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黨課丨阿爾金山的那一抹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臺之聲》微信公眾號 | 2024年07月06日 20:5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堅持把創新這一總臺工作的主旋律貫穿融入到黨建工作中,自2021年起,連續4年在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四個一百”系列特色活動,通過組織百個優秀主題黨日推薦、百堂優秀微黨課展播、百名播音員主持人講黨史、百名播音員主持人講述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百本優秀圖書推薦等特色鮮明的活動,堅持不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9”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本期為大家展播總臺新疆總站選送的微黨課《阿爾金山的那一抹紅》。

  新疆,這片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六分之一的廣袤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更有著無限發展機遇。

  我是一名總臺駐疆記者,也是一名奮戰在新聞采編一線的黨員。多年來,我奔波在天山南北,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基礎設施改善,城鄉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新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醫療、養老保障日益完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新疆地域遼闊、氣候多變,極端環境相對較多。在這片土地上,每一次採訪都是一場考驗,每一場考驗都是一堂生動的黨課。守土一方就要擔責盡責,勇於磨礪意志品質,勤於錘煉實戰本領,共産黨員尤為如此。

  挺進,向著未曾抵達的無人區

  2023年6月底至7月中旬,由我帶隊,新疆總站採訪團隊一行六人前往阿爾金山藏羚羊産仔地——藏北高原兔子湖區域進行採訪報道。這裡海拔4800至5100米,高寒缺氧、荒無人跡,被專家稱為“最難抵達的藏羚羊産仔地”。多少年來,沒有一個報道團隊來此拍攝採訪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科研人員考察藏北高原無人區時就發現:每年6月,阿爾金山的雌性藏羚羊會成群結隊由南向北遷移,抵達神秘區域後産下幼仔;7月,再帶著新生的小羊出現。時間不變、地點不變,年年如此。

  考察隊多次追蹤羊群,試圖探究其中的秘密。但藏羚羊群翻過高山、越過冰河,最終消失在群山峻嶺之中。這個繁殖地究竟在哪,一直是困擾生物學界的世界之謎。

  這次,我們跟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藏羚羊考察隊挺進無人區,首次對藏北高原兔子湖區域的藏羚羊産仔情況進行報道。報道團隊從新疆與青海交界的若羌縣依吞布拉克鎮出發,車輛在沒有路的荒原上行駛了3天后才抵達採訪地。

  堅持,只要身體還允許

  這是總站成立以來極為艱難的一次採訪,也是我個人職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

  阿爾金山的天氣變化無常,暴雨、暴雪、大風、冰雹幾乎日日可見。團隊成員們吃住在帳篷裏,身下是冰冷的荒野,一下雨就會積水,即使鋪上防潮墊,大家也凍得瑟瑟發抖。而對於報道團隊來説,更為危險的還是高海拔導致的缺氧。

  臨出發前,總站為我們準備了很多應急物資,其中有不少氧氣瓶。這些小小的氧氣瓶,支撐起了大家在高原工作的底氣。但當真出現高原反應時,卻沒人舍得先用,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繼續堅持,拍攝工作一天也沒耽誤。

  就在車隊攀爬高原之際,曹江、馮超兩名攝像出現了感冒發燒症狀。上過高原的人都知道,在高原感冒發燒可能會引發肺水腫、腦水腫、肺源性心臟病甚至危及生命。作為領隊,我勸説兩名同志第二天一早儘快下山,但他們始終不肯,一晚上不停喝水、吸氧、擦腹降溫。次日早上,高燒退卻但感冒依舊,兩位同志堅持要留下完成任務。

  黨組織,報道背後的堅強支撐

  藏羚羊天性機敏,無法近距離拍攝。如採用無人機拍攝會對孕期或正在生産的藏羚羊造成驚嚇和傷害,若在地面挖掩體拍攝又會破壞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我們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只能用三腳架加長焦鏡頭追拍。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難,大家還要提著很重的設備追拍藏羚羊,拍攝過程異常艱難。最終,報道組克服種種困難,在海拔4800至5100米的高原堅守了20多天,完成了連續5天的重磅報道,在總臺多個平臺直播、發片242條,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其中,鮮活的《藏野驢跟車“賽跑”倔強爭先》、感人的《鏡頭記錄新生 小藏羚羊站立全過程》等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説前方報道團隊是完成項目拍攝的重要力量,那新疆總站黨委就是項目背後的巨大支撐。早在項目啟動前,時任新疆總站黨委書記田彤就專程趕到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新疆巴州若羌縣,協調當地加強安全、後勤和生活保障,確保了項目在藏北高原無人區順利推進。總站黨委還建立了每日安全通報制度,安排專人與前方對接,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新聞中心地方部也派出專人跟進,對接播出。

  黨旗,記憶深處的那一抹紅

  前方無畏,後方無私,是這次報道順利完成、良好呈現的根本。

  困難面前,大家始終用共産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困難黨員先上,誰也不退縮。

  下山後,我和同事張敏先後病倒。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拼?幾條新聞而已,值嗎?我用同樣的問題問張敏,她説:值,下次我還去。

  完成最後一場直播,大家拿著黨旗在高原上合影。那一刻,什麼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唯獨那一抹紅色鮮亮奪目、充滿力量,一直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這一抹紅色會帶領我們一直前行。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長期奔波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我深深地感受到: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只有根植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用行動踐行初心,用實幹增強“四力”,才能交上一份總臺新聞人合格的答卷。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微黨課丨阿爾金山的那一抹紅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