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光環逐漸散去 “海歸”價值怎實現?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6日 17:12)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隨著近年來“海歸”人數不斷增多及人才市場年薪定位的逐漸理性化,原先籠罩在“海歸”們頭上的高薪光環正逐漸散去。怎樣才能在求職過程中準確定位,搭建事業發展的新平臺呢?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歸”們大都是因為學習優秀留學出國,畢業後又在所在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對西方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理解,素質比較好,面對國內人力資源需求,獲取高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許多國家吸引留學生已經成為一種産業,入學條件寬鬆,文憑含金量降低,造成“海歸”良莠不齊。這些小“海歸”缺少真才實學,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給“海歸”的價值大打折扣。另外有一些“海歸”不切實際,漫天要價,也造成他們就業過程中的錯位。
近幾年,出於成本和效益的考慮,國內企業對“海歸”求職開始逐漸理性。不少外企都加快了人才本土化進程,國內高校培養的MBA等高級人才也越來越多,他們在技術與國際化視野上並不遜於海歸派。不過,樂觀地看,國內現在各個行業,特別是高科技産業發展很快,機會仍然很多,這對“海歸”來説無疑是非常好的消息。
就眾多學有所成的“海歸”來説,當初選擇出國的動機主要就是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海外留學人才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熟悉國際運作慣例,很多曾經在國外大企業工作過,有的還是複合型人才。活躍的思維,不停頓的創造性思維,是“海歸”最明顯的優勢。同時,在海外商業文明競爭環境影響之下,他們的工作效率,意志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一般比較強。如何充分展現自身的優勢是人才競爭中成敗的關鍵。
在海外讀學位,無論在精力、時間還是金錢方面投入都相當大。很多人想儘快得到回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為過高的要求而喪失了寶貴的機會,就得不償失了。應該多權衡,多著眼長遠的發展。不要只看金錢找工作,而應著重看發展的機遇。
此外,還要看自己的專長,例如,對於搞市場銷售的人,除非對國內的市場有很深的理解,有銷售渠道,否則,與本土派競爭的優勢並不是很大。
“海歸”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很可能會遇到同樣的挑戰,如生活上的不適應,子女教育問題,工作風格和習慣的調整等。工作中講究團隊精神,不因為自己的背景而驕傲。現在國內人才濟濟,很多人能力不比“海歸”弱,這些人不僅是競爭對手,更是團隊夥伴。當自己和原來留在國內的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時,要相信自己的潛力。只有與環境融為一體,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真正體現自己作為“海歸”的價值。(張偉健)
責編:張娜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