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0929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數實融合新動能
來源 : 央視網 2024-09-29 20:12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0929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數實融合新動能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9日 20:12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經濟是優勢所在。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萬億,總量居世界第二,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40%,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特別強調,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製度,就是要讓數字經濟把根扎進實體産業的泥土,讓實體經濟插上數字産業的翅膀。(《焦點訪談》 20240929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數實融合新動能)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9月29日)繼續聚焦《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經濟是優勢所在。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萬億元,總量居世界第二,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40%,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優勢技術要接地氣,要落地生根産業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特別強調“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製度”,就是要讓數字經濟把“根”扎進實體産業的“泥土”,讓實體經濟插上數字産業的“翅膀”。

四川綿陽的長虹是蜚聲海內外的“彩電大王”,于1958年成立,一直緊追電子技術浪潮。2017年,長虹啟動了先進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可以説,最近6年的大步衝刺,超越了過去60年的馬拉松。

在位於四川綿陽的長虹集團數字化工廠,具備智慧互聯等功能的液晶電視通過自動化生産線産出,單個工廠每天的産能達到2萬台以上。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長虹智慧顯示(中國)公司製造體系信息化負責人馮楚賢:“通過我們工廠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目前,物流自動化率能達到95%,關鍵(工序)自動化率能夠達到100%。”

如此高的自動化率,源於深度融合機器學習與智慧控制技術。它大幅提高了生産和運輸效率,以75寸電視為例,製造成本下降了33%。

今年前6個月,長虹的智慧電視累計銷售了758萬台,成績亮眼。如今的長虹已經從過去一家傳統電視製造企業,發展成為集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集團。蝶變背後的密碼,是多年來堅持的智慧化、數字化的融合轉型。時間退回到2005年,那時電視行業正在轉向互聯網電視,企業決定主動出擊,開始與數字融合的嘗試。

彼時的全球,信息通信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從根本上重塑著新型工業化的模式。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面對全新挑戰,新時代的改革引領者,堅定地選擇迎難而上、作答時代課題、擘畫長遠未來,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産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領域高度重視,給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各種要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為中國的新型工業化和數實融合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需舟楫相配、得水而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未來産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胡擁軍:“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體兩翼。一方面,數的部分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資源、應用設施安全等一系列服務;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數的部分提供了最大的應用場景。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國家就在支持數實融合發展,通過數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此思路引領下,一場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改革大潮奔涌、迸發出澎湃力量。2012年,企業組建了專門的人工智慧算法研發團隊,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生産和檢測環節。

不過,改革發展之路上艱難險阻總是不斷。進入新時代,互聯網更新迭代更為迅速,顧客需求更加多元化,加上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事物接連涌現,使得家電行業在開發、銷售和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受到更大衝擊。

在此背景下,要發展融合數字經濟的先進製造業,不能只靠企業單打獨鬥進行技術攻關,而是需要長遠佈局一盤大棋,構架起科學、系統的工作機制。我國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戰略指導文件,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路徑指引。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各地都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具體政策和措施,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長虹所在的綿陽市政府也創新機制,聯合政府各部門成立了“推進新型工業化暨製造業‘智改數轉’”專班,協調全市力量,形成合力,推進工業化智慧改造和數字轉型。

四川綿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幹部姚偉:“推動長虹和本地高校以建設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為目標,搭建了一個高質量産教融合平臺,常態化開展跨區域合作和供需對接,幫助長虹進一步提升運營能力和服務範圍。”

2020年1月份,國內首條“5G+工業互聯網”生産線在長虹正式投産。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不僅為産品賦予強大的智慧屬性,同時,也加速了生産製造各環節和整個産業的轉型升級。産線建成後,産品交付時間縮短了78%,人均效率提升65%以上,産量增長200%以上。

如今,中國製造業正在向數實融合深度進軍,邁向全球産業中高端。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步伐不斷加快。

在寧波大榭島的石油煉化基地,一條近1400米長的隧道裏,兩台智慧巡檢機器人正在軌道上滑行,對管道的壓力、溫度、泄漏痕跡等進行檢測,排除每一個安全隱患。

以前,這樣的巡檢完全依靠人工進行,由於管廊中光線昏暗,部分高危險區域不能靠人工觸及探查。這個煉化基地每年要完成千萬噸級的原油加工和輸配,安全是頭等大事,企業一直希望能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實現更可靠的安全生産保障,但靠企業自己研發不太現實。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很多企業像這個煉化基地一樣,數字化基礎條件薄弱,難以靠自身力量實現數字化轉型。如何能讓這些企業也儘快把人工智慧技術融合到生産中?與數字企業合作、利用他們的人工智慧技術是首選。

但前些年,我國的數字企業數量不多、研發應用水平不高,難以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足夠支撐。佈局改革,需在關鍵處落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發展規律,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在此思想引領下,我國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制定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數字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助力數字企業規模化發展,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

寧波大榭島石油煉化基地用的智慧巡檢機器人,運用了國內一家科技企業研發的人工智慧技術。不過,數字企業的技術研發也面臨短板。

百度智慧雲工業産品部高級産品經理楊華宇:“環境也是很複雜。我們最開始做識別的時候,現場收集數據或者整個平臺的效果會有很多誤報,我們經歷了大量收集數據、模型迭代優化的過程。”

數字技術的研發關鍵支撐是數據的積累運用。要提高研發能力,就要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為此,我國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數據局,發佈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為推動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發展,打造數字産業集群提供了保障。

在制度創新的引領下,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發展迅速。

如今,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正成為我們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産力的主戰場和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加速跑的新引擎。

發展數字經濟,新時代,我們交上了這樣的答卷: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由2012年的11.2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3.9萬億元,11年間規模擴張了3.8倍;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42.8%,數字經濟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6.45%;2023年,我國一、二、三産業數字經濟佔行業增加值比重(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10.78%、25.03%和45.63%,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持續深入;2015年至2023年,我國數字資本平均回報率達14.6%,高於傳統資本回報率3.6個百分點……

從製造到智造,乘“數”而上,向“新”而行。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