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頻道 > 2005兩會報道 > 正文

中國政治濃抹“重民”色彩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7:28)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魏武 單純剛)來自河南省上蔡縣的農婦田平説,多年以後,她會給他現在剛剛兩歲半的小寶寶講述一個關於除夕的故事。故事裏,把他抱在懷裏的那位爺爺,是當時中國政府的總理。

  無疑,中國總理的普通一抱,不但溫暖了成千上萬身處社會底層的中國人的心,也拉近了普通中國人與中

  國領袖之間的距離。

  “總理懷抱的其實是無數個貧困中國家庭的孩子。”河南杞縣農民趙陽説,“那一刻,我們覺得領導人就站在自己身邊。”

  在中國,雖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仍有許多家庭生活貧困,其中包括地處貴州省的一處布依族山寨。2005年除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走訪了這個山寨。

  除夕訪貧只是中國目前推行的“執政為民”理念的一個剪影。過去數年中,中國領導人以不同方式爭取用更多的時間和普通中國人在一起,感受他們的起居冷暖。

  “在國家領導人垂范之下,各級政府在處理政務時也越來越多地關注普通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重民’、‘親民’正成為中國政治生活的主色調。”中央黨校法學碩士衛海霞説。

  在中國的延續數千年的治國理念中,民眾處於最為重要的位置,國家領導人則居於他們之下。這種理念支撐古老的中國迎來了許多鼎盛時期。

  如今,在中國領導人極力提倡下,“以民為重”的理念在中國重新得到廣泛認同和回應。

  與幾年前相比,河南省杞縣人民政府在召開會議時,更多與普通居民息息相關的問題被列入議程。“中央政府的‘親民’姿態和‘重民’舉措,帶動和促使基層政府以更為積極的行動為普通群眾謀求福利。”一位當地官員説。

  在中國加強執政能力的戰略規劃中,“執政為民”理念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理念在變得越來越清晰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入到普通中國人的意識之中。

  在北京一所大學任教的吳天老師認為,中國領導人越來越多地與困難人群在一起,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表明中國越來越遠離務虛,轉而尋求以切實的方式滿足普通人的利益訴求。

  事實上,中國政府的“重民”政策正在為普通中國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好處。

  目前,中國已有26個省區市免徵農業稅,初步測算表明,今年將有大約7.3億中國農民告別上繳“皇糧國稅”的歷史。2004年,伴隨25個省市先後減免農業稅收,中國農民收入出現了7年來的最大增幅。

  同年,在中國掀起的“清欠風暴”,使進城務工者拿回331億元被拖欠的工資,佔拖欠總額的98.4%。

  “正是中國政府堅定的‘重民’立場,使得清欠成為可能。對農民工來講,他們得到的不止是工錢,更是正義與公平。”長期從事政治學研究的李平博士説。

  他説,如果説中國政府的“親民”姿態使普通中國人感受到的是心靈上的溫暖的話,那麼“重民”政策帶給他們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實惠。

  調查顯示,“兩會”期間,民生話題也將得到代表和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蕭灼基為今年的“兩會”準備了兩份提案,其中一份建議如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自遼寧的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則表示:“為咱9億農民兄弟的利益,我建議國家應建立農業保險體系。”

  中國的“重民”政治新風在新聞報道中同樣得到了體現。“報紙、通訊社的時政新聞報道更實在了,與百姓更貼心了,這一變化的背後是政府大力提倡的‘執政為民’、‘求真務實’的為政新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係教授朱月昌説。(完)

責編:肖闊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