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主持人頻道首頁
董倩首頁
個人簡歷
相關文章
照片集
互動區
主持欄目
  央視論壇
網友評論

相關文章

樸實的採訪人生——記央視<<新聞調查>>記者董倩  
 

  謹慎的學習過程

  董倩,至今已經歷了7年記者生涯的歷練,按説應該是比較自信了。而她卻深有感觸地向我坦言:“真是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往常的經歷被她稱為是“實習生的經歷”,是“謹慎的學習過程”。“按説每做一個節目我都應該增加自信,但問題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的確是培養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對採訪對象的時候應該調整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這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誠惶誠恐、謹小慎微,因為我知道要採訪得好太難了!怎麼能夠深入事情的本質、核心,挖掘到真實情況,這其中的學問太深了!”

  不過談起自己的記者生涯,董倩還是有很多體會。她坦言剛到中央電視臺時壓力非常大,也十分焦灼。什麼都不懂,也沒有人教你,每天坐在辦公室,看著別人忙忙碌碌,進進出出,只覺得自己無用,恨不得幫別人扛機器去。好不容易有機會去採訪那些東方之子,但白岩松採訪一個人只需20分鐘,自己來來回回卻需要兩個小時,心裏直對攝像人感到歉意。雖然6年多的磨煉已經使得今天的董倩鎮定自若、成熟大氣,但什麼是成功,董倩卻自有她的看法。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一個題目,成為一個智者,這才是她的目標。

  從重點大學到新聞評論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雖然親歷了眾多重大事件,越來越被觀眾和業界認可,但董倩卻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謙虛,“從所處的環境中,我始終能感受到什麼是優秀的,所以我就越發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資質平平,所以我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維持跟那些優秀的人一樣的水平。這不是謙虛,這點我對自己的評價很客觀。”

  要做一桌豐盛的宴席

  《新聞調查》是在進行“人對事”的採訪。經過在《東方之子》3年的歷練,董倩學會了挖掘一個人內心的東西。而《新聞調查》涉及的面要廣,程度要深,挖掘的是事件、事件中的人和人所參與的事件。從《東方之子》到《新聞調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只有完成了《東方之子》的積澱,通過在《東方之子》的鑽研、訓練、提高,才能進入《新聞調查》這一更高的層次。沒有《東方之子》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我在《新聞調查》今天相對自如一些的採訪功力。”

  作為一名出鏡記者,董倩把自己定位於資料的蒐集者,“要做一桌豐盛的宴席,素材的蒐集是必不可少的,你準備了什麼樣的料,決定著你將獲得一席什麼樣的菜。所以我作為資料的蒐集者,任務也是比較艱巨的。”為了能夠蒐集到更多的料,董倩不斷地嘗試不同領域的採訪。她把現階段定位為打基礎的階段,而《新聞調查》則提供給她一個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平臺。

  讓被採訪者眼裏有你

  業餘時間喜歡穿套頭運動衫、各種布襯衣和寬大褲子的董倩,工作時卻絕不休閒。她認為要想採訪成功,首先氣勢上不能輸,一定要讓被採訪者眼裏有你。為了做到這一點,採訪前的功課便不能不做足。董倩覺得對於新聞來説,最首要的便是“準確”兩字。如果你的提問不準確,或者説你的提問不夠水準,讓對方覺得你不具備與他們對話的資格,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會敷衍你。 “樸素大方”是董倩對自己採訪風格的評價,這也許得益於她的父母。雖然董倩是家裏的獨生女,但多年來,父母給她最大的影響就是“樸素”。然而,《新聞調查》需要不斷地質疑。比如對方説一句話,不管是真是假,都需要記者本能地問一句“是這樣嗎?”而董倩平時做人的態度是,首先信任對方,然後再了解對方,所以她處事的態度就是“是這樣的”。為此,董倩由衷地説,“我要在將來漫長的採訪中學會質疑。這點上要説服自己,挺不容易的。”言語中,我們又看到了董倩樸素的一面。

  6年面對面的採訪經驗,董倩總結出一句話:讓對方覺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管什麼人,部長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謂‘配’,就是讓對方感到‘你懂我説的話’。不因為他是高官就仰視他,也不因為他是普通人就俯視他,心態要平和。要了解他的處境和他講的內容,要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角度考慮。”言談中,董倩那雙藏在眼鏡背後的彎彎的眼睛,正漸漸變成一名記者的眼睛,它代表的是公眾輿論,代表的是公正客觀。

  對於“配”字,董倩有著她今時今日的理解。即使是採訪一個犯人,她都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因為她知道,人只有處在被尊重的狀態下,他才會感覺雙方是平等的,也才會有與人溝通、交流的願望。

  由於“配”字,董倩也有著內心的矛盾。她之所以想成為一個名記者,並不是想把自己營造成一個明星,她甚至本能地抗拒著這種可能。她只是想被更多的人認同,這樣,“在日後的採訪中,能讓別人把你當回事,還是一個‘配’字。你更加‘配’,他就會更重視你,採訪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客觀、更準確。”

  兩年前董倩主動要求調入《新聞調查》欄目出任記者,雖然在《新聞調查》的出鏡率要比《東方之子》低,但董倩看中它更廣闊的工作空間。在這樣的空間裏,到60歲都可以繼續拓展。董倩承認在她更年輕的時候,不是沒有浮誇過,但很快發現這樣做很累。這些年,董倩一直在一點一點地積累,一點一點地努力,向著她心中的目標靠近。但有一點始終沒變,那就是她的學生氣。“仿佛總有一股力量在把我往學生時代拉,要我遠離電視圈的一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習慣,要保持樸實、低調。”(CCTV.com 戴昕 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