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也需換換腦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10:01)
據報道,前不久,幾名從英國歸來的留學生帶著一個環保項目來到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想入園孵化,卻被告知,入園前該項目需要通過評審,並要進行答辯。幾名留學生有些疑惑,早就聽説海歸派是國內搶手的“香餑餑”,怎麼入園還有門檻呢?創業園負責人的一番話讓他們釋然:儘管創業園給“海歸”們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創業畢竟是有風險的,通過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有利於留學生更充分地了解項目的技術含量、市場前景和發展方向,提高創業成功率,避免無謂的投入浪費。
國家給海外歸來創業的人員提供了很多優惠條件:戶籍、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申辦企業手續簡化、各種創業啟動資金等等。然而,創業畢竟是創業。創業者中有的因為研發不成功,有的因為銷售不對路,尤其是缺乏對國內市場的充分了解,而直接影響了“海歸”們創業的成功率。
有關人士認為,一些“海歸”們或多或少存在浮躁心態,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旦感覺水土不服,便開始抱怨國內創業環境差。一項權威調查顯示,“海歸”的初次創業成功率為22%,這個數字與國內其他高層次人才創業成功率差不太多。
看來,創業僅憑一腔熱情和海外經歷是不夠的。無論是“海歸”派,還是本土派,適者生存。創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看看自己適合做什麼。好在如今許多“海歸”已不再將自己創業的艱難歸罪于環境的不盡如人意,而是更多地追問,自己的優勢究竟在哪,和市場的契合點究竟在哪?
“海歸”在高科技、國際商務合作領域確有優勢,但並不是所有從海外回來的人都能如此。有人説,“海歸”從此不再“吃香”了,這是一種誤解。“吃香”還是不“吃香”,跟你是否是“海歸”無關,關鍵看你是否真正學有所成,是否有艱苦創業的準備,是否想把自己的創業和國家的發展需要結合在一起。如果具備了這三點,相信這樣的“海歸”永遠都是“吃香”的。(品才坊 南)
《人民日報》 (2005年01月25日 第九版)
責編:張娜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