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手記|讓美術作品鮮活靈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臺之聲》微信公眾號 | 2023年06月04日 14:1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站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由衷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的深刻意義。

  能否接得住接力棒,能否一往無前、行穩致遠,跑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場長跑,是作為總臺一員,我們在時刻拷問自己的問題。

  在短短幾年內,我們見證了總臺的脫胎換骨,高速發展。作為電視紀錄片製作者,我們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融合,為 “滿屏皆精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在實踐中感悟,更在實踐中成長,真正體會到了在奮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大潮中,每一朵浪花的力量。

  從2021年開始,我們創作了《美術裏的中國》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12分鐘的短片形式,聚焦中國近現代經典美術作品,賞丹青妙筆,見大美中國。節目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融合,運用前沿視覺技術和多元拍攝手法對經典美術作品進行藝術化再創作,賦予畫作新的觀看方式,探索與開創了美術類紀錄片的新形態,講述筆墨丹青中的文化標識、當代價值、時代意義,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闊征程中的時代之變、中國之進。

  2023年4月,《美術裏的中國》已完成第三季播出。節目第三季截至播出完成,電視端首重播累計收看達1.18億次;央視網多終端和聯合承辦平臺累計觸達1.57億人次,總瀏覽及播放次數達2823.6萬。截至目前,《美術裏的中國》前三季電視端首重播累計收看6.61億人次,央視網多終端和聯合承辦平臺累計觸達4.52億人次,觸達觀眾總數為11.13億人次。

  作為一個從製片人、總導演到總撰稿、撰稿均為黨員的創作團隊,這部紀錄片記錄著我們探索的步伐,也凝聚著我們奮鬥的初心。

  丹青難寫是精神。以美為媒,探尋美術經典深處的中國精神與時代內涵,節目組面臨著重重困難。美術是凝固的詩篇,靜態的二維藝術如何在動態的電視呈現中獲得新的生命?美術是文明的結晶,怎樣深入淺出地講述千年丹青文脈中富有傳播力與生命力的文化精粹?美術是時代的號角,一件美術作品如何準確生動地折射壯闊時代?

  亟待回答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明白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強烈的使命擔當、舍我其誰的奮鬥精神,完成好這一重要創作任務,為實現“滿屏皆精品”的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節目總導演與工作人員交流。

  從策劃到製作過程中,我們幀幀雕琢,秒秒創作,按照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的要求,“不斷探索新的表達內容和方式,溯源民族根魂,築牢文化自信,書寫新時代的‘丹青史卷’”,讓美術作品鮮活靈動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以史為筆,用最專業的態度講述何為美術,何以中國。徐悲鴻的《奔馬》、黃賓虹的《萬松煙靄》、齊白石的《蝦》,潘天壽的《記寫雁蕩山花》,面對名家名作,我們以海量的資料梳理與專家採訪為基礎,在數十萬字的資料稿基礎上,濃縮出每集時長十二分鐘,僅千余字的解説詞,不斷提升文本趣味性、專業性和文學性,精準細膩地展現經典美術作品背後深刻的中國審美傳統和中國文化精神。

拍攝油畫《父親》的修復過程。

  徐悲鴻畫奔馬為抗戰吶喊嘶鳴,激勵國人砥礪奮進;潘天壽以石破天驚的藝術突破力挽狂瀾,守住筆墨之魂;黃賓虹用東方筆墨傳遞撫慰與重建的力量;齊白石悲憤地畫螃蟹,嘲諷侵略者橫行霸道,鼓勵民眾振奮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後又聚焦凡俗生活、創造出獨具東方特色的人民藝術。這些經典美術作品通過節目的解讀,潤物無聲地訴説著中國近現代歷史。這是中華民族從屈辱中站起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實現民族獨立自強的歷史,也是國人從傳統中走來、加強文化自信的歷史。

  我們活化經典,堅持思想、藝術與技術融合統一,以電視表達之美輝映藝術作品之美。在《美術裏的中國》節目中,當黃胄畫中的駱駝在風雪中踏響鏗鏘足音,當黃賓虹筆下的黃山群峰與松濤在星光下恍若銀河蜿蜒流淌,當鏡頭在吳冠中童年記憶中的鵝群中穿梭,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了藝術之美難言的震撼。在這些創新性視覺表達的背後,是創作中艱難的探索。美術經典名作增一筆即多,少一筆即簡,如何在畫作的電視呈現中創造更多視覺空間,又不破壞作品原本的韻味?為此,每一幅畫作的視覺呈現方案都經過反復數十次修改打磨,我們力求雕琢電視節目中的藝術精品。

▲再現畫家蔣兆和的創作過程。

  同時,為了讓節目具有和美術作品相得益彰的藝術氣質與感染力,我們在每期節目的影像風格、鏡頭設計、解説敘事上都嘗試突破常規,使電視表達成為畫作美學享受的延伸。在《美術裏的中國》節目中,我們運用 4K 超高清攝影、超微距攝影近距離拍攝,充分展現作品的肌理、質感和細節;我們也充分發揮創意,讓畫中的風雪、霧氣在畫作外飄蕩,讓藝術家腦中的情境投影到畫室的墻壁上,讓畫家走進他所構思的感官世界。這些新奇的視覺呈現,讓藝術變得可感可及,給觀眾帶來極致沉浸的藝術享受。

▲筆替演員現場摹繪《流民圖》局部細節。

  我們深入生活,將美術作品帶回孕育它們的山川大地。畫作産生於波瀾壯闊的時代,也誕生於祖國壯麗的山川之中。我們奔赴新疆塔什庫爾幹、四川大巴山區、浙江雁蕩山等地,充分挖掘細節,生動再現一件件偉大作品的誕生過程。為了還原靳尚誼筆下塔吉克新娘的美麗面容,我們找到了當年靳尚誼畫過的模特,並實地拍攝了一場塔吉克族的婚禮。為了再現潘天壽筆下揮灑荒野蓬勃的雁蕩山花,我們爬上了數十座雁蕩山的山頭,終於在遊客罕至的山峰上拍攝到與潘天壽筆下一模一樣的野生山花。這些辛苦的工作揭示出紙上的畫作與生動的生活間潛在的密切聯絡,讓畫作背後的故事生動而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實地拍攝塔吉克族婚禮。

  嶄新的篇章呼喚奮鬥者揮毫書寫,夢想的征途召喚追夢人再啟新程。技術賦能,以影像為中國美術立傳;共情敘事,以故事為中國美術立心。作為一個全員皆黨員的創作團隊,作為總臺的一員,我們始終堅持懷揣最大的志願,去做最微小的工作,以美書寫中國。

  作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 李熠祺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黨員手記|讓美術作品鮮活靈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