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之魅,源自一縷藥香——洪濤印象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對待事情,她總保持著一種由衷的平和、自然心態。
柔美之魅,源自一縷藥香
——訪<<中華醫藥>>主持人洪濤
初見洪濤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後,她身著暖色的羊絨衫,古典而端莊,只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嫵媚。
再見洪濤,就在不久前的一天。天氣乾燥而炎熱,可眼前的她一件亞麻的白色繡花上衣配一條米色長裙,蛾眉淡掃,古樸而素凈,讓人心思清涼。
張愛玲説:“衣服是一種語言,是隨身攜帶著的袖珍戲劇。”不錯,在洪濤身上,我看到了這戲劇的內容。
溫潤的玉
有時候覺得洪濤真的很像一塊玉,溫潤、乾淨,時間越久越能覺出她的清澈與脫俗。
做主持人的經歷並非很順利,然而她從沒有抱怨過什麼,相反還很珍視這段過程。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洪濤來到了清華大學電教中心,在清華電視臺擔任了四年編輯、播音工作。清華給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睿智而不失儒雅的教授,青春、永爭第一的學子,親切友善的同事,還有那綠樹叢林、荷塘月色……洪濤始終認為,這是她人生的一筆財富。憑著認真與執著,洪濤還獲得了“優秀青年教師獎”,而她總是笑著説,這是清華對她的厚愛。
洪濤從不主動去爭些什麼,只是踏實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她説,幸運與否並不在於這個世界給予你什麼,而在於你如何對待這個世界所給予的東西。
1994年,洪濤正式調入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開始,她對主持人工作並沒有太多感覺。九八年<<中華醫藥>>欄目開播,那古香古色的氣息,玄妙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安靜質樸的氛圍,深深地吸引了她。洪濤似乎一下找到了靈感,於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而<<中華醫藥>>也因此有了一位溫潤如玉的東方女性作為主持人。
和洪濤聊天,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她善良,説話永遠那麼和氣,心地永遠那麼柔軟;她真誠、溫厚,總是不求回報地付出。也正是由於這些,使她贏得了海內外觀眾的心。洪濤説,<<中華醫藥>>這個欄目弘揚了祖國的中醫藥文化,同時也為一些求醫問藥的人提供服務信息。主持這個節目,必須有耐心、愛心、要急人所急。
看到她手腕上的一串菩提籽,想起洪濤還是很有佛緣的。她曾很坦誠地告訴我,付出的愛越多,得到的愛也就越多;越是與他人共享快樂,自己所留下的快樂也就越多。對於名利,洪濤幾乎不曾提起。她這種簡單的快樂,樸素的、天然的對“美”的追求,真的讓我感動。
雪中送炭
洪濤總是説,我與<<中華醫藥>>是一體的,而<<中華醫藥>>與全組的工作人員也是不可分的。我的同事們都是熱情、善良、認真負責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
確實,<<中華醫藥>>是中央電視臺唯一向海內外傳播中國中醫藥文化的欄目,為了突出其權威性,它的主創人員不但具有專業水準,而且經驗豐富。節目中的幾個版塊“健康話題”、“醫藥名家”、“專科門診”、“養生有道”以及改版後推出的“話説國藥”都是他們精心策劃的。<<中華醫藥>>展示了國家級名中醫的醫學成就,最大限度地幫助海內外患者求醫問藥,為他們提供專家名址;它關注健康人的健康,提供疾病預防和自我保健措施。正如節目製片人劉文所説,“向海內外‘傳播中國傳統醫藥文化,提供權威健康諮詢服務’是<<中華醫藥>>欄目堅持始終的宗旨,而‘關注人類健康,再造生命和諧’則是<<中華醫藥>>傾力以求的目標。”
