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1016 深改開新局 下好“一盤棋” 共護一湖水
來源 : 央視網 2024-10-16 20:10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1016 深改開新局 下好“一盤棋” 共護一湖水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6日 20:10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大通湖是洞庭湖水系幾度變遷後形成的湖中湖。十年前,這裡由於湖區過度養殖、廢水不斷排放,水質變得越來越差,水生植物幾乎消失殆盡。而如今,這裡水草豐美、生態養殖“紅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焦點訪談》 20241016 深改開新局 下好“一盤棋” 共護一湖水)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10月16日)的“深改開新局”,我們繼續來關注美麗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如何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怎麼更加系統地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各地有什麼積極的探索?今天我們先去湖南洞庭湖水系一探究竟。

  大通湖是湖南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佔地超過80平方公里。秋天的大通湖遠望波光粼粼,近看水草豐美。但是時間倒回十年前,這裡卻是另一副模樣。因為湖區過度養殖、周邊濕地被大面積圍墾,廢水不斷排放,大通湖水質越來越差。與此同時,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也在逐漸侵蝕周圍農村人居環境。

  大通湖是洞庭湖水系幾度變遷後形成的湖中湖,與洞庭湖山水相連,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到2015年時,監測發現大通湖水質退至劣Ⅴ類,水生植物幾乎消失殆盡,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當地啟動了大通湖治理,最開始的目標就是改善水質。

  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委書記王新宇:“那時候就是簡單地換換水、減少一些飼料來解決治理問題,那時候整體水質沒有明顯提升。”

  就水治水,效果並不如人意,治理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大通湖成立了水環境治理領導小組,由所在的大通湖區領導擔任指揮長。這一次,治理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工作,更多部門被納入進來。

  王新宇:“省委省政府當時就提出來退養、截污、疏浚、增綠、活水十字方針。活水涉及到水利部門,增綠涉及到自然資源和林業部門,截污還涉及到農業部門、農業面源污染的管控、土地化肥的減量,涉及到生態環境部門和住建部門,涉及到生活污水等等管控,所以從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走入了協同配合的過程。”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山水工程”。大通湖保護和治理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治理轉變,正是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白中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與二十大報告一脈相承,進一步聚焦美麗中國建設,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要求多部門在考慮整體的情況下,再實施各個部門應該實施的一些具體工程措施。”

  生態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但各部門的工作卻有具體的劃分,從九龍治水、各管一頭到協同工作、系統處理,這對很多地方的生態治理來説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探索。

  為了保證各部門工作協調一致,大通湖區成立由區領導擔任指揮長的區山水項目指揮部,與各個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雙重管理。之後,工作流程不斷梳理到位,治理效果開始顯現。大通湖水質不斷好轉,湖區動植物逐年增加。

  近年來,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要“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其中,“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是重要內容。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仲崇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統籌各方面力量、各方面資源、各方面要素,比如我們在流域就是按上下游、左右岸,按照它的自然地理單元,按照它的自然規律、分佈,打破行政界域和部門管理的限制。”

  今年入秋後,在通往大通湖的老三運河裏,一早六點已經開始有人忙碌,今天他們要在這條運河裏補種10多畝的睡蓮和菰。大通湖生態修復工程開始後,當地邀請專家調查湖內的水質、泥質情況後,指導大通湖以水草種植促進生態修復。

  水草科學種植後,大通湖水質的凈化速度大大加快。但是每年購買水草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地採用市場化的辦法,培育、養殖水草。幾年來,相關企業的水草養殖規模變得越來越大,生態效益也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通過補貼的方式,當地也吸引了之前湖區退養的漁民加入種植。專家們還根據湖區的生態環境,規劃了水草+大閘蟹養殖模式,上市後,大閘蟹銷路很是不錯。

  現在,大通湖周邊有不少從前的漁民,都轉行幹起了水草+螃蟹、水草+龍蝦等生態養殖,村裏還成立了合作社。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企業也被吸引進來,投入生態養殖。

  王新宇:“近三年,大通湖的保護和修復緊密相關的資金投入大概9.47個億,其中引入社會資本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市場主體參與進來的投資佔了50%以上。”

  從單一財政投入到吸引其他投資進入,如何“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

  仲崇峻:“這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來的一個要求,鼓勵和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保護修復領域,從幾個方面,有産權的激勵、資源利用的激勵,包括財稅,還有金融各個方面的激勵。不管是企業投入也好,老百姓投入也好,會有一定的收入,來反哺生態修復的資金。”

  現在,大通湖周邊大規模的工程實施都已結束,整個湖區開始進入自然恢復階段,但是人們對整個湖區各項指標的監測一直沒有停止。每天,上遊匯入大通湖的水都要先進行預處理,38個入湖口都建起了小微監測站,入湖前,水質必須通過小微站的檢測才能排放。

  大通湖周邊,不僅有小微監測站,還有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測當地生態保護和修復情況。這些信息都接入了洞庭湖山水工程監測監管平臺。湖南設立由省級領導擔任指揮長的洞庭湖山水工程指揮部,協調全省各部門聯動,推動洞庭湖的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要從根本上改善洞庭湖的生態環境,包括大通湖保護和修復在內,洞庭湖山水工程50個子項目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了四道生態屏障,包含了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洞庭湖濱緩衝帶、農田功能提升帶以及外圍山地森林屏障帶。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董振亞:“我們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將整個洞庭湖平原及外圍丘陵山地作為一個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山上山下、岸上水裏協同治理。”

  近年來,我國首次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正式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佈置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按照各類生態文明制度規劃,推動一體化保護和治理體系的完善。

  由洞庭湖經沅水向上120公里,在湖南桃源縣,一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正在最後施工中。因為含有石煤資源,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曾經歷無序開採,廢棄後留下了地表的傷疤,面積達幾百畝。

  湖南常德市桃源縣副縣長覃斌:“因為礦石和礦渣沒有得到系統處理,存在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隱患。另外一方面,礦坑裏的積水可能存在重金屬超標的情況,雨季的時候溢流,會對下游居民農業生産造成影響。”

  2022年,這裡被納入沅江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成為洞庭湖山水工程的子項目。通過污水處理、礦坑覆土、植被種植等工程,這兩塊曾經的傷疤已經慢慢開始恢復綠色。

  如何破解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近年來,當地礦産開發權拍賣時,要求採礦權人編制礦區生態修復方案並按照方案進行礦區生態修復,在閉坑前完成修復的目標。在距離這個修復礦區100公里外的常德市臨澧縣,這個石灰石礦從2019年開採後,企業在開發資源的同時也負責完成環境的復原。

  湖南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傑:“現在我們要求企業要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管理,確保達到綠色礦山的標準,並制定好礦山生態修復保護方案,交齊礦山生態修復基金和保證金。”

  如何從末端治理向全鏈條管理轉變,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也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

  仲崇峻:“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還有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就是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中的生態保護修復怎麼體現,從做方案開始,做規劃開始,就涉及到保護修復的責任,治理應該是體現在全流程治理。”

  白中科:“必須從技術上和管理上雙向倒逼,技術和管理上雙向倒逼要求我們要技術創新,應該及早進入到制度體系裏面,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美麗中國必須要做的。”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我們也要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從一些地方的探索來看,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還需要從源頭出發,打破部門藩籬,加強一體化和系統性,才能築牢自然生態屏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