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文章
|
施翌和中國音樂電視
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施翌祖籍是雲南,但是在上海長大。家裏的大人平時對話都是用雲南話,雲南話屬於北方語系。這就使得施翌有了比同伴們都早接觸北方語言的機會,為她日後搞播音奠定了一個基礎。
施翌從小就多才多藝,尤其擅長文學朗誦。她還喜歡聽廣播,鐘瑞、曹山、虹雲、夏青等著名播音員的聲音,她聽一句就能分辯出來。
施翌的祖父母、姥爺、姥姥,還有母親都是教師,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之家。長輩們對她的疼愛也是溫馨而又令人難忘的。然而無憂無慮的日子像流水一股自然而然地就到地就了它的盡頭。1986年,施翌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考驗——高考。
施翌報考了醫學專業,準備將來做一名醫生。這也是她母親的意見。然而,考試結果她以幾分之差落榜。儘管以她的分數可以選擇進一所普通大學的其他專業,她和家裏人商量後決定還是再考一年,還考醫。
然而人生很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展開。
不久,上海組織了一次全市規模的普通話比賽——“我愛祖國語言美”。正在家復習的施翌左右也是無事,就報名參加了。就是這麼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施翌遇到了對她的一生産生決定性影響的一個人——我國第一代播音員齊越。
齊越的名字對施翌來説簡直是太熟悉了。對於許多熟悉我國播音事業的人來説,齊越絕對是一個明星級的人物。他是我國第一代播音員,是這一行裏的元老。然而接觸之後,施翌發現齊越竟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一點架子沒有,很聊得來。從此,這一老一小開始了長達5年的交往,直到齊越去世。
齊越對施翌説,你的噪音條件不錯,為什麼不去報考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這是施翌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第一次知道原來廣院播音係是培養播音員的地方。從此,廣院播音係這個名字像一粒種子,在施翌的心裏扎了根。
沒過多久,上海在全市進行了一次電臺播音員的招聘會。施翌報名參加了。她是報者試一試的心情,因為她此時並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儘管如此,她還是不免有點忐忑,畢竟心裏一點底都沒有。考試的時候,她情不自禁地向主考官“坦白”——“我可什麼都不會,就會説普通話。”她永遠也忘不了當時考官對她説的話,而且將永遠感激那位考官。他對施翌説:“這就足夠了。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經過一關關的考試,施翌終於在上萬名報考者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七個被錄取者之一,被安排進了新聞組負責播新聞。
最大的特點是執著
施翌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得很盡心,也很本分,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讚譽。但是她自己知道,要想在這一領域裏有所發展,僅靠自己現有的這點墨水是肯定不夠的,一定要進大學深造。兩年後,她毅然決然地向臺領導提出了考大學的申請。她準備報考廣院播音係。
這下是一個輕易就能做出的決定。至少對一般人來講是這樣。一但考不上,臺裏是不會給你留著這個位子的,那就等於自己砸了自己的鐵飯碗。在臺裏幹得不是好好的嗎,幹嘛要冒那個風險呢?萬一失敗不是把自己逼上絕路一條嗎?然而施翌的性格就是執著,有韌性,多沉重的擔子只要認準了也敢挑。她開始了艱苦的復習過程。
當時施翌己經把中學的課程放下兩年了,而且當年上海恰逢高考制度改革,她要參加所有九門課程的考試。施翌憑著一股頑強的韌勁挺了過來。高考成績公佈,她以遠遠超出錄取分數線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
廣院的四年學習時間,是施翌倍感充實的四年。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以外的內容,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地汲取養份,充實自己。當她進廣院的時候,恩師齊越已經退體了。每到週末,當同學們相約外出遊玩、散心時,施翌經常一個人騎車跑到遠在西郊的工人療養院去看望恩師。她喜歡和齊越談話,覺得能長不少見識,很值得。而齊越也非常喜歡這個忘年交的弟子,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播音多年的心得傾囊而贈。更讓施翌益非淺的倒是一些與專業無關的話題,那都是一個人生多年風風雨雨走過來的老人在晚年對人生智慧的深刻感悟和總結,這給了施翌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在這期間,施翌通過齊越的引見,結識了我國文化界另一位著名的老人鄭振鐸。
臨近畢業,施翌來到中央電視臺<<觀察與思考>>欄目實習。在這裡她接觸到不少有著很高專業素養的電視人,他們嚴謹的工作作風,富於創造性的工作風格深深地感染了施翌,她下了決心,要到這裡來開創自己的事業。
1993年,施翌如願以償地分配到了中央電視臺。由於她一直對音樂比較感興趣,被分配到了<<東方時空金曲榜>>擔任節目主持人。
1994年,世界級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率以色列交響樂團來華巡迴演出,引起國內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關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為此做了一期專題節目,對祖賓梅塔進行訪問。施翌作為音樂節目的主持人,心裏當然清楚這次祖賓梅塔來華訪問對自己的欄目的意義。如果能做一期他的訪談節目,將會是極有分量的。但是,要想獲得一次專訪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經過多方努力,施翌獲准在祖賓梅塔遊覽長城時對他進行採訪,但是沒有得到單獨採訪的權利。這已經很難得了。
