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弱質産業,農村是薄弱環節,但差距就是潛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四川做好“三農”工作,挖掘和發揮這種潛力,變劣勢為優勢,提供了重大機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我們黨長期以來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戰略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張學忠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四川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的重大機遇。
張學忠説,四川省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三農”問題更突出,“三農”工作更重要。從人口來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高於全國水平10個百分點。從三次産業來看,第一産業佔GDP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四川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區域情況來看,發展很不平衡。這種“兩高、一低、不平衡”的狀況,充分説明四川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特殊的省情,決定了解決“三農”問題在四川更具有全局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張學忠認為,農業是弱質産業,農村是薄弱環節,但差距就是潛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四川做好“三農”工作,挖掘和發揮這種潛力,變劣勢為優勢,提供了重大機遇。只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來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就一定可以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特別是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將建設資金的投向由以城市建設為主轉向更多地支持農村發展,對於我們儘快改變農村面貌,具有非常現實和直接的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點是建設現代農業。如何建設現代農業?張學忠認為,從四川實際出發,就是要全面加強農村生産力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著力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建設現代農業必須要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要充分挖掘農業自身的增收潛力,拓展農業內部的增收空間,廣辟農村外部的增收渠道,增加農民群眾的增收本領。(本報記者鄭德剛 劉裕國)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