開播兩年間,<<中華醫藥>>欄目攝製組的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廣東、雲南、上海、黑龍江、西藏、新疆等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還遠涉美國採訪在海外從事醫藥工作的華人、華僑和醫藥團體。探訪名醫名藥的過程,也是追尋生命歷程的過程。他們的行跡越廣,<<中華醫藥>>的影響就越大,而由此受益的人也就越多。
不僅如此,<<中華醫藥>>欄目還成功地製作了很多特別節目,如<<“世界愛滋病日”特別節目>>、<<“世界糖尿病日”特別節目>>;弘揚民族醫藥的<<雪域藏醫>>和<<西域維醫>>。今年“六一”是<<中華醫藥>>開播兩週年的紀念日,<<共享童年的陽光>>作為“兒童節特別節目”應運而生。在節目中,沒有歡天喜地的熱鬧景象,觀眾看到的是一些非常有名的老中醫在為兒童疾病會診。有些小兒疾病發病率高,家長平時又不太注意,孩子得了這些病不僅痛苦,還會受到歧視,以至於影響了心理健康。專家的會診解除了孩子的痛苦,使他們重新獲得了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這期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觀眾打電話感謝<<中華醫藥>>,説他們的節目充滿親情,真是個“雪中送炭”的欄目。
其實,他們的“雪中送炭”何止於此?看看觀眾的來信,就能明白一切。可以説,<<中華醫藥>>是國際頻道中信件最多的一個欄目。每天,工作人員都能收到來自國內(包括港臺地區)及國際頻道所覆蓋的幾十個國家的觀眾的真情回應。他們通過信件、電話和電子郵件向欄目諮詢及尋求幫助。對於這些信件、電話和電子郵件,洪濤和組中的工作人員都一一回復,直到觀眾滿意為止。
觀眾的鍾愛與支持是他們工作的動力。許多國內、國外的觀眾為了記錄內容,把<<中華醫藥>>每期節目都錄下來,一遍一遍看。為此,欄目組工作人員特意將節目內容進行整理、編輯,<<中華醫藥>>系列叢書由此問世。當海內外的熱心觀眾收到工作人員寄給他們的這本書時,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
洪濤説,她和同事們最高興的事,就是得知有很多患者通過收看他們的節目而醫治好了自己的病,重新獲得了健康。
禦風而行的哲思
與洪濤交談,是在一間茶社。雅致的古琴聲、精巧的茶具以及空氣中彌散的淡淡的茶香讓人感覺安靜、恬淡。由此我們談了很多:品茶、養生、中醫藥乃至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而作為其代表之一的中醫藥文化更是神秘而高妙。它不僅是一种醫藥文化,更主要的是它充滿了中國古代禦風而行的哲思,它將儒、道、佛三家匯集一身,它融琴、棋、書、畫為一體,它把人與自然緊密結合在一起。
歌德把哲學説成是對夏夜星空神秘、深邃的敬畏,而在中國古代那些仙風道骨的醫師眼中它竟是如此詩意、輕鬆而且實用。
洪濤説,原來她對中醫沒有太深印象,因為家中人很多是西醫。後來她父親患了腦溢血,昏迷了四十幾天,吃任何西藥都無濟於事。大家只好請來了中醫,服了一副湯藥,父親居然甦醒了,百副中藥喝下去後,病竟完全好了,而且未留下任何後遺症。自此,洪濤對中醫信服得五體投地。
中醫是神奇的,天下萬物,遠至飛禽走獸,近到百草礦物,都可入藥。洪濤告訴我,她採訪的許多名中醫不僅醫術十分精湛,而且還是“雜家”:農學、天文、文學、書法、繪畫無所不通,並且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對西醫很有研究,並倡導中西醫結合治療法。其實拋開表面的不同,任何科學都是相通的。
最後洪濤還説,中醫講究“養生”,培養“情志”,只有保持平和、安靜的心態,才能擁有健康的肌體;只有把人這個“小我”融入自然的“大我”之中才不會有許多雜念與煩惱。聽她講著,覺得頗有些禪境了。
記得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説:“身體的疾病能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陰暗,而強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珍貴的。也許為了體現它的價值,我們過於追求物質與虛榮,而忽視了它的根本。拋開一切身外之物,其實,擁有健康,才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文/露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