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音奇:在“希望”中微笑
趙音奇出現在報社辦公室的時候,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這個高高瘦瘦的大男孩看起來有點疲憊,不過依舊神情溫和,嘴角挂著笑意,錄了一整天節目緊跟著又接受採訪,的確不是件輕鬆的事。作為《希望-英語雜誌》欄目的主持人,他是不少大中學生熟悉的老朋友。不過很難想像一口利英語的趙音奇攻讀到研究的專業居然是會計學——
機緣巧合成主持
“我中學讀的是重慶外國語學校,一直以來的願望是報考外交學院,偏偏畢業那年外交學院沒有在重慶招生。我喜歡數學,又有外語方面的特長,填報志願時就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會計專業,註冊會計師方向。”
在校期間,趙音奇除了是學生會的副主席,也是校合唱團的指揮。課餘還時常為一些公司做審計、諮詢之類的工作,並考到了註冊會計師資格證,可謂是風雲人物。1998年底,《希望-英語雜誌》欄目開始籌備,趙音奇因為成績優秀已經保送本校研究生,正四處託人尋找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從朋友那裏得知選拔主持人的消息後便也去試試,沒想到最後入選了。
“我記得最後的那一輪選拔中,有的選手是形象氣質略遜一籌,有的是英文或者中文表達上有所欠缺,還有的是臨場不夠靈活機動,而我大概是各方面表現顯得平均一些,所以能夠成為主持人是件很幸運的事情。”説到這裡他露出謙遜的笑容。
在“反省”中進步
《希望-英語雜誌》創辦之初,幾乎沒有相關模式可供借鑒,趙音奇和其他主創人員一道開始了艱難的摸著石頭過河階段。
“開始時腳本都是自己寫。記得第一天錄節目,我在家裏寫腳本寫到淩晨兩點,那天從早上8點一直錄到晚上10點。錄完之後一看,我發現自己對鏡頭沒有一點概念,腳本設計得就像課堂表演,簡直慘不忍睹。正在懊惱時,製片人告訴大家,那是一次‘實戰演習’,錄過的部分統統需要重新來過。我當時的心情是又驚又喜,不過,第二次錄像時不管是語氣、語調還是姿勢、表情,都明顯有了改進。”從此觀看從前錄製的節目,成為趙音奇的必修課。
《希望-英語雜誌》是一個定位於以休閒方式介紹英語語言文化的教育類欄目,確立主持風格頗為不易:不可以太呆,這樣破壞了輕鬆愉悅的氣氛;不可以太活,過多的花樣會使專業性打上折扣。趙音奇説他一直記得在某期節目中有一個板塊是介紹英文歌曲,那一次安排了一個讓他唱著該英文歌出場的小環節。“事後看節目,我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真是很拙劣的表演,不少看了節目的朋友都拿那段演唱跟我打趣。不過這次嘗試也成為一次有益的探索,至少排除了一個‘努力方向’。”趙音奇自嘲地笑笑,很灑脫的模樣。
“還有一次錄節目,剛好我新買的手機丟了,那是2000年的時候,手機還不是那麼普及,心情比較鬱悶。那天是關於奧運項目的話題,嘉賓是兩個外國教練,運用的詞彙很生僻,結果我就一直出錯,挺丟人的。所以説,主持人也是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點都懈怠不得。充分準備才會有完美的表現。”趙音奇的笑容有點不好意思的味道,眼神卻是充滿了自信。
珍視每一點收穫
《希望-英語雜誌》創辦5年多來慢慢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肯定,趙音奇的身份也多了一重——週四“新語錄”板塊的執行製片人。“基本上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看問題喜歡做客觀分析而不是憑主觀喜好。執行製片人是一個需要規劃統籌的工作,這點和我的專業背景吻合,也是我最終決定投入到電視製作行業的原因。週四這個板塊,在調查中顯示觀眾反映良好。看到自己的節目受到認可,那種成就感是我非常珍視的感受。”
“做這個節目我的收穫很多,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觀眾的支持和愛護,有時候一些反響都是我不曾料到的。有一天,我到社區市場買菜,一個賣菜的攤主見到我馬上很熱情地説:‘你不是那個《希望-英語雜誌》的主持人嗎?’當時我覺得自己的英語節目能夠被最普通的老百姓接受,心裏十分開心。”他的笑容很坦誠,有著瓜果蔬菜一樣的清新。
跟趙音奇談話可以感受到年輕人的活潑率真,甚至有一點點主持人裏不多見的孩子氣,同時又有著專業人士的從容與幹練。採訪中,微笑一直挂在他的臉上,也許就像他説的:“快樂不只是一種情緒,它是一種精神,是使你與眾不同的力量。”(中國電視報 記者熊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