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與焦點人物面對面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自今年5月試播到7月1日的正式開播,《面對面》欄目的收視率一路攀高,在新聞頻道諸多欄目中位居第一,大有和一些名牌新聞欄目比肩之勢。該欄目製片人、主持人兼記者王志,這個並不年輕也不帥氣的央視男記者,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的注目。
面對面:魅力來自於不斷的挑戰
《面對面》和王志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是因為今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這個被稱為央視評論部“五大小生”的記者,在最需要職業記者的非常時候,挺身而出。從4月14日的廣州之行開始,王志採訪了鐘南山、王岐山、北京人民醫院院長、香港衛生署署長、劉海若母親以及奮戰在抗擊非典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張積慧等。他犀利的“質疑”風格一如既往,情感的投入也是絲絲入扣。
從去年3月開始準備策劃的《面對面》,形式上是面對面的長篇人物訪談,有《新聞調查》的深度和《東方之子》的敏銳。在長達45分鐘的一對一的交談中,力圖通過新聞人物的另一面和他們豐富的情感世界,折射出新聞事件的方方面面。
在短短的6個月中,王志已經與胡潤、牛群、劉子亮、洪昭光、孫渤、劉姝威、鐘南山、王岐山等十幾個人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其鮮明的質疑、尖銳的提問、審視與挑剔的眼神、適度煽情的“追問”似乎都蘊含著這樣的潛臺詞:“要我相信,你就得經得起我的挑剔。”這種理性、挑剔但不輕狂的質疑使《面對面》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談到《面對面》的選題,王志覺得最主要的有三點:“一個是不是有足夠的張力可以做到40分鐘;第二是不是有關注度,我們的人物要有新聞性;第三適不適合用談話來講述。”
新聞由人來推動
王志一直認為所有的新聞都是由人來構成並推動的。當初構思這個欄目是長篇的人物訪談,更是凸現了人,所以,“《面對面》下功夫就在一個‘人’字。人是基本元素,如果新聞裏沒有核心的人物,《面對面》就無法去做。”
説起對新聞的感覺,大概要從他畢業説起,那一年,王志在湖南師範大學獲美學碩士,畢業後的路似乎很寬,王志覺得自己基本上屬於好動、喜歡挑戰的性格,應該是電視新聞更加適合於他,所以去了湖南電視臺,並竭力要求做記者。
過了十幾年,終於有了今天的成績,王志並不想停步,他更希望的是掌握未來。對於這個職業,王志説:“我很喜歡,也特別珍惜。也許我本來可以幹別的,但這樣的工作卻讓我有一種很舒服、渾身通泰的感覺。”
王志雖然對於如今的準明星記者的身份有幾分不適應,並坦言“永遠不會是明星”,但他被觀眾接受其實也是一個自我積累的過程。比如他的大學時代,就“要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即使在湖南電視臺被調入郴州,他也沒有氣餒或者鬆懈,經常可以看見他背著二三十斤的攝像機,坐著老鄉的拖拉機,獨自下鄉採訪的身影。而即便當機遇來臨,1994年進了央視,先後在《東方之子》和《新聞調查》當主持人兼記者,他也並沒有止于現狀,而是選擇了自費去了英國學習,用整整10個月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最主要的是熟練了英語。因為王志清楚,要成為一個更加職業的記者,一個基本的要求是熟練運用國際化的語言。
“非典”雖然過去了,但這個一度被稱為“非常時期”的“非常欄目”的“非常主持”的王志卻沒有鬆懈,甚至還承載著更大的壓力。已年近40歲的王志有著他這個年齡特有的銳氣、深度和冷峻,最近幾期,王志用他更大的熱情給我們帶來了姚明專訪、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專訪、闞凱力——透視電信熱點專訪等精彩的節目,這個只有一邊酒窩的主持人的確已經使不少觀眾折服。(中國電視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