為此,施翌做了充分的準備。她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有關大師的介紹材料,對他的生平事跡、指揮風格及所指揮的主要音樂會做到了如數家珍、瞭如指掌。同時,她又拿起放下了兩年的英語,“惡補”找回了語感。
登長城那天,祖賓梅塔興致勃勃,施翌不離左右,她覺得自己如此虔誠的追隨一定會得到回報的。結果,她終於感動了上帝——她被允許進行一分鐘的採訪。施翌把所有的準備、所有的注意力都凝聚到了這一分鐘裏。她從不久前剛結束的音樂會問起,用嫻熟的英語提出了幾個問題。一分鐘的採訪結束了。施翌得到了比大師的幾個回答更有價值的收穫。她使祖賓梅塔相信,接受施翌採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同意晚上接受她的專訪。
這就是施翌。永不言敗,永不放棄。
踏踏實實工作平平凡凡做人
施翌現在擔任<<中國音樂電視60分>>節目主持人。她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欄目。“沒有什麼有意思的經歷,很平凡,很普通。經常需要出差拍外景。回到家裏只想歇著,連話都懶得説了。”
不少人認為象施翌這樣的主持人一定是整天被光環包圍著,接觸的人也都是一些圈裏的名星、大腕,生活多有意思啊!“才不呢!”施翌笑著否認。曾經有一年的五一節,她請了不少交通、公安行業的朋友到中央電視臺錄製一期節目。整個一上午,施翌就在那不停地説,來賓們自然也得按照導演的要求配合。中午臨走,那些人都説:“受不了,受不了,太辛苦了。”當聽説施翌下午還要接著做時,他們全都直搖頭——為施翌叫苦。沒進過演播室、錄音棚的人是體會不到個中滋味的。
施翌説自己一點也不追星。她説最不喜歡去歌廳、舞廳了。她的目標、追求就是把自己的節目做好,奉獻給廣大觀眾以質量上乘的MTV精品,做大家的朋友。她的業餘愛好是看書、聽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還有烹飪。
施翌喜歡的作家包括紀伯倫、錢鐘書、沈從文、巴金等。讓人有點詫異的是表面看來溫柔姻靜的施翌竟會喜歡讀尼采的書。當問起原因時,她有些靦腆地説,她喜歡尼采書中所表達出的那種堅強的意志,而且能夠從中汲取寶貴的人生智慧。她媽媽説她從小就膽小,所以就鼓勵她多看看尼采的書,看人家那麼一個大哲人都受了那麼多的苦難,自己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受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施翌對自己性格的評價是“開朗,內向”。開朗是指不會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誤會、挫折能坦然面對,不把它們放在心上。不會為此而給自己增添煩惱。內向是説她並不善於人際交往,特別是見到生人,往往連話都不太敢説。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然而在這個看似柔弱害羞的女子身上,卻有一顆堅強而有韌性的強有力的心靈。
曾經在一年之內,施翌相繼失去她生命中對她最重要的兩位親人——爺爺和姥姥。隔輩的感情隔外深,何況施翌又是從小被兩位老人帶大的。兩位老人代表了她在這個世上最深的親情、最難以忘懷的摯愛。但是,當老人在上海病危直至去世,施翌卻無法離開電視臺半步去最後看一眼對她來説世上最摯愛的人。因為她正在做春節特別節目。她甚至不能在節目中流露出絲毫個人的情緒,因為這個節目是獻給全國人民共慶的節日的,個人沒有權利把自己的任何哀傷不快傳達給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我想,這就是選擇吧。”施翌對此這樣説,眼圈有些紅。
同樣令施翌難忘的是當恩師齊越病的,她由於在外地拍節目,沒能看上恩師最後一眼。這也是她終生引以為憾的。至今她和齊越的家人仍保持著固定的聯絡。
“什麼叫成功?成名就是成功——我不這樣看。我認為成功與否就象幸福一樣,只能由自己來衡量。要成為一名好的主持人需要具備兩方面的素質。一是人格素質,二是專業素質。歸根結底要看人格素質。只有先把人做好了,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好的節目主持人。觀眾認可的也是這個。要想在這個領域內有所成就,必須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不是説僅憑一副漂亮臉蛋就能當好一個主持人。我幾次到國外,比較國內國外主持人的異同,最大的感觸就是咱們國內的主持人實在是太年輕了。在國外,30歲以下的主持人幾乎沒有。因為一個人的經歷、閱歷、人生感悟在那兒擺著,沒有那麼多的沉澱,是説不出什麼東西的,這是裝不出來的。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加緊學習,豐富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節目更有內涵。”——這就是施翌的成功觀、工作觀。
施翌的工作辛苦嗎?是的。她的生活大部分都被工作佔據了,甚至可以説單調。閒下來的時候,她會常常想家。每年春節是一定要回上海探親的。陪家裏人聊天,聊一些小時候的事情是她最輕鬆最愜意的事情了。另外,她多希望能有一段完整的時間,能出去好好旅遊一趟。
施翌喜歡她的工作嗎?“非常喜歡!”她的語氣裏有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我覺得人最幸福的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喜歡音樂,喜歡和廣大電視觀眾做朋友。我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大努力,而且也沒有白費。我會珍惜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