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頻道 > 2005兩會報道 > 正文

"民工荒"從側面反映中國"三農"工作新進展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7:43)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周之江、譚浩)“農民負擔輕了,農作物價格漲了,外出打工掙的錢與務農的收入差別不大,農民當然願意留在家中務農嘍。”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康生談起沿海出現的“民工荒”現象時説,這表

  明我國的“三農”工作有了新的進展,今後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中小城市或就地轉移,將成為一種潮流。

  來自貴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向記者介紹,在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4500余家非公企業就地消化了富餘勞動力1.75萬人,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紛紛返回。這個區的高坪鎮,2003年外出打工的人員多達7000余人,2004年上半年就有3000余人回鄉。

  “在外打工,每天干10個小時,月工資500元,扣掉生活費,剩下的只有200元。在家發展養豬業,一個人可以喂百把頭,一年下來,純收入將近1萬元。僅貴州湄潭縣永興鎮永興橋村就有200多人回鄉從事養殖業。”來自基層的代表對記者説。

  黃康生代表説:“沿海地區要想破解‘民工荒’難題,就要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待遇,以良好的務工環境、真誠的人文關懷吸引他們,為他們的基本權益提供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沿河縣甘溪鄉鄉長冷應芬則認為,要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當中,僅僅只有企業的善待是不夠的,政府也要努力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市民待遇,在住房、教育、勞動保障等方面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

責編:肖闊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