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我們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8:33)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趙承、陳二厚、陳芳)“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這一新鮮的提法,成為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點擊頻率極高的熱詞。那麼,為什麼説我們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城市的工廠常常為消費不足而煩惱。消費的不足,很大的癥結
在於農村的落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需要、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説,城市建得再漂亮,馬路修得再寬,如果農村凋敝、農業衰弱、農民富不起來,經濟也難以長久繁榮,反而拖了國家現代化的後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韓俊算了一筆賬:2005年中國農業與非農業産值的結構預計為14比86,農業與非農産業的就業結構大約為50比50。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根據國際經驗,此階段不同國家從各自國情出發,採取相應措施,以工業反哺農業。
“這跟農業、農村面臨的極為突出的困難有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徐小青説。2004年之前的幾年,糧食連年減産、農民收入持續低迷、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三農”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到了必須跳出“三農”來解決問題的階段。
專家們認為,2.6萬億元的財政收入,13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為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轉折提供了支持。當然,從國情出發,我們還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給農民大量的補貼。但這畢竟已經開始。(完)
責編:肖闊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