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0923 科學築夢 科普築基
來源 : 央視網 2024-09-23 20:03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0923 科學築夢 科普築基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3日 20:03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我國法定的全國科普日。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中國科學技術館是科普工作的主陣地之一,這裡推出了築夢星球、科普情景劇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焦點訪談》 20240923 科學築夢 科普築基)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每年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我國法定的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從9月15日到25日,各地的科普日相關活動集中開展。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我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變得很多樣,孩子們學習科學的途徑也很豐富,但是面對面、有科學家指導的科普活動依然有著不一樣的感染力。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今年的科普日活動有哪些亮點。

作為科普工作的主陣地之一,中國科學技術館在今年的科普日期間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活動,名為“築夢星球”的主題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報名參加的中小學生將在科學家和輔導員的帶領下,開啟一段太空探索的旅程。

在科學輔導員的講解之下,孩子們首先參觀了科技館內陳列的我國航天設備的實物和模型,對我國近年來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倣真模型調動起了孩子們對航天科技的熱情,而實物的展示則讓他們可以近距離地觸摸到科技成果,對科技創新過程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科技館還專門請來科學家團隊,希望能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孩子們收穫全方位的啟發。

來自深圳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的團隊,給孩子們講解他們研發的可以在不同地形工作的蝸牛機器人集群。科學家們通過有趣的講解、玩具一樣的實物演示,讓孩子們對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有了直觀的了解。

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專程從新疆運來的,有望在外星生存的齒肋赤蘚,也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科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將此前的環節比作是看書和聽課,那麼接下來的環節,將讓他們有機會在科學家的近距離指導下親自動手,在實踐中學習。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科普工作者陳徵教孩子們製作可折疊的航天太陽能電池。

陳老師告訴孩子們,能夠快速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是航天活動中一種真實可用的技術方案。然而這個看起來高端前沿的技術,思路卻源自於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摺紙。

在科學家的指導下,孩子們先學習科學原理,然後親自動手用摺紙的方式,完成科學原理到航天技術的轉化,既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啟迪了他們的科學思維。

在這項科普活動中,孩子們不但學習了科學原理,也有機會動手嘗試一些倣真的工程操作。在科學家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將一塊塊電池板,親手安裝在了折好的紙上。而看到自己工作成果最終的妙用,孩子們既獲得了成就感,也對科學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從理論到實踐,讓孩子們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這樣的科普方式也是越來越強調能力教育的21世紀所需要的。同時,這種面對面、手把手的形式,也成為了公眾和科學家交流最好的橋梁。科學家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在親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陳徵:“我們平常在學校遇到的大多數是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是真正面向生活的時候、走向社會的時候、未來做科技創新的時候,面對的都是沒有答案的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必須學會在有限時間、有限資源的前提下解決沒有現成範式、沒有最優解法、沒有標準答案的現實問題,孩子有這個能力,才能挑得起未來科技強國建設的大梁。”

科普不僅在內容上要紮實,在形式上也要創新。科普日期間,中國科學技術館還與時俱進地推出了一台情景劇,把科普知識融入劇中,而表演的場地就在展廳裏面,讓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沉浸在科普故事裏。

一台穿越題材的情景劇,用輕鬆幽默的表達方式,把科普知識在無形之間滲透給現場觀眾。同時,這種近在眼前的表演,也讓觀眾們不自覺地融入其中,仿佛自己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

除了科普情景劇,科技館還推出了由美院學生設計的太空探索作品展、由人工智慧作曲並配圖的AI音樂會等多種多樣的科普活動,讓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觀眾都可以用不同形式感受科學的魅力。

科普日活動期間,像中國科技館這樣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除了像科技館這樣的科普陣地,還有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將各自獨特的科普資源貢獻出來,一同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重慶大學就開放了校內的大型科研儀器和設施,讓公眾有機會體驗這些平時接觸不到的專業設備。

重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唐金晶:“把貼近生活的一些東西和大型科學儀器結合起來,讓觀眾更加了解大型科學儀器,在孩子的心裏也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而廣州國家實驗室除了定期對公眾開放之外,還組織了多場院士級別的專家講座,同時以競賽的形式徵集科普作品,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科普工作中來。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時代的科普工作也在不斷地自我創新,激發著全社會的創新自信,培育創新文化,築牢科技創新的群眾基礎,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兩翼的重要論斷指明了科學普及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對於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在新時代它的地位都要跟上快速變化的時代潮流,真正把黨中央確定的科技強國戰略目標通過科學普及拉近科學和公眾的距離,特別是來形成我們在向強國邁進中厚植我們創新的土壤、人才的根基。”

有趣的科普活動讓高深莫測的科技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觸手可及,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也在“好玩”中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其實,不僅僅是在科普日期間,我們節目中提到的各類科普活動,在全國多地都已經實現了常態化的開展,而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科普類資源也十分豐富多彩。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提升全民的科學素質,在整個社會樹立起崇尚科學、勇於創新的氛圍,為科技強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