦公會議決定增聘盧杉(盧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曾致(湖南廣電集團)為學術委員;增聘黃會林(北京師範大學影視藝術系)、彭吉象(北京大學藝術系)為特邀學術委員。

  7月22日 本會辦公室由原址(廣電總局專家樓)遷至北京市宣武區椿樹園小區。

  7月28日至8月5日 本會在上海與復旦大學合辦第六期廣播電視高級人才充電班。

  8月21日 由本會舉辦、大連電視臺協辦的第六屆全國廣播電視主持人節目優秀論文“金筆獎”評委會議在大連召開。在131篇參評論文中,評出“金筆獎”論文1篇,一等獎論文12篇,二等獎論文38篇,三等獎論文60篇。趙建國榮獲本屆“金筆獎”。

  8月22日至25日 第六屆“金筆獎”頒獎暨研討會議在大連召開。

  9月2日 本會與青島市廣播電視局合作,在青島設立學術交流中心。

  10月 本會增補向螢、趙建國為學術委員。

  10月 本會第二次公佈“金話筒獎排行榜”。

  11月 本會增補曉澄為學術委員。

  11月 本會首次公佈“金筆獎排行榜”。

  11月29日至30日 本會在北京召開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11月30日至12月1日 本會在北京召開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會議。實到代表150余人。會議通過了修改後的《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章程》、白謙誠理事長的《第二屆理事會工作報告》,選舉産生了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正副會長、正副理事長、聘請了顧問。會議期間,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作了關於學習和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報告,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常務副會長劉習良出席並講話。

  12月 經本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並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批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自2002年12月1日起,更名為“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

  12月2日至4日 本會在北京舉辦節目主持人講習班。

  12月 截至12月底統計,本會共有單位會員213家,其中廣播電臺116家,電視臺92家,高等院校5家。

  (執筆:胡妙德)

(編輯:李恩泉來源:節目主持人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