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華南新聞:我們都是農民後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33 來源:人民網

  兩會期間,中央電視臺錄製特別節目,邀請龍永圖、張維迎、趙本山、潘石屹和他們老家各自的村長一起,探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點子真的不錯,撩撥觀眾的收看慾望。這4個人可都是經濟圈、學術圈、演藝圈和財富時尚圈的“紅人”,光是他們的農民出身就已夠吸引眼球,當然,人們還好奇地想知道:什麼樣的村子出這等人物?這些村子是否因“出品”傑出而沾光、引領新農村建設?

  對廣大觀眾而言,這輯節目還有一個情感觸動點:他們是農民的兒子,我們何嘗不是?

  當經常穿梭在財富訪談、時尚品牌發佈會的潘石屹,回憶起上小學時四面透風的土疙瘩教室的情景時,就有觀眾在抹淚,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父親的老家或者爺爺的私塾。尋根問祖,我們誰不是從農村田壟地頭出來的?無論現在是白領、精英還是高級幹部,族親中肯定還有人依然是農民、農民工。於是就不難明白,為什麼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牽動了這麼多城裏人的心事。

  如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涵蓋了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新的詮釋,還引發了人們重新思考城市和農村的關係,思考農村建設與國家整體發展的關係。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如今農村人口仍佔總人口的80%,我們都是農民後裔,從情感血脈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關係全民的事。

  如此,就不難理解我們聽到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重大轉變”時的歡欣鼓舞———“十一五”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各地方、各部門必須在經濟工作思路和重點上有一個大的轉變,建設資金要更多地向“三農”傾斜,公共服務要更大範圍地覆蓋農村,全社會都要大力支持農村發展。

  何止支持,農村發展其實也是城裏人的份內事。潘石屹説,在他甘肅老家,“我們村子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有許多蒜苔和蘋果,以及各種各樣的山貨,都是綠色食品,但就是賣不出去。我建議他們先學會上網,把這些農副産品放在網上去交易。”慚愧的是,我的老家現在發展怎麼樣、有什麼困難,我卻只聽説一星半點。我想今年應該隨父親回老家看看,去盡本份了。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