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培養人才之道:給學生一把思考的鑰匙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09:55
英國人口僅佔世界的1%,發表的科研論文卻佔世界的8%,引用率佔到9%。對此,前不久到英國訪問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做了這樣的解讀:英國的科技投入總額不是最多的,與美國沒法比,但它的投入産出比卻可能是世界最高的。有人説美國科技成果是拿錢堆出來的,而英國依賴的則是科學家的創新能力。記者問陳院士,英國科學家的創新能力是否與英國的教育有關?陳院士回答説,這正是英國教育的最大貢獻。創新可以説已成為一種英國文化,對於這一點,最好的註釋便是英國教育的事實——僅劍橋這一所大學,就培養出了6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學到知識還要學會思考
英國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秘訣究竟在哪呢?從形式上看,英國的教育體制並無多少特殊之處,中小學的全民義務教育,2年大學預科或稱高中,3年大學本科,碩士1年,博士3年。然而,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英國的基礎知識教育比較紮實,特別注重給學生一把思考的鑰匙。
為搞清楚這個問題,記者與英國文化委員會顧問、前駐華使館文化參讚阿德拉斯討論了多次。阿德拉斯本人畢業于牛津大學,又在許多地方教過書。他給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一批中國學生到英國的萊斯特大學學習,英國老師對他們學習的勤奮和努力很滿意,但卻發現他們對教師很有意見。為此,教師們做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了師生在教學目標上存在著差別。
中國學生希望老師提供的是:他們考試所需要的所有知識,繼續監管他們各方面的學習,不斷指導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給各種問題一個權威的答案、解決問題和得出正確結果的方法以及取得最好成績的有效途徑。
與此相反,英國教師期望他們學生達到的是幾種能力的提高:獨立的思考能力,收集和解釋資料的自信力,在專業領域的創造能力,開放性地思考並做出一個以上的可能結論和解釋,在尋找適當解決方法上的決策能力和理解並熟練運用批判式評估的程序。
適應生活還要開放思維
通過調查,英國教師認識到應該告訴中國學生獨立思考的好處。這樣,不僅師生之間增進了理解,學生們也喜歡上了他們的課程,學會了怎樣適應新的學習方法。
從這裡可以看出,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開放性思維能力是英國大學訓練的重點。知識教育沒有窮盡,它本質上是一種性格的訓練。教育的重要性必須使人適應生活、適應世界,而不是適應大學。這是英國哲學家洛克17世紀提出的教育思想。它在英國今天的教育理論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
阿德拉斯説:書本知識是學不完的,重要的是,無論學生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他們都要能夠對沒有見過的資料做出判斷和結論,而且很可能必須自己去尋找所需要的數據。因此,要求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會獨立、自信地學習和思考非常必要。他告訴記者,實際上,在英國的中學階段就開始這樣的訓練了,文科的大部分科目除了必須記住的一些內容,許多問題都是開放式的,沒有標準答案。
懂得原理還要思疑辨析
劍橋大學畢業的英國朋友羅賓以杯子為例對英國大學的學習方法做了簡明形象的説明。他説,假如你學習的題目是一隻玻璃杯,知道了它的材料、形狀、用途以及加工技術等,學習只完成了一半,這是前人已知的了。你還要學的是,進一步提出質疑,如為什麼它是圓的,是不是方的更好,然後去尋找資料證明自己的判斷和結論。在劍橋的學院制下,每個學院住著不同學科的學生,導師的任務是組織他們辯論,各科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從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進行辯論,從而使你獲得很多新鮮的思路。通過這樣的思考、辯論和學術交叉,大大擴展學生已有的知識並富於創新。
陳竺説,英國教育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傳統,牛津、劍橋的多學科交叉訓練,對於開闊思路、培養現代科學人才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英國教育中提倡的批判式思辨,也是創造性人才所需要的重要品質。
英國教育體制在幾百年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強調教育的實踐目的、注重訓練學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的思辨和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始終是英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使教育成為培育創造性人才的最好搖籃。
來源:中青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