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角度看,河南都像是整個中國的縮影:論人口總量,河南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論人口結構,河南是實實在在的農業大省;論歷史,河南和中華民族一樣,都曾背負著沉甸甸的榮耀與坎坷;論現狀,河南和全國一樣,儘管在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發展迅速,但要建成全面小康依然任重道遠,面臨諸多挑戰。
可以説,河南的特色,反映了中國的特色;河南面臨的問題,折射出中國面臨的問題;河南所要破解的命題,也是中國正在破解的命題。
可以説,中原大地能否崛起,關係著整個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現,關係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河南的實踐和探索,又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特別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號角吹響之後,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省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探索,勵志崛起,走出了一條在較短時間內,把一個人口多、底子薄、起點低的內陸農業大省建設成為經濟強省的發展路子。
中原兒女正逢盛世。
中原大地正在崛起。
河南,正在演繹著“中國式發展”。
──題記
“河南現象”令世人矚目
2005年9月8日,一架寬大的波音飛機降落在鄭州新鄭機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位銀色頭髮、紅潤臉膛的風雲人物,對河南進行了旋風般的造訪。
“30多年前我就開始了對河南的了解,在大學讀書時我選修了中國古代歷史,對河南的歷史文化很感興趣。”
站在中原大地,談著歷史文化,克林頓由衷讚嘆黃河文明,稱在中原大地上生活過的人、發生過的事,曾經塑造著這個國家的精神、這個民族的品格。
然而,歷史畢竟是歷史,真正促使克林頓來訪的原因,誠如他所言:“中國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對世界非常重要。”身處中原大地,瞭望中國發展,克林頓的演講地點看似巧合,實則必然。因為,“古、土、苦”曾經一度是河南的代名詞,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河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中國化”的河南,奏響了嘹亮的發展號角,巨變的河南,美麗的中原,怎不令世人心儀?
開放的河南,正在用發展贏得尊重──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現在,全省年生産總值已突破1萬億元,人均産值突破1萬元,糧食總産突破450億公斤,全部工業增加值近5000億元,經濟總量穩居我國中西部地區之首,河南作為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工業大省的地位日益牢固。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得到落實,千余所鄉鎮衛生院得到改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全面展開,精神文明建設紅紅火火,民主法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幼有所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所、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理想和目標,離現實越來越近。河南,正大步走向和諧。
文化事業花開千樹。《程嬰救孤》、《風中少林》享譽全國,“河南文化現象”、“寶豐文化現象”令人矚目,首屆“河南文化遺産日”引來喝彩聲聲,報業集團、出版集團體制改革、産業發展卓有成效,文化影視集團、影視製作集團閃亮登場。河南的文化事業、文化産業風起雲涌,方興未艾。業內權威人士讚譽河南為“中國文化的聖地”。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連年持續增長,全省總體上已經實現小康。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更是盡力辦實事、辦好事,造福百姓。僅2005年,就投入150億元,為群眾辦了“十件實事”。可以説,這幾年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幾年,也是廣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幾年。
人才建設突飛猛進。科教投入連年增加,高校規模不斷擴大,職業教育四處花開,高層人才頻走中原,國家級獎勵成果不斷涌現,國家授權專利迅猛增長。汗灑中原建偉業,英雄人物出中原。人民衛士任長霞,德藝雙馨常香玉,舍生取義李學生,赤膽俠義魏青剛,精神強者洪戰輝……河南的英雄們,以寬厚博大的仁愛精神、真情至愛的負責精神、愈挫愈奮的拼搏精神和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詮釋著河南人、中國人忠厚勤懇、英勇頑強、大義分明、扶危濟困的優秀品質;河南的英雄們,在提升著、鐫刻著河南的品質、中國的品質!
……
所有這一切一切,都無可置疑地表明,河南在嬗變,河南在崛起,河南前進的步伐邁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堅實、越來越鏗鏘!
