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文章
|
畢福劍:在《夢想劇場》外夢想
1997年11月,在中央電視臺將近午夜的時段裏,悄悄出現了一個叫做《夢想劇場》的節目。後來就有很多人點燈熬油地等著看這個節目,等著看一個叫做畢福劍的傢伙能搞出什麼名堂。説實話,那時人們對畢福劍的驚奇之感,不亞於後來對於李咏的倍感新鮮。
4年多以後,當我面對畢福劍時,忽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真實的畢福劍其實游離在《夢想劇場》的外面,當別人在“劇場”裏實現夢想時,他卻在別的什麼地方做著自己的夢。
畢福劍的人生之路似乎走的並不複雜:在大連長大,在青島當兵,在北京廣播學院學習,之後就到了中央電視臺。與這個圈子裏的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畢福劍首先低調,其次內向,並伴隨著由此而來的相對被動。如果不是機緣的推動,他可能永遠躲在幕後。其實畢福劍成為主持人的過程也頗為戲劇化。那時他有感於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媒體,卻缺少真正由大眾來參與的節目,於是就設計了《夢想劇場》。開始做的時候,他心裏還真就沒什麼底,拿不準一個普通人會不會有興趣有勇氣走進演播室,第一期模倣李雙雙和孫喜旺的節目還是他做了半天動員工作説服幾個朋友幫忙的結果。不過麻煩事兒還沒完,在錄製的時候,試了幾個主持人,畢福劍總覺得感覺不對,一急之下,乾脆親自上陣做示範,原本只是想做出一個感覺來,先送給領導審查,之後再找主持人,沒想到領導發了話:用不著再找主持人,就是你吧!
畢福劍一天要抽兩包煙,他説他不是不想戒,而是沒毅力,我卻覺得這裡面大概總有一種人生態度在起作用,那就是隨遇而安,就像他的主持風格,沒有一定之規。他説他和周濤一起主持晚會,需要背的詞都是周濤來説,他就只幹採訪觀眾的活兒。每次《夢想劇場》錄製前,他心裏總有點打鼓,因為那些準備好的臺詞常常被他記了個七葷八素。不過只要一開拍,他的隨機應變就派上了用場,也許正因為如此,觀眾才喜歡看他的節目,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回他又要出什麼花樣了。
《夢想劇場》做出了知名度,時間也調整到了晚上的黃金時段。4年多來,無數普通觀眾走進這個劇場,圓了自己的演員夢。其實每個人都有演戲的素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在演著戲,每個人也都有一種表現欲。畢福劍覺得,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表現欲,大概也就沒有什麼生氣了,這之間的區別,只在於每個人所要表現的內容有所不同。對於他來講,做主持人並不是他的夢想,作為一個電視劇導演專業的畢業生,做導演始終是他事業上的目標。他也參與過一些電視劇的拍攝工作,包括《三國演義》,但卻一直沒有機會單獨執導一部片子。沒事兒的時候,他會到電影院裏,靜靜地、完整地欣賞別人的成果,哪怕是少看了一分鐘,他也會覺得很難受,這使我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一個完美主義者常常會在某些時候為某些事情為難自己。
與畢福劍交談的時候,檯燈在他的後面,這使我因為看不清而産生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聽説畢福劍善觀天象,熟悉海流,而我知道這個年代仰望星空的人並不多。在檯燈和星座之間,電視裏的畢福劍和電視外的畢福劍在試圖營造著一種和諧,構築著兩種夢想。(文/李曉林 《中國文化報 文化時代》2002年6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