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風俗談』——鞭炮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8日 17:04)
鞭炮又叫“爆竹”、“爆仗”、“炮仗”。關於它的名稱由來和産生時間也有很多傳説,一種傳説: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經常在除夕夜到處傷害人畜。後來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放鞭炮,發出聲音把“年”嚇得逃
走,不再危害人畜。另一種傳説根據古書《神異經》記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余,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灸蝦
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火樸)而出,臊皆驚憚。 不管是哪種傳説,都説明了爆竹與桃符作
用差不多,都是用來驅除邪鬼的。
鞭炮起源於“庭燎”。所謂"庭燎"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火把,由於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就會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古人稱之為“爆竹”。最初燃放爆竹是為了驅除邪鬼。南朝梁代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記》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
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這也就是後來人們在春節淩晨開門放鞭炮的由來,又稱之為“平安爆竹”。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