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主持人頻道首頁
劉芳菲首頁
個人簡歷
相關文章
  在線精選(一)
  在線精選(二)
  我的博客
照片集
互動區
主持欄目
  國際藝苑
  影視俱樂部
  經典
網友評論

相關文章

劉芳菲:自由與無限的可能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0日 18:09

  和劉芳菲聊天是一種享受,這個談吐不俗的女孩總會冷不丁地給對話者帶來一絲驚喜。剛剛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回來的她有點風塵僕僕,帶著異國音樂聖地給予的感觸,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好像跳躍著的音符,帶著點難以抑制的興奮和節奏感般的歡快。聽她談音樂、談維也納、談與大師們相遇,發現那些冗長的音樂名詞在她嘴中如此地深入淺出,信手拈來,於是信了:有一种女子真的可以美貌與智慧兼得。

  良好的家庭出身、美麗的外表、優秀的學習和工作成績……似乎人們所希望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在她身上實現了,笑厴燦爛劉芳菲好像一枚有著眾多閃光切面的寶石,從哪邊看去都分外耀眼,不禁又有點疑惑,這是命運的格外垂青嗎?如今,聽她輕數二十多年的人生之路,再看過她主持的《經典》和《影視俱樂部》欄目,於是理解了,這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幸運,“人生無礙,一路芳菲”的美好背後一定有著曾經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跋涉,即使它們藏在了歲月的深處,但是它們一定那麼真實地存在過。

  那時,過著“苦行僧”樣的生活

  “我從小就是好學生,對自己非常嚴格,過著好像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劉芳菲的自述讓聞者吃驚,怎麼也無法把眼前柔柔弱弱的她和“苦”字相聯絡。“光小學我就上過四所。”原來出身於傳統書香門第的劉芳菲和所有的中國孩子一樣,是父母的眼中寶、手中金。從事教育工作的父母為了讓她得到最好的學習機會,可謂煞費苦心。哪個小學一年級最好,哪個小學的三年級教學最成功,哪個小學六年級的升學率最高,劉芳菲就會被轉到那所新學校。結束了六年的“顛簸轉戰”,她考人了長春外國語學校,開始了六年封閉式日語學習。

  “學習,比賽,再學習,再比賽”劉芳菲從中學到大學畢業十年間,除了學習日語就是投入日語比賽,此為她往昔生活的總概括。“在吉林大學理化樓的第一階梯教室裏,有一個我的‘專座’。”劉芳菲説,那是她大學四年晚自習的“專利座位”,一千多個夜晚,每天雷打不動地在那裏自習。“一屁股坐下就是三個半小時,沒有任何事情能中斷它。”這種毅力讓人暗暗稱嘆,難怪她大學每個學期的考試都是第一;難怪她的日語如此出色;難怪她被稱為獲獎專業戶;難怪她的大照片在學校光榮榜上一貼就是四年……太多的難怪此時都有了原因。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她從小就知道了堅持不懈的辛苦,也知道了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開出最美麗的花。

  如今,世界如此寬廣和自由

  “以前在學習的時候我好像是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套子裏,只知道不斷地努力,再努力,而現在,我正在發現自己的世界真的如此寬廣和自由。”對於自己的主持人工作和所主持的欄目,劉芳菲説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談起這次《經典》欄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行,她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即使聽者也分外羨慕。“看到馬澤爾的時候,我忽然覺得他決不是那個75歲的老人,只要音樂一響起,他的手臂就那麼輕盈地揮動開了,那個場景觸動了我,忽然覺得那不是馬澤爾在指揮,而就是約翰施特勞斯……”拍攝空閒,芳菲忍不住去參觀了己過世的音樂大師們的墓地,行走在那些刻著眾多著名名字的墓碑中,體會到了一種徹骨的安靜,想起那一首首數千年、數百年來打動無數人心的樂章,她忽然感覺到了它們不僅迴響在自己的耳中,也迴響在自己的靈魂中。當見到莫扎特的故居時,她恍惚覺得這位音樂大師正在灑滿陽光的小樓中上上下下,那把被拉奏了無數次的小提琴也不再是一件陳舊的紀念物,而充滿了一種鼓脹脹的生命之力,似乎隨時可以響起絕妙的琴聲。

  “你説這樣的過程僅僅是工作嗎?”劉芳菲的思緒顯然還倘佯在剛剛逝去的那幾天中,“這是一種享受啊。”從小就對藝術極其敏感和迷戀的她此時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寶藏,深深地沉迷在每期節目的錄製中。“現在很多朋友祝賀我,找到真正的自己,還有真正符合自己的節目。”觀眾來信告訴她,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就會馬上換到音樂頻道,充滿期待地等著她主持的《經典》,“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每天還有人等待,這種感覺真好。”瞬間,她的臉上笑意盪漾。

  無從定義中的定義

  採訪中,劉芳菲隨身小包裏掉出一包感冒沖劑,以為她往返奔搜身體不適,但她眨眨眼:“我總是隨身帶著一兩包,因為我知道自己要是倒下了節目會擱淺,所以絕對不允許自己感冒。”這敬業的認真勁頭真是和她當年坐在大學教室中上自習時一模一樣。“我相信人和人之間的真誠。”這是劉芳菲自認的處事準則,她説人和人開始面對時就好像兩個封閉得緊緊的盒子,她習慣把自己打開,讓對方看到盒子中的每個角落,對方就一定會以同樣的方式敞開回報。

  一時間找不到一個固定的詞來定義劉芳菲,她“知性”,因為她對語言、對藝術、對哲學等各方各面都那麼熱情高漲,她“理性”,因為一般女孩子不擅長的邏輯辯論卻是她的拿手好戲;她“感性”,因為她很容易被一首樂曲或一幅油畫觸動內心的柔軟之處……忽然憶起《經典》欄目的推介詞“自由與無限的可能”,倏然觸摸到一種分外相似之感,發現她也如此話語一般,正自由地綻放在無限的可能之中,於是芳菲遍地。(中國電視報記者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