這,便是被海內外媒體和周邊省區稱道的“河南現象”。
河南決策者大筆寫發展
人們不禁要問,河南怎樣鑄造了這般輝煌?千年前那個富甲天下的繁華之夢,在今天又怎樣變得明晰起來?
答案是: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咬定發展不放鬆。
靜心審視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軌跡,人們會發現,在一串串沉甸甸的發展數字後面,是一串串河南黨政領導的名字,是一份份有關省、市、縣領導重發展的美好記憶,是一個個有關省、市、縣領導抓發展的感人故事。
特別要指出的是,這些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幾經更替調整,但他們對抓發展都矢志不渝,薪火相傳。正是由於他們登高望遠,鍥而不捨,嘔心瀝血,帶領和組織全省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齊唱“團結奮進、振興河南”的主題歌,才帶來了河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近幾年,河南的國民生産總值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可以説,每一個百分點的增加都凝聚著河南人民追求發展的堅強信念,每一個百分點的增加都凝聚著省委、省政府駕馭經濟全局的大智大勇。
讓我們把思緒拉回到上個世紀末。打開當時中國的經濟版圖,從河南向東望去,環渤海經濟圈正在拔節生長,濟青雙龍頭的山東省正在扶搖直上,長三角經濟區正在上海的引領下創造著新的東方奇跡……從河南向西望去,富饒的資源、
廣闊的空間、致富的渴望,西部大開發步伐堅實有力……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的河南怎麼辦?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河南怎麼辦?東部領跑、西部緊追之下的河南又該怎麼辦?
尤其重要的是,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省,是一個有著沉重就業壓力的大省,像這樣的省份,走什麼樣的路子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者們在努力尋找著,求索著,發現著,實踐著。
問計幹部、問計群眾,省委、省政府領導深入鄉村、深入企業、深入社區,開展調查研究,探尋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路子,終於找到了制約河南發展的瓶頸,找到了實現發展的突破口,理出了符合河南實際的發展思路。省委書記徐光春明確提出,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全部工作,要圍繞農業先進、工業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目標全面謀劃、積極推進。
依據省情,河南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確定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積極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依據省情,河南強力推進工業化,確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産業優化升級,促使河南由資源大省向産業大省轉變。
依據省情,河南積極加快城鎮化步伐,確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的,以發展壯大二三産業為支撐,以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為主線,以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河南城鎮化水平。
依據省情,河南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確定在鞏固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基礎上,用發展工業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來發展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現農業産業化和農村工業化的良性互動。
依據省情,河南堅持“科教興豫”,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確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積極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綜合實力。
依據省情,河南著力打造“創新河南”,確定把建設“創新河南”當作主線貫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經濟和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為河南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作為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舉措。
依據省情,河南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以前,每每説到河南人口多、農民多,就覺得是包袱、是障礙。但換個思路去理解,就發現,積極主動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發展勞務經濟,人口多、農民多也可能變成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不但為河南承接産業轉移份額增添了重重的砝碼,而且還能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依據省情,河南加快文化産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確定依託河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加深認識、加快改革、加速發展、加緊謀劃、加強領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産業,建設文化強省。
……
實踐已經和正在證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展方略,符合河南實際,抓住了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道路,從而演繹出眾多極具借鑒價值的“中國式發展”經驗。
河南人民能幹成大事業
