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留學頻道 > 留學風向標 > 正文

留學人員低齡化非一個“限”字可解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3:52)

  開學期間,在機場總能見到出現不少背著大包、臉上挂著淚痕的十多歲的學生,趕赴異國求學。這些稚嫩的臉龐能否適應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完成學業,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的擔憂。趙金城等多位委員聯名呼籲,制定相關政策,嚴格限制18周歲以下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讀人員出國留學。對於這一建議,還有委員則認為18歲的限制定低了。

  應該説,趙金城等多位委員的擔憂和呼籲是不難理解的。因為近年來,我國留學人員低齡化製造和導致的一些問題確實讓人不得不為之深感憂慮。

  一方面,不少留學的孩子在國內是“小皇帝”,他們往往缺乏適應新環境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主性、自製力。他們到了國外,好的東西沒學到,反而容易沾染一些誇張、奢侈的生活方式。回來以後,因為對國內的文化、基本國情缺乏了解,反而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有些甚至直接淪為了“留學垃圾”;一方面,由於留學花費巨大,一些身為領導幹部的父母為此往往不惜以身試法,貪污腐敗,工薪階層的父母則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上述多方面問題的出現、積累,應該正是諸多委員提議對留學人員進行政策限制的現實基礎。但是,筆者認為,這種限制的提議本身並不理性,也不可取,本身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對一些深層次因素的考慮。

  首先,接受教育、自由流動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而如果因為出現諸多問題而用一定政策嚴格限制18周歲以下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讀人員出國留學,那麼,其顯然既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又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流動權;

  其次,“限制”本身實際上難以操作。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我國外出留學的現實需求基礎實在是廣泛而深厚。實際上,我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普遍的留學人員低齡化的問題,恐怕不僅僅在於諸多家長、學生對國外教育的盲目迷信———更為關鍵的,還是在於目前國內教育的相對不盡如人意,在於我國社會各界對“海歸”們在認識上存在著一種盲目推崇和依賴,在待遇給予上存在著一種過高的傾向。實際上,很多家長之所以會花費巨大地送子女外出留學,其主要目的,也正是在於盡可能地給子女營造一種優秀的學習、成長環境,在於為將來的就業、升遷贏取足夠過硬的資本。

  因此,筆者以為,如果不對留學人員進行一種深層次、廣範圍的“去魅力化”活動,如果國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不相應地提高,不積極地與國際接軌,那麼,政府固然可以一個“限”字説到老。但是,這種政策必然會因為廣大民眾有著緊迫、廣泛的需要,而使得具體操作充滿各種阻力。而且,這種限制本身極有可能在某些環節為某些政府部門權力和利益的擴張提供新的機會和空間。如此一來,只怕不僅難以解決現實的問題,反而會出現新的問題。

  來源:信息時報

責編:張娜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