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織就一張網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16:35
編者:這是一篇用電子郵件完成採訪的文章,網絡這邊是本刊記者,那邊是一位北大計算機系畢業後赴瑞士讀博士的學生小黎。她是通過網絡申請學校和獎學金,這種留學方式讓我們對因特網這張全新的社會網絡更加熟悉——因特網本身就是留學生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之一。
記者:你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北大計算機系研究生的出路,有多少出國了,有多少在國內,成功聯絡出國的方式總結起來基本有哪些渠道。
黎:由於去年就業形式比較緊張,可能是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和“非典”的緣故,所以我們都花了大量的精力用於找工作和出國申請。北大和清華的大部分學生還是想去美國的,但是自從“9.11”事件後,美國的簽證情況很不樂觀,我的很多同學都被拒簽多次。所以去年申請出國的人數明顯少於往年。我們年級最後有四個去了美國,一個來了歐洲。其他人大多留在國內了。但從最後的結果看,留在國內的工作都不錯,可能是因為北大名氣的緣故,有去IBM,微軟,ORACLE等大公司,也有去證券、金融、銀行等單位的。
聯絡出國讀博的方式,北美(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的申請過程可能略有不同。去美國得先考託福和GRE,申請的時候需要寄給學校申請表,個人簡歷,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成績單,學位證書複印件,申請費等。然後就靜候佳音了。由於美國的學校比較多,所以一般都會申請10-20所學校,而且申請中等或靠後的學校,最後拿到offer的可能性比較大。
來歐洲的學校讀博士,最主要是和導師聯絡。如果導師覺得申請人的研究經歷和他目前所做的課題很match(匹配),並且正好有資金的話,申請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中國的碩士學歷在這裡還是承認的。我是與現在的導師在國內見面後,開始聯絡的。但是來這兒之後,還不能直接在實驗室裏做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第一年必須參加系裏的predoctoral program(博士前培訓)。這一年系裏會給獎學金。之後如果成績優秀而且有合適的導師,就可以留下來開始正式的博士研究工作,即在實驗室裏協助導師工作,且每月由導師付工資。
記者:你能否總結一下成功聯絡出國的條件?
黎:我想,主要有以下幾條:
1.英語成績優秀,特別是託福和GRE成績;
2.專業基礎紮實,成績優秀;
3.有一定的研究經歷,並最好在國外的大型會議或論文集上發表過論文;
4.申請材料充分,尤其是個人簡歷與個人陳述,要體現出個人特點;
5.敢於和導師聯絡,多寫信,談談對研究的興趣,並最好能深入談談對某一領域的看法。
申請出國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大工程,從英語考試到申請材料的準備,通常會歷時1-2年。所以一旦決定出國,最好早做準備。
記者:你自己出國的想法是如何確立下來的,自己是怎麼考慮出國的利與弊的,同學、老師、親人又給了你怎樣的信息與幫助,你的人際網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什麼變化?
黎:我想出國對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是很有誘惑力的。其實我完全可以在國內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和親人朋友在一起,現在我也時常這麼想。在國內,想象國外是很美的,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可以領略美麗的風景,可以品嘗世界各地的美食。我決定出國,很大程度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北大清華的學生,尤其到研究生階段,有很多人都準備過出國,即使最終有人沒有成功。我考過託福,上過GRE的輔導班,考過GRE的專業考試,因為覺得既然有時間和精力,就最好給以後多些選擇做準備。後來正式決定出國申請,是考慮到自己可能不適合工作,並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足,而且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説,一直做程序員也是不適合的。
幸運的是,去年10月在國內的一個會議上遇見了現在的導師,她回瑞士後我們繼續保持聯絡,並在她的幫助下申請了學校的predoctoral program。
記者:簡單介紹一下你聯絡導師和辦理簽證等手續的過程。申請前,你和導師已經有了更多的接觸,回過頭看你能順利地和導師取得聯絡並達成默契,有哪些基本要點是後來的畢業生也可以借鑒的,有哪些彎路是可以避免的?同樣,在辦簽證的過程中,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對你有多大的幫助?
黎:辦理簽證的過程比較簡單,瑞士的簽證是反簽的,即我把材料交給瑞士駐華大使館後,他們會寄給瑞士國內的移民局。如果移民局同意,簽證也就通過了。前後通常需要2-3個月的時間。
申請學校以及之後的辦理簽證,準備出國等手續大多都是借助於學校的BBS(北大未名和水木清華),而且也可以在網上查找。前人的經驗很重要,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BBS上的信息確實很有用,我都是在BBS上看的,然後進行匯總。當然我還通過電子郵件詳細問過已經在瑞士的中國人,比如需要帶什麼東西等等。在出國前的那個階段,我的電子郵箱從來沒閒過,包括和房東,和學長,還有導師的交流,其實在那個時候,他們的模樣我雖然還不甚了了,但他們的很多想法我已經有所了解了,這為後來辦理各種手續和各個環節接洽打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記者:你是怎樣和房東建立聯絡與信任的,怎樣熟悉周邊的環境,怎樣建立自己在國外的朋友圈,怎樣繼續與國內的聯絡,這些網絡對你適應留學生活幫助大嗎?
黎:來之前,真不知國外到底是什麼樣的。下了飛機,走出機場,感覺自己就像做夢一樣。這時,迎面走來一個外國女人,問我是否是**,我想這就是我的房東了。她開車帶我來到她的家,非常熱情。那幾天,其實非常不適應國外的生活,因為生活環境差別太大了。幸運的是這個房東非常好。我覺的跟外國人接觸,一定要真誠。剛開始他們可能會比較冷淡,但接觸久了,知道你的為人和性格,也就會慢慢熟悉起來。我通過房東認識了她的父母,朋友,他們都是非常熱情善良的人們。我想,可能是因為這裡的生活比較簡單,競爭不是很激烈,他們的思想也就不是很複雜。剛來的時候都有一段適應期,適應周圍的環境,適應全新的生活。我當時天天就是想著趕快回家。給朋友和父母打電話時更難受。不過好在我的性格比較樂觀,而且很早就,獨自去北京上大學,所以還是比較獨立。兩周後就基本適應了這裡的生活,認識了很多在這裡生活工作的中國人,通過學生會組織的活動或者已經認識的朋友,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朋友圈。在實驗室裏和通過上課,也認識了一些外國人。不過和他們交流,首要條件是語言過關,否則只能聊些最簡單的話題(比如天氣之類的)。國內的朋友也一定要繼續聯絡,經常和他們寫信或者通過msn聊天。
説起msn,對於和國內外朋友的溝通的確是個福音,我在這裡安裝了中文操作平臺,和老外用外語,和國內的同學朋友用中文,説的話比國內大家在一起時還多。這些都很快地幫我渡過了剛來時語言、人際都近乎于零的那段“艱難歲月”,有時候當我看到聊天視窗中同學朋友的身影,我甚至覺得自己就在他們中間,這樣的溫暖是對剛到異鄉的我最大的鼓勵。我想這也是因特網帶給我們這一代留學生的方便吧。
記者:最後,説説你對這段美好日子中“溝通”的印象,全新生活的網絡已經打開了,溝通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又將會在你的生活佔有多大的分量呢?
黎: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我想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這裡有許多中國學生,朋友很少,但照樣過得很快樂。對於我來説,我是一個愛熱鬧的人,所以希望多些朋友,但不好之處就是時常會覺得很孤獨,寂寞。
採訪/落汗
來源:《留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