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杜宇)“為農民提供最直接技術服務的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然而這部分人員流失嚴重,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志福憂心忡忡地説。
據楊志福委員介紹,我國目前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100多萬,其中由縣財政開支約佔三分之一,由鄉鎮財政開支約佔三分之二。
“縣財政開支一般能保證他們的工資和工作條件,而鄉鎮開支的農技推廣人員多數工資難以保證,工作條件很差,無法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楊志福委員説,“這些原因造成了全國約25萬農技推廣人員的流失,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尤為嚴重。”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對農業生産的貢獻究竟有多大呢?楊志福委員提供了這樣一個數據:據測算,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他們可使我國農業産量提高5%至10%。
楊志福委員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銷售種子、肥料、農藥、獸藥以及農機服務等活動籌集部分經費維持農技推廣工作的;另一類是提供純粹性的服務,如幫助農民合理種植,合理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他説:“對於後者,我認為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保證他們的工資和基本工作條件,因為他們長期工作在田間地頭,面對面為農民服務,這部分人也是流失的主體,因為生活太困難,工作條件很差。如果不把他們穩定住,將嚴重影響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也會影響到農業産量和農民收入。”
怎樣才能解決“網破、線斷、人散”的現狀,讓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踏踏實實地為農民提供“零距離”服務呢?楊志福委員提出4條建議:通過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等多種方式保證農技推廣人員的工資和必要的工作經費;為確保農業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建議招聘大、中專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使他們的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並保證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組織專家定期進行評審,對不合格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予以清退;對現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要定期組織在當地農業院校進行技術培訓,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更新他們的推廣服務技能,使他們能夠及時把世界和國內先進的農業技術傳授給農民。(完)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