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縱橫談(三)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8日 10:56)
三、牴牾難平
英國人的到來使澳大利亞土著人與世無爭的原始生活環境受到襲擾,土著人不斷龜縮活動領域。土著人十分厭惡這位遠方到來的"客人",雙方衝突連年不斷。英國人登上澳大利亞初期,土著人總數尚有50萬。隨著英國人的殺戮,土著人人數銳減,總數不足30萬。當時英國人以"清理土地"為名,象驅趕牲畜一樣對待土著人,土著人樂以為生的山林、食物和水源紛紛失去,土著人忍無可忍。1790年,土著領袖"潘坶嵬(Pemulwuy)"終於揭竿而起,植物灣地區眾部落雲和響應,以遊擊戰的方式襲擊英國佔領者。土著人從英國軍隊那裏奪取大量槍支彈藥,以各種方式報復入侵者,一時間潘坶嵬成了英國人聞風喪膽的風雲人物。潘坶嵬成了英國人的心腹大患,英國人以"20加侖白酒和2套衣服"為賞格捉拿潘坶嵬。1802年潘坶嵬被捕。英軍砍下潘坶嵬的頭顱,並浸泡在酒裏,當作動物標本送往倫敦。英國統治當局為此嘖嘖稱讚新南威爾士總督的"政績"。潘坶嵬死後,他的兒子又同英國統治者浴血奮戰了8年。後來,正義的人們為潘坶嵬樹起一尊塑像,置放在悉尼的一個公園裏,一則紀念這位土著英雄的壯舉,一則提示人們不要忘記英國殖民者當年對土著人的殘酷鎮壓。今天,每當駐足在這位土著英雄的塑像之前,都會喚起人們對這段歷史的遐思,但凡正直的人無不從西方殖民者奢談的人權美論中嗅出土著人慘遭殺戮的血腥之氣。
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土著人仍然得不到公正待遇。直至1900年,澳大利亞憲法還赫然規定,"在聯邦、各州和聯邦其他部分的人口統計中,土著人不列其中。"土著人得不到人的待遇,更談不上公民身份、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土著人為此向白人統治者展開不懈的鬥爭。20世紀中期以后土著人權問題才逐漸發生轉機。在1967年的全民公決中,澳大利亞白人以壓倒多數同意把土著人列入人口統計範圍,並賦予土著人參與聯邦的立法權力,土著人的生存境遇也由此開始改善。1982年,幾個土著領袖進一步要求澳大利亞高等法院承認他們對於澳大利亞國土的傳統權利。這對英國人當年所編造的"澳大利亞屬於沒有主人的大陸,土著人無權擁有澳大利亞"的歷史和法律虛構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這場爭論持續了10年。1992年,高等法院迫於各方壓力,含含糊糊地承認土著人具有"澳大利亞主人"的權利。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于1993年底又出臺專項政令,"容許定居的澳大利亞土著人繼續佔用白人到來以後,以白人名義擁有的地區",或以其它方式"給土著人以補償"。1996年,高等法院又做出決定,容許土著人"租用"政府的土地放牧牛羊。對1993年政令而言,高法院的新裁定對土著人的實質性權利是一種緊縮或剝奪。時至今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舊址門前的草坪上,尚有土著人"安營紮寨"的草棚,終日有人駐守,向聯邦政府靜默示威。總之,土著人問題一直是困擾澳大利亞,衝擊社會安定,挑戰民族團結,影響聯邦政府形象的頭痛問題。看來,土著人向聯邦政府爭取各種權利的鬥爭勢將曠日持久地繼續下去。
來源:金吉列留學-海外教育網
責編:張娜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