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幾天前,受颱風“萬宜”和天文大潮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廣東東部一些沿海地區發生海水倒灌,街道一片汪洋。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每到秋冬季的枯水期經常發生海水倒灌,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到飲水安全。珠江三角洲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腹地,為了保障這裡的淡水供應,多年來,有關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
11月18日至19日,隨著颱風“萬宜”來襲,廣東沿海多地出現了海水倒灌的現象。雖然這次颱風比較猛烈,但是並沒有對城市取水造成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颱風頻繁來襲,更是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銀杏”“桃芝”“天兔”“萬宜”四台共舞的罕見現象。眼下,隨著秋冬季枯水期的到來,海水已經開始倒灌,再疊加颱風天氣影響,珠江三角洲城市供水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珠江三角洲地處珠江入海口的河口地區,城市供水水源以河道取水為主。每年枯水期,隨著上遊河道來水量的減少,就會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當海水上溯覆蓋了城市取水口,水的含氯度超標,就無法取用淡水。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位於珠江入海口的珠海、澳門等城市受海水鹹潮的影響較大。特別是澳門,三面環海,95%以上的淡水靠珠海供給。
20年前,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曾經出現過一次因為海水倒灌導致的嚴重鹹潮。當時,中山、珠海等地出現連續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的情況,澳門的供水也受到嚴重威脅。
針對珠江三角洲“守著珠江沒水喝”的困境,水利部門需要通過緊急調度上游水庫向下游放淡水,把海水鹹潮壓制下去,這樣的做法被稱為“壓鹹補淡”。
可在當時的珠江流域,可以用來調水的工程少之又少,經過研究論證,只有遠在1300多公里之外的貴州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能夠滿足調水需求。千里應急調水,困難可想而知。
經過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難,2005年春節前夕,從上游水庫調度的8.43億立方淡水歷經10天及時抵達珠江口,有效壓制了鹹潮,成功緩解了珠三角地區供水緊張的局面。
當年的“千里調水壓鹹潮”被稱為水利史上的壯舉,但這樣的應急調度被動、協調難度大,而且很難持續。20年後的今天,應對可能出現的鹹潮,“壓鹹補淡”有了更有力的方法和手段,而這一切得益於一系列工程的建設。
2014年11月,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區供水安全的關鍵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開工建設,它彌補了此前西江中游缺少調蓄能力水利樞紐的不利情況。作為離珠江三角洲最近的水資源配置骨幹工程,大藤峽在關鍵時刻可以迅速反應調水壓鹹,大大縮短了“壓鹹補淡”的時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水利工程高度重視,加大了投入,水利工程的系統性謀劃增強,工程建設也按下“加速鍵”。面對下游河口鹹潮上溯等影響,在建設期間,大藤峽水利樞紐就多次在抗旱保供水中發揮關鍵作用,讓澳門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的供水安全得到保障。
不止大藤峽,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在珠江中上遊,“壓鹹補淡”可調度的水庫數量不斷增加,龍灘、百色、光照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裝水的“盆”越來越多,“壓鹹補淡”調度也越來越遊刃有餘。
除了在中上遊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加強珠海等城市當地取供水能力也至關重要,相關工程體系在同步推進。
通過增建當地水庫和取水泵站等工程,珠海的供水能力不斷增強,澳門供水水源的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著工程的不斷完善,珠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供水安全屏障逐步構築。在工程建設的基礎上,調度是關鍵。
在緊要時期,這些工程如何發揮出最大效用還需要各司其職。
2021年,珠江流域東江、韓江發生60年來最嚴重旱情,珠江河口鹹潮活躍,位於珠江流域東江最大的水庫新豐江水庫已經接近死水位,面臨著無水可調的窘境。
當時,雖然大藤峽水利樞紐還沒有建設完成,但已經可以在“壓鹹補淡”調度中發揮關鍵作用。針對當時的情況,水利部最終確定構建以當地水庫搶抓時機蓄水、近地水庫適時調水壓鹹、遠地水庫儲備水源持續補水的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以西江為例,“第一道防線”由珠海當地水庫組成,在可以取水的時候搶抓時機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大藤峽水利樞紐則通過抬高蓄水位,必要時實施“壓鹹補淡”;“第三道防線”主要由上遊天生橋一級、龍灘等水庫群組成,作為調水水源持續向“第二道防線”補水。
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的提出並實施,在應對2021年的珠江三角洲供水危機中起到關鍵決定性作用,最大程度減輕了鹹潮對珠江三角洲主要取水口的影響。
最近,隨著枯水期的到來,鹹潮開始上溯,珠海的平崗泵站已經不能全天候取水。泵站的工作人員在密切監測,一旦取水口水質達標,就會馬上開機泵站搶水。
當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縱深推進,人口、資源等生産要素的聚集效應逐步放大,對城市群供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水利部門預測,今冬明春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天然來水較常年將偏少1~3成。針對今年可能出現的鹹潮情況,珠江委已經提前部署,做好應對準備。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禦處副處長王鳳恩:“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把關口前移,從更廣的空間、更大的尺度上統籌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格局,加快推進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強流域統一調度,最大程度上發揮水工程聯合調度綜合效益。”
作為對澳供水的重點工程,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來自澳門的社團到大藤峽水利樞紐參觀。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實施以來,納入調度範圍的骨幹水庫興利庫容由2004年的68億立方米增加到2024年的255億立方米。累計調水756億立方米,形成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多方共贏的局面。成功化解鹹潮之困,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送去放心水、安全水,也為澳門保持長期穩定,“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強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也面臨著越發嚴峻的水安全挑戰。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的成功實踐,不僅讓澳門等地有了清澈優質的水源,更是以水為紐帶,串聯起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血脈相連的濃濃親情,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而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張保障灣區水安全的巨大水網也正徐徐鋪開。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