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1124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來源 : 央視網 2024-11-24 20:09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1124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4日 20:09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近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每年一度的氣候變化大會都是全球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重要活動。從氣候資金到政策目標,涉及到各締約方的切身利益和全球的清潔未來。作為發展中大國,近年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節能降碳行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焦點訪談》 20241124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近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每年一度的氣候變化大會都是全球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重要活動,從氣候資金到政策目標,涉及到各締約方的切身利益和全球的清潔未來。作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在這些議題上有什麼樣主張和作為?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節能降碳行動當中又作出了哪些重要貢獻呢?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聚焦氣候融資、國家自主貢獻、損失與損害基金、轉型擺脫化石燃料等焦點議題,推動國際社會進一步加速應對氣候變化,為達成《巴黎協定》設定的各項目標貢獻力量。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報告稱,2024年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今年1月到9月,全球平均表面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值高出約1.54攝氏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Simon Stiell)在開幕式上強調了加速氣候行動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至少三分之二的國家無法迅速削減碳排放,所有國家都須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我們希望COP29應該給國際社會更大的信心和希望,要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真正落實《巴黎協定》。發達國家應認真兌現承諾,確保資金的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能力。不能一邊大談應對氣候變化,一邊無端打壓別國的綠色産業,拖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課題。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歷來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批締約方之一,也是最早簽署和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中國採取一系列行動,全面推動國家自主貢獻實施並取得積極成效。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下午,在COP29大會中國角舉辦的“節能降碳 中國行動”的主題邊會上,各國媒體聚焦於此,會上中國曬出了“雙碳”工作的成績單。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文華:“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産業鏈最齊全的新能源産業體系,目前我們的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了80%,2023年我們出口的風電光伏産品幫助其他國家減碳達到了8.1億噸。”

數據顯示,我國持續推動碳強度下降,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9%,煤炭消費佔比從2013年的67.4%降至55.3%;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65億立方米。截至2024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06億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實現了2030年的裝機容量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所副所長常紀文:“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推行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不是別人逼迫我們做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同時一直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言必信,行必果。我們提出自己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我們一直嚴格遵守,我們把全世界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自己的綠色低碳發展有機統籌在一起,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初冬時節,河西走廊的戈壁上,太陽緩緩升起,一個“發電+儲能”一體化的示範項目集熱場內波光粼粼。作為國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的配套項目,這個一體化項目和以往的光熱發電技術不同,採用了線性菲涅爾發電技術,利用光反射和光折射的原理,通過太陽能來發電。除了施工難度小、維護方便、安全性高,這項技術的優勢還在於可以儲能和調峰。

今年9月底,這個1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順利並網發電,標誌著國內第一個“光熱儲能+光伏+風電”的項目實現全容量投産。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實現發電4.4億度。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52.1萬噸,植樹造林140萬畝。如今,在廣闊的甘肅河西走廊,若干個百萬千瓦級的高端風電、光伏製造業産業集群已經成型。

甘肅省能源局副局長王永傑:“我們按照全鏈條培育的路徑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發、輸(配)、儲、用、造一體化發展的綜合産業體系,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既可以為傳統産業改造提升、綠色轉型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也有利於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氫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在我國,新能源産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經過多年發展,從發電到儲能,再到消納,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製造水平已經全球領先,産業鏈完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産品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中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

常紀文:“新能源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抓手,基於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發展了新型工業體系、新型的農業體系、新型的交通體系,還有新型的建築體系,這些體系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綠色低碳,也就是説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而這樣的清潔能源的技術和應用經驗,中國總會帶到氣候變化大會上來與世界分享。在COP29的中國角邊會上,重慶分享了他們如何利用新能源電池進行電力的儲存和消納,這項應用全面提升了電網新能源消納能力,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電力保障。

在重慶合川,一座新型儲能電站正在工作中,這個儲能電站2023年建成,電站通過將電能儲存到電池中,當需要使用電能時,再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輸出。這個過程中,電量損耗在15%左右。

國家電投集團重慶合川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勇先:“儲能電站由1萬多個電池包組成的巨型充電寶,它的電池系統目前採用國內最先進的PACK級電池,採用大數據對整個儲能電站的安全運行進行監控,保障了安全穩定。”

這樣的設施不僅可以有效實現電網削峰填谷,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而且為解決新能源電力儲存消納的難題提供了方案。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彼得·巴克:“在過去7年裏,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因此連續7年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的頭號投資者。”

除了自身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打造新能源産業體系,中國向來重視多邊合作,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在南非中部德阿地區的山地上,一座座白色風機昂然矗立,每天早上風電廠的工作人員都要驅車從100多公里以外的駐地趕來工作,他們平日裏最牽掛的就是風電廠的163台風機是否能平穩運行。

德阿風電項目建成于2017年,總投資約25億元人民幣,總裝機容量24.45萬千瓦,由中國國家能源集團負責投資建設運營。德阿風電廠運營7年來,每年可供應約7.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1.5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0萬噸,同時滿足當地3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多年來,中國以實際行動持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了近百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累計實施300多期氣候變化相關領域或主題的能力建設項目,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一萬餘人次培訓名額。

當前,氣候變化依然給全人類帶來嚴峻挑戰,極端天氣事件時有發生。世界氣象組織11月1日表示,隨著氣溫上升,水文循環正在加速,全球正面臨著水資源過剩和短缺並行的雙重挑戰。應對挑戰,需要全球共同行動。

常紀文:“從全球層面來看,今後應對氣候變化最大的幾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資金的問題;第二個挑戰是全球的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可能一些國家在今後每年都會遭受一些氣候災害;第三個挑戰就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攜起手來共同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也就是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在承受氣候變化帶來嚴重不利影響的同時,還面臨發展、減貧等迫切任務。處在相似的困境和挑戰下,各國攜手走出一條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已經刻不容緩。中方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中方願與各方加強交流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助力《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