圍繞省委提出的奮鬥目標,按照省委確定的發展思路,河南人民豪情滿懷地投身於實現中原崛起的偉大實踐。
立足工業基礎不強、農業比重大的省情,河南努力走出有“個性”的工業化路子──
堅持以高新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動結構調整,産業升級。河南人較早意識到轉變增長方式的緊迫性,變“被動轉”為“主動轉”。國家實施宏觀調控以來,河南抓住機遇,加快經濟轉型。一個個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項目被“壓”掉,一撥撥高技術、高效益、有市場的項目拔地而起,結構不斷優化,産業不斷升級,全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高出GDP增速4.7個百分點。
著力培育發展優勢産業、優勢企業。河南把煤化工、鋁工業、食品、汽車及零部件、紡織、裝備製造業等作為優勢支柱産業,重點發展,做大做強。其中重點扶持百戶規模大、競爭力強的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打造支撐河南工業的“脊梁”。現在,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的企業已有3家,“雙5億”企業逾200家。
圍繞農業上工業,上了工業促農業。在廣袤的黃淮平原上,雙匯、蓮花蓬勃生長……大別山、伏牛山下,華英集團、宛西制藥欣欣向榮……現在,全國市場上的10根火腿腸,5根雙匯造;10粒速凍湯圓,有6粒産自河南。這一棵棵從莊稼地里長出來的工業大樹,蔭及河南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更豐茂著河南的工業園林,傳統農業大省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
推進城鎮化,河南實施了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努力把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帶動全省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龍頭”,同時加快沿邊城市發展,形成有機互補的城市化推進態勢──
伴隨一條39.11公里的快速通道在2005年歲末動工,鄭汴一體化由此啟動。這是一個突破口,中原城市群的大棋盤上由此佈下第一個棋子;這又是一個衝擊波,9城市基礎設施同城化、産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拉開帷幕。發展大鄭州,省會圍繞增強發展力、輻射力、帶動力、創造力、影響力、凝聚力“六個力”不斷推出大動作。鄭東新區像竹子拔節天天長高,加州工業城建設正緊鑼密鼓。2005年,中原城市群經濟總量已佔到全省的56%。
沿邊各城市與中原城市群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競相發展。河南沿邊各市主動承接中原城市群的輻射和帶動,發揮農區優勢,壯大支柱産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破解“三農”難題是河南發展的重中之重,圍繞著7000多萬農民的福祉,河南在“三農”工作上持續推出大動作──
統籌城鄉發展,推出諸多支農惠農政策。在全國較早免徵農業稅,使農民一年減負29億元;種糧直補、農機補貼、良種補貼,送給農民實惠15.3億元;集中支持24個産糧大縣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如今,河南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發展勞務經濟,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對外出務工農民“走前抓培訓,走中抓服務,走後抓維權”,培育出了林州建築、長垣防腐等一批名聞遐邇的勞務品牌。全省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557萬人,農民年務工總收入730億元,佔全省農民純收入的三成。
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河南把農業産業化作為發展農村生産力的突破口,大力發展標準化農業,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河南農業正實現著從“賣原料”到“賣産品”的深刻轉變。通過建設糧食生産加工基地和優質畜産品基地,農區産業路子越走越寬,加工鏈條越拉越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生産力,河南走出了紮實的第一步。
河南努力夯實縣域經濟這一“基石”。在全國較早嘗試“省直管縣”體制,對35個縣給予擴權,同時以各種行政、經濟措施激勵各縣競相發展。2005年全省縣域經濟增長16.5%,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達68.8%,其中35個擴權縣經濟總量已佔全省的三分之一。
河南強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換腦子、挖根子、變法子、裝輪子、闖路子”的新“五子登科”,已成為河南人破除“內陸意識”,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旗幟。今天的河南人,思路新了:完善促進機制,優化投資環境,打造誠信社會;膽子大了:簡化事項,減少環節,下放權限,許多做法開全國先河。“投資河南就是投資未來。”世界500強已有35家落戶河南,中原大地已成為內商、外商競相投資的熱土。
河南努力深化改革。國企改革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全省90%以上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對非公有制經濟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開、發展上放手,創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非公有制經濟已成河南經濟的半壁江山。行政體制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著良好的政府環境。鄉鎮機構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産力。
河南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河南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批公共事業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整體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帶來的更多成果。僅以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為例,近三年,河南就投資建設了1396所鄉鎮衛生院,68%的鄉鎮衛生院基本設施得到改善。
