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主持人頻道首頁
楊銳首頁
個人簡歷
相關文章
  發乎情止乎禮儀——訪中央電視臺《今日話題》主持人楊銳
  我是誰? WHO AM I?
  謙虛VS狂傲——楊銳印象漫談
  中國需要更強大的聲音
  楊銳隨筆(一)為了快樂和失去的……
  楊銳隨筆(二)王朔先生
  綠色語言與文明
  我的博客
照片集
互動區
主持欄目
  對話
網友評論

相關文章

楊銳隨筆(一)為了快樂和失去的……  

  這話不能細琢磨,不然好事者會有邪念。但若放到八十年代的老照片裏審視,無疑我們會為失去的樸素和純真,為永遠也無法找回的那份初戀而倍感酸楚。

  無法,我們確實無法回去了。

  悲劇在於當年我們是那麼無憂和快樂!竟不知當年無心的每一天、無意的每一個細節都能給今天帶來無窮的回味兒。

  今天,我們回來了! 62位上外英語系八零級的同學從八個國家趕赴上外!

  聖誕之夜,我們離別親人,告別朋友,擱下重重的心事,拋開多年的疲憊,帶著憧憬,揣著不安,飛呀,盼呀,都為這相見時的驚喜,驚嘆和驚叫。

  “萬水千山總關情”,這是大夢初醒般的頓悟。

  這已是二十年後。不惑之年的我們竟像一群快樂的大孩子,拒絕成人儀式的握手,而要忘情地張開雙臂擁抱,再次品味著二十年前的童貞。那是無忌,無猜,無邪,無欲的年代。無欲則剛,而當年我們竟樸素地是那樣脆弱,單純地是那樣剛烈,專一地又是那樣的目不斜視。那份對書本的專一留給今天的除了幾分難以名狀的幽怨,剩下的只能還給蒼白的詩句。

  我們的世故足以掩飾闊別後似曾相識的尷尬,楊柳依稀的倩影,剛愎矜持的陌生,都在與外班同學的熱烈交談中逐漸清晰,悄然熟悉。噢,對了,是他,是她,我曾喜歡,我曾暗戀,我曾費解和我曾無奈的他和她。

  曾經,紅樓下的“疏雨滴梧桐”曾幾度掩去半生不熟的初吻,那是高年級男生的獵艷。今天,這些同年級的男生們憤憤然卻萬分無奈。怪誰?自己沒有長開。吳亮卻是例外。“奶奶的,他是另類,”我們只能這樣阿Q。

  曾經,老式日記本內藏著女生們羞澀的秘密。“大一”思鄉的淚水,“大二”聽説的壓力,“大三”英美文學的晦澀,“大四”論文的新鮮與迷茫,這些都難掩閨心的寂寞與孤獨。《上海灘》里程程與文哥的生死之戀曾打動這些情竇初開的姑娘,“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曾經,臭氣熏天的男生寢室裏,到處扔著襪子和球鞋,以及每週待洗的衣服。這獨特的味道令所有男生追憶著,悲痛地追憶著我們永遠逝去的姚迪。他曾是男生群裏的孩子王,然而他走的太早,太早,太早……還有嚴加法同學。他,竟在我們相聚前不久撒手西歸!為了,為了他們的英年早逝,我們沒有釋放所有的歡笑,無法説盡所有的美好,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給他們留下一角,每一次的相聚都會為他們留下一席。

  當然,藍天下我們珍藏更多的還是歡樂。

  校園裏,每天上午十點三刻是我們期待的歡聚時分。英語系的紅樓下,男生們興奮地捧著排球,待女生們熱情地圍起一個越來越大的圈子,讓無聲的球傳遞著無言的歡快、力量和幸福。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她們清脆的笑聲,他們笨拙的殷勤,還有相互避開的目光中略微幾許青澀的複雜,都已成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情懷,是成年現實中必定頻顧的佳釀。

  今天,我們再次相聚!這相聚不僅是同學重逢的節日,更是師生團聚的佳節。

  張振邦來了!同學們開始躁動:語法曾讓我們那麼頭疼,但老人的慈祥與泰然把我們從記憶的角落裏款款領出。李敏芬教授拒絕前排就坐,依然是當年精讀課時的威嚴。滿堂大叔坐著輪椅來了,歡聚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歡笑、掌聲響成片!大家對師生之戀的坦然則把美的魅力從人情推上了人性的高度。

  我們相逢在闌珊聖誕之夜,離別在海嘯肆虐之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人生悲歡離合,世事殊難預料。

  歌聲中流傳著記憶:“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記載著書生的當年意氣。“今天我們桃李芬芳,明天我們是國家的棟樑”則鐫刻著世紀末的使命。

  讓數字裏的彩色還原為簡樸的黑白,為青春作證;讓網絡裏的祝福延續著校園的小路,默默地走向永恒。 這份美好將成為一種信念,促使我們把這次沒有到會的早日團結到一個溫暖如初的校園裏,讓我們像當年那樣,品味著相識的好奇,咀嚼著再次相識的成熟與超越。

  明月有了新的鄉愁。再次升起時,我們心中必將盪漾著校園裏的歌聲,青春歲月的笑聲,聚首擁抱時的心聲,還有事業輝煌時遠方為你喝彩的掌聲。請把這所有的有聲與無聲,把這所有的記憶和期待都留到2008年的北京,讓我們一同去見證人情的美好和民族的輝煌!

  再見,同學們! 讓我們相會在北京!

  八0級四班,楊銳

  2005年1月1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