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鑒文明》影響力提升,獲超16億人次關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微信公眾號 | 2022年08月27日 11:1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季播文化節目《遇鑒文明》在CCTV-1、CCTV-4、央視頻等平臺播出,收穫高度關注,跨媒體觸達受眾超16億人次。

  《遇鑒文明》是總臺首檔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主旨的節目,首季共12期,每期60分鐘。每期節目以一中一外兩個文明載體的交流為主題,邀請中外著名文化學者,以訪談的形式,配合外景短片、文藝表演、AR環屏視覺展示等多種手段,展現中華文明永恒魅力,凸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影響和深遠意義。

  目前節目已播出六期,每一期內容都精彩紛呈,看點十足。第一期《天籟之音 古琴與鋼琴》利用VR技術營造“海上生明月”的氛圍,伴隨古琴曲《鷗鷺忘機》穿越到古代;中西方音樂奇妙結合的鋼琴曲《牧童短笛》通過科技手段在現場鮮活呈現。

  第二期《道器之合 瓷器與玻璃器》帶你領略中國瓷器之美,一眼看盡三千年,揭秘百窯難出一件的郎窯紅;還原西方玻璃器中的傑出代表作古羅馬波特蘭花瓶,講述它背後的傳奇故事。

  第三期《雅韻美聲 京劇與歌劇》以多段珍貴影像資料揭開梅蘭芳和帕瓦羅蒂兩位大師的越洋之旅。

  第四期《寫意繪真 國畫與油畫》中,迄今發現最早的中國畫《人物龍鳳圖》金鳳淩空起舞;西方早期最重要的油畫之一《根特祭壇畫》開啟“3D可翻閱”模式。

  第五期《人間勝景 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盡顯中國園林的“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與西方園林的幾何之美。

  第六期《匠心天工 中國傢具與西方傢具》揭示,中國人的傢具審美源於對自然的思考,西方傢具的美學公式則始於古埃及精妙的構築技藝。

  《遇鑒文明》聚焦中外文明互鑒的重大命題,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彰顯中華文化的自信范兒,又凸顯全世界文明之間的互鑒與和鳴,承載起一檔文化節目的情懷高度與責任擔當。

  該節目引發熱烈反響,“人民日報評論”“參考消息”“人民政協報”等150多家新媒體賬號紛紛轉發點讚。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表示,“節目填補了總臺在文明互鑒領域選題的空白,實現了跨文明體系的對話與節目創新,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站在這個高遠的立意之上,《遇鑒文明》既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切片,又為“和而不同”的宏大文明圖譜,添上了一塊多彩的拼圖。讓我們鎖定這檔節目,一起感受人類文明的精彩和鳴,美美與共!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遇鑒文明》影響力提升,獲超16億人次關注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