……
就這樣,河南人民懷著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勵精圖治,紮實苦幹,努力拼搏,一個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偉大進軍,以磅薄的氣勢和宏大的規模,展現在中原大地上。
當今河南處處有錦繡
時下,正是春風駘蕩、陽光明媚的日子。讀者朋友不妨到河南的城鄉走走看看,相信你一定會不時看到這樣的畫面和場景,不時聽到這樣的佳話和美談──
河南的公路越來越寬、越來越長。高速公路、路網公路幾乎天天都在交通圖上“無中生有”地出現和延長著。現在,河南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位居全國第四、中西部之首,全省18個省轄市都通了高速公路,形成了“三小時經濟圈”。
河南的城鎮越來越美、越來越靚。城市裏高樓林立,城鎮裏熱鬧繁華。洛陽的洛浦公園花紅柳綠,開封的包公湖上歡歌笑語……南陽的大氣,濮陽的優雅,漯河的小巧,信陽的整潔,無不凸顯著河南城市的獨特魅力。高起點建設中的鄭東新區,更以宏大的氣勢震撼著每一個來訪的客人。來自上海的參觀團不由慨嘆,十年後的鄭東,就是今天的浦東。
河南的工廠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安鋼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許繼雄踞全國電力設備行業龍頭,雙匯成為亞洲最大的肉食品生産基地,安彩坐上了世界玻殼生産的“頭把交椅”。今日之河南,不但有全國農業産業化的龍頭企業,不但有傳統的加工製造業企業,還有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高新技術産業,還有緊跟時代潮流而動的現代物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去年一個月創造的利潤,就大抵相當於2001年全年的利潤。
河南的農業越來越強、越來越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中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農民們都説,現在既有奔頭、有幹頭,又有想頭、有盼頭。78歲的扶溝縣韭園鎮吳橋村農民吳書款飽蘸深情,編寫了一首《直補政策七字歌》來表達他們歡快的心情:“黨的惠農政策好,重視‘三農’促發展,把咱種地老百姓,當成寶貝疙瘩看……”
河南的美景越來越多、越來越火。龍門石窟榮列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少林寺的山門前迎來眾多金髮碧眼的遊客,雲臺山的飛瀑讓江南水鄉的客人嘆為觀止。在白天領略了太行山的雄偉、黃河的奔涌之後,你還可以在夜晚觀賞到榮獲荷花金獎的舞劇《風中少林》、榮獲文華大獎的豫劇《程嬰救孤》。這些河南文化旅遊的張張“名片”,吸引著海內外賓朋流連忘返,也為勤勞的河南人民創造著新的財富。
……
可以説,當今河南處處有錦繡,處處有亮點,叫人看也看不夠,數也數不完。
河南未來定會更美好
勝利地走過“十五”,告別“十五”,河南人應當無愧,河南人值得自豪。
但,河南人未敢歇腳,不曾懈怠。因為前頭又有新的偉大征程,她,就是“十一五”。
世紀之交的“十五”,是實施第三步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承前啟後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交會點上,戰略機遇不期而至;關節點上,中部崛起任重勢緊。當此之時,作為中部之中的河南,又面臨著一次歷史性抉擇,又迎來一場空前壯觀的大考。
“希望河南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區前列。”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提出的這一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正在激勵著河南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夙興夜寐、奮力前行。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未來五年的發展進行了精心謀劃,確保全省經濟社會又快又好、持續健康發展。那份《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未來的五年,河南將實現“八個轉變”──
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
資源大省向産業大省轉變;
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方向轉變;
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産業強省轉變;
經濟社會向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發展轉變;
人口資源大省向人力和人才資源大省轉變;
體制機制向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轉變;
加快構建和諧中原,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轉變。
為實現“走在中部前列”的目標,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全國人民做出鄭重承諾──
“十一五”期間全省生産總值要年均增長10%;
到“十一五”末人均生産總值提前翻一番;
“十一五”末單位生産總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
為實現這些目標,省委、省政府特別強調,要重視自主創新,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創新河南”;要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更加重視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建設和諧中原。
“十一五”,河南準備好了。
明天,河南一定會更美好。此時此刻,記者不由想起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説過的話:“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並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
河南,我們為你喝彩!
河南,我們為你